儿科专科护理常规儿科专科护理常规目录一、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小儿肺炎护理常规三、营养不良患儿护理常规四、急性肾炎护理常规五、小儿出血性疾病护理常规六、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护理常规七、婴儿腹泻护理常规八、小儿肾病综合征护理常规九、小儿心脏病护理常规十、急慢性胃炎护理常规十一、婴儿肝炎综合征护理常规(一)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重点评估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有无坠床、烫伤、压疮、导管滑脱等风险,以明确护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家属的卫生指导和出院指导,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做好护理记录。
2.病室环境宜空气新鲜,光线充足;病室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55%-65%为宜;按感染和非感染病种分配床位,避免院内感染。
3.作好入院指导,及时通知医师查看患儿,留熟悉病情的家属供医师询问病史。
4.按医嘱给予相应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患儿家属所送食物,由责任护士检查后根据病情食用。
5.新患者入院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连续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测1次;小于7岁免测脉搏、呼吸;高温38.5℃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按高温护理常规;体温不升者,应保暖。
6.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每周测体重1次并记录。
7.入院测血压(<7岁免测),以后每周测一次,并记录。
8.准确执行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服用磺胺药者多喂水。
9.注意患儿安全,随时固定好床栏,以免坠床。
10.入院后三日内收集大小便标本作常规检查。
11.保持大便通畅,三日无大便者,按医嘱给予泻药,并记录。
12.新入院患儿做好卫生处置,更衣。
保持患儿皮肤、口腔、被褥、衣服整洁,定期沐浴,修剪指甲。
唇鼻干裂者,涂以油剂,危重抢救患儿设翻身卡,防止压疮及并发症。
婴幼儿经常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臀红。
13.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14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
(二)小儿肺炎护理常规按儿科及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病史。
2.评估咳嗽性质及痰液的形状,观察有无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征及神经症状,如皮肤、黏膜出血点、巩膜黄染、神志模糊、烦躁、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X线检查、细菌学检查等结果。
4 .评估患儿坠床、压疮、烫伤、导管滑脱等风险情况。
5.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1.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保暖,病室环境清洁、通风,室温22~24 C,湿度50%,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2.给予高营养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恢复期进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
3.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面色、神志、皮肤、黏膜颜色、四肢温度、尿量等,观察咳嗽性质及痰液的性状,是否为痰中带血或呈铁锈色。
4.高热者头部放置冰袋,或给予30%~50%酒精擦浴,或冰盐水灌肠;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测体温、脉搏、呼吸每4小时1次。
5.痰液黏稠者,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雾化用具一人一消毒或一人一套专用。
指导患儿雾化时保持平静,轻轻张口,用口均匀呼吸。
每次持续雾化10~15分钟。
雾化吸入后给予患儿洗脸、漱口及拍背,鼓励患儿多饮水,不要随地吐痰,痰液多的小儿患者禁用镇咳药。
6.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炎。
7.药物治疗的护理:用药前必须做皮试,注意用药剂量、时间准确且无配伍禁忌,滴速适当,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8 .做好患儿安全护理。
9.做好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儿及家属解释疾病,减少患儿对疾病的恐惧、紧张。
【健康指导】1.保持房间空气流通与温湿度适宜,避免吸烟。
2.小儿衣着适中,小儿穿着盖被是否适中以成人感觉到小儿手足温暖为宜。
3.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受凉等诱发因素。
母亲感冒后宜戴口罩,其他感冒人员不宜接触小儿,避免抱小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定期预防接种,加强体育锻炼与耐寒锻炼。
(三)营养不良患儿护理常规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发病诱因。
2.评估患儿面色、神志、皮下脂肪厚度,观察有无皮肤感染及全身感染征象,有无腹泻。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等结果。
4. 评估患儿坠床、压疮、烫伤、导管滑脱等风险情况。
5.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1.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
2.给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水肿者暂给低盐或无盐饮食)。
3.加强巡视,特别是营养不良的患儿,应随时注意面色、呼吸、脉搏、神志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以免因营养不良而猝死。
4.做好皮肤护理及口、眼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双眼缺乏维生素A者,滴鱼肝油,以免角膜溃烂;每周测体重2次。
5.补液时注意速度,不宜过快,按4~8滴/分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准确记录饮食量,有水肿者记录出入水量。
6.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7 .做好患儿安全护理。
8.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疏导,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1.饮食管理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到恢复正常。
指导合理的喂养方法,添加各种辅食,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四)急性肾炎护理常规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患儿起病前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史。
2.评估患儿临床表现,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及体重等。
评估水肿的部位、程度、有无指压痕等。
有无颈静脉怒张及肝大,肺部有无啰音等。
观察患儿排尿的次数及尿量、尿色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肝肾功能、尿常规、免疫学及细菌学检查。
4.评估患儿坠床、压疮、烫伤、导管滑脱等风险情况。
5.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两周以上;水肿消退、血压平稳者可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3月内避免剧烈活动,血沉正常可上学;尿沉渣12小时阿迪氏计数正常后,可正常活动。
2.按医嘱给予饮食。
水肿明显时,给无盐饮食,适当限制入水量;水肿消退后改少盐和普食,防止发生低钠综合症;明显少尿应限制液体量;尿量增加血压正常水肿消退可恢复正常饮食。
3.病室布置应符合患儿心理特点,周围环境安静,能使患儿保证充足的睡眠,病室气氛温馨、活跃、多彩,病室环境应使患儿感觉在家里一样,以减少患儿的畏惧心理。
4.病情观察:观察尿量、尿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每周留尿常规2次。
每日测血压2次或进行血压监测,若出现血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均提示高血压脑病,应加床栏以防意外发生。
观察呼吸、心率、脉搏的变化,注意有无严重的循环充血和心力衰竭表现。
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
5.加强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交叉感染,避免受凉感冒;经常更换体位,阴囊水肿严重者,可用四头带托起。
6.水肿期隔日测体重1次,消肿后每周测体重1次。
7.做好患儿安全护理。
8.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减轻患儿及家长的恐惧、紧张、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防治多发病,常见病。
对于链球菌感染者,应于2~3周内密切观察尿常规变化,以早期发现肾炎。
2.夏季防蚊虫叮咬及皮肤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及皮肤感染应及早给予抗生素治疗。
3.强调限制患儿活动是控制病情进展的重要措施,尤以前2周为关键。
(五)小儿出血性疾病护理常规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有无出血诱因。
2.评估患儿贫血的程度,观察皮肤黏膜颜色及毛发、指甲的情况。
观察有无感染征象及出血倾向,有无牙龈肿痛、咽痛、咽红、皮肤破损及红肿,肛门周围、外阴有无异常;观察皮肤黏膜有无瘀点、瘀斑,有无头痛、嗜睡、烦躁不安、惊厥等,有无腹痛、便血、血尿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肾脏功能等。
4.评估患儿坠床、压疮、烫伤、导管滑脱等风险情况。
5.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1.注意休息,轻症患者可适当下床活动,病情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碰伤。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食欲不振者,给清淡可口饮食。
3.严密观察出血倾向,按医嘱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观察面色、神志,如发现剧烈头痛、呕吐便血、皮肤黏膜、鼻腔等处出血先兆,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
4.严密观察药物反应,胃肠道出血患者需禁食。
长期给予静脉补液,注意保护血管,按医嘱给予成分输血。
5.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坚持定期消毒制度。
6.做好患儿安全护理。
7.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使其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1.指导患儿进行自我保护,预防出血,如不玩尖利的玩具和使用锐利工具,不做剧烈的、有对抗性的运动,常剪指甲,选用软毛牙刷等;忌服阿司匹林类药物,避免感冒,衣着合适。
2.鼓励家长坚持治疗,教会家长识别出血征象,学会压迫止血的方法。
出院后定期检查。
(六)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护理常规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评估有无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感染史。
2.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卤门有无隆起或紧张、患儿有无头痛、呕吐、惊厥、脑膜刺激征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等。
4.评估患儿坠床、压疮、烫伤、导管滑脱等风险情况。
5.评估家长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患儿及家长有无焦虑或恐惧等心理和社会支持情况。
【护理措施】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
腰穿后去枕平卧4~6小时,昏迷患者取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内造成窒息。
2.给以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应鼻饲,注意食物的温度,注入速度宜缓慢,以防呕吐。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备好氧气、吸痰器、开口器、压舌板和急救药品。
4.密切观察病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神志、瞳孔等。
注意观察是否有脑水肿、脑疝的发生,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5.对昏迷及鼻饲的小儿,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
经常更换体位,预防肺炎及压疮的发生;协助医师做好腰椎穿刺或硬模下穿刺手术。
硬模外穿刺放液须按压局部。
6.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静脉输液的患儿,应观察输液速度,保持输液顺畅。
7.做好患儿安全护理。
8.做好心理护理,安抚患儿,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
【健康指导】1.大力宣传卫生知识,预防化脓性脑膜炎。
按时预防接种。
2.根据患儿和家长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讲解治疗护理方法,使其主动配合,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