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三大手段区别汇总
我们从上面的这些不同当中可以看出经济手段和行政手 段的显著差别于:
经济手段一般是间接调节,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 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行政手段一般是直接调节,并具有强制性。 行政手段
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标、指示、规 定、查封、扣押、检查、监督、审批、行政许可等行政 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法律手段对经济主体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严格的强制性,对 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明确的规定性。
与经济手段相比,行政手段具有以下特点:A、强 制性。由于行政手段是通过国家政权的力量实现调节 意图的,国家调节经济的指示、命令、规定一经发布, 所有的经济活动主体就必须执行,不能自由选择。B 、 直接性。运用行政手段可以直接作用于调节对象,这 不象经济手段要通过一系列经济机制才能作用于调节 对象。C、 快速性。由于行政手段直接作用于调节对 象,因此,它可以比较快地达到预定的目标效果。在 严重通货膨胀、经济结构失衡等非常时期,间接的经 济手段难以产生快速强烈的效应,此时动用严厉的行 政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
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内容,考查学
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人们交往 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 符号、器物等。网络语言影响人们的语 言,当然是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的影响。 B、C、D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国家宏观调控内容在新教材必修一 《经济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 位,而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时对它 的必要性和含义、目标都容易理解, 但就是在如何区分国家宏观调控中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这 个问题上,感到比较难。特别是在 区分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上觉得更 难。为此本文特做以下分析,以帮 助学生区分三种手段。
国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国家从 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经济计划在 我国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计划、五年规划、 年度规划等。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指导和影响经济活动 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一切准则和措施,它包括财政政 策(如国债的发行,财政支出规模和支出方向的调 整)、货币政策(如货币发行量的调整)、产业政策、 信贷政策(利率的调整,存贷款政策的调整等)收入 分配政策、价格政策(如通过对某些商品价格的调整 来调节市场供求)汇率政策、税收政策(如税目及税 率的调整)等。
第一,含义不同。经济手段是国家运 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 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 措施。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 法律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行政手段则是国家通过行政机关,采 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 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第二,内容不同。 经济手段包括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经济计划是由
第六,执行的主体不同。执行经济手段的主体有立
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手段的国家机关有立法 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而行政机关则是执行行 政手段的唯一机关。
第七,地位不同。宏观调控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 辅。
第八,作用不同。经济手段最终通过市场机制来起作用。国家通 过指定和实施经济计划,通过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制约和引导, 可以对经济发展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 行政手段的使用一般不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行政手段是由国家 掌握和控制,体现着国家统一意志和行为。其次,当市场经济运 行出现意外情况时,国家可以运用行政手段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集 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经济问题,以减少经济动荡可能带 来的损失,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第九发展趋势不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 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将不断得到强化, 而行政手段则逐步趋向缩减(但不会最终消失)。
伴随着我国每年几千万网民的增长速度,“网络语言”已经不可 避免地侵袭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越来越多的网话,甚 至有些上了年纪的人也会来句“886”(再见),这些都表明( )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第四,调控范围不同。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市场上经济活动 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行政手段的运用要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和限 度内。比如,在生产领域,对一些不符合国家投资结构政策和技 术政策要求的产品要用行政加以干预;在社会分配领域要侧重国 民收入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在交换领域,政府要运用行政 手段强制人们遵守市场规则,以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在消费领域 则着重调节社会消费基金总额,如工资总额,社会集团购买力等, 防止消费基金增长过快。
第五,特点不同。 经济手段具有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和间接性、滞后性的
特点。这表现在它确定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总 量调控、重大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布局,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 通过调整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来影响和调节各种经济活动。
经济手段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 不同经济杠杆又具有不同的功能,可以灵活运用。经济手段一般 不是直接作用于经济活动主体,而是通过物质利益诱导的方式间 接地对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因此,其调节一般是间接 调节。正是由于这样,经济调节效果不能很快体现出来,而是经 过一段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来。例如,我国对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征 收利息说,其主要目的之一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鼓励投资, 拉动经济增长,但其结果不可能在这一政策公布之日起就显现出 来。
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和法律监督。 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指标、行政规章制度 和条例。
第三,任务不同。经济手段的任务在于合理确定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 控、重大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规划,集中必要 的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 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则主要是 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调节国家、 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 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