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不同人生路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不同人生路

52 

劳 动 保 瞳 世 界 

往 

事 

栏 目 主 持 

昕 门 “ 大”1 3位代表的不同人生路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出席“一大”的各地共产党组织选派的12名代表,他们是:上海的 

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汉口 

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日本的 

周佛海。另外,陈独秀委派包惠僧代表他也参加了大会。这13位代 

表有着迥异的人生路。 

奋斗终生者——毛泽东、董必武:从南湖到开国大典王尽美: 

英年病逝 毛泽东1921年夏天,毛泽东与湖南的另一位年长的代表何 

叔衡乘船赴沪。对毛泽东参加“一大”的表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比 

较活跃,善于思辩;一种是比较沉稳,勤于思考。在一些重大问题 

上,他颇具见解,胜过他人。 毛泽东没有参加党的“二大”。在党的“三大”之后。毛泽东进入 

中央局,担任相当于中央秘书长的职务。此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 

们~起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辈子, 

成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1976年9月,毛泽东走完 

了他83年的奋斗人生。 董必武和毛泽东一起同时参加了党的“一大”,又同时登上 

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共领导人。 

1920年,曾为前清秀才的董必武在武汉创办私立中学。就在 

这年夏天,他接到李汉俊从上海的来信,告诉他上海已成立共产主 

义小组,请他在武汉成立类似的地方组织。1921年6月,董必武再 

次收到上海来信,他与武汉小组另一负责人陈潭秋被大家公举赴 

会。在这次大会上,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的发起人、见证人 

之一。 

作为一位忠厚长者,历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董必武~ 

生信仰马列:“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1975年4月2日7时58分,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董 

老享年9O岁。 王尽美 “一大”结束后,他与瞿秋白、邓恩铭等同志一道,代 

表中共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会议,并会见了列宁。 

回国后,王尽美协助罗章龙组织了京奉铁路、开滦煤矿等地政治大 

罢工,亲自指导了山海关铁路工人大罢工。 一文/政要 

从1923年至1925年5月,王尽美担任山东省委书记,他积 

极发展组织,办报写文章,还经常组织民众演讲。1925年1月,王 

尽美带病到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8月19曰,年仅27岁的王尽美因肺病逝世。 

英勇牺牲者——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血洒疆场志未酬 

何叔衡生于1877年,是参加会议最年长者。革命之初,何叔 

衡是新民学会的领导人之~。 

“一大”召开那年,何叔衡44岁,已有相当的经历和学识。“一 

大”闭幕后,何叔衡利用捐资办起了湖南自修大学,培养党的干部。 

1927年5月,长沙发生“马日事变”,正在指导农运的何叔衡被捕, 

但他很快机智逃脱。后经组织安排,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三年 

后,何叔衡返回上海,被组织分配去中国互济总会,担任总会主任 

的工作。 

1935年2月24日,何叔衡、瞿秋白、邓子恢等一批中央领导 人从江西转移到福建长汀县,不料与敌遭遇。何叔衡落崖受伤。被 

两个匪兵发现,结果被匪兵连击两枪,壮烈牺牲。 

邓恩铭出身在贵州荔波县一个水族家庭。1918年,邓恩铭在 

亲戚帮助下考上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也就是在这里,他开始了革命 

的起步。 在1920年末,山东共产主义小组秘密诞生了,邓恩铭和王尽 

美成为负责人。中共“一大”之后,他又作为中国的代表之一出席了 

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大会。1928年底,当邓恩铭在济南深入 

进行革命活动时,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入狱。 

1931年4月5日黎明,3O岁的邓恩铭与难友们告别,然后高 唱《国际歌》昂首阔步走向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 

陈潭秋 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时。他不仅是武汉湖北 共产主义小组的负责人,同时已是著名的学生领袖。 

大革命失败后,陈潭秋在江西、满洲、江苏等地做党的工作,曾 被捕入狱。1933年春,陈潭秋秘密进入中央苏区,出任中华苏维埃 

粮食部长。1935年7月,陈潭秋回到上海。不久,被中央派往莫斯 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9年5月,陈潭秋奉命回国。 

中央电示他留在新疆接替邓发,任中共中央驻新疆办事处代表和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 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和毛泽民、林基路等同志被与蒋介 

石暗中勾结的盛世才秘密杀害于乌鲁木齐。 

身离心仪者——李汉俊、李达:脱党而不放弃信仰 

李汉俊 出生湖北潜江,后留学日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 

面。有一定见解。 “一大”召开后,他把自己在上海法租界居住的厅堂做会场,准 

备会务,同时也阐述了大量建党主张。会议后期,他从容应对特务 

的骚扰,保护了与会代表。 

“二大”后,李汉俊与张国焘和陈独秀发生矛盾,就渐渐脱离了 党的活动。 李汉俊不在党组织中活动,但并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和 

革命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利用“合法”职位,掩护了-- ̄I:L尚未暴 

露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人士,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 

1927年12月17日下午。李汉俊在寓所被新上台的桂系军阀 胡宗铎抓走,在未审讯的情况下,当晚被枪决。桂系军阀在刑场贴 

出告示,称李汉俊为共党首要分子。 李达农家之后,1890年出生在湘江之滨。靠苦读考入北平 

师范学校后,以优异成绩考上留日官费生。1920年,他启程回国, 

很快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共同成立共产党上海发起组。 

“一大”结束后,李达还在上海机关做了一年的实际工作。但不 久。他便携家返湘,同毛泽东等合作办湖南自修大学去了。是年,因 

与陈独秀和张国焘的矛盾,李达愤然宣布脱党,犯下他一生“最大 

的错误”。 1949年12月,毛泽东作为历史见证人,刘少奇作为介绍人, 

李达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奉命改造湖南大 

学,很快取得成效。接着又去改造武汉大学,同样成果甚丰。这一期 

间,他主要是办校和从事党的理论研究。 

李达死于“文革”期间,终年78岁。 

误入歧途者——刘仁静、包惠僧:历经曲折迷途知返 刘仁静出身在湖北应城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他中学时 

代到武昌博文书院就读英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在这里学到了许 

多民主意识和外文知识。 刘仁静真正的革命旅程是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在此基础上,他 

与李大钊、邓中夏接近,成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在“一大”会议上,刘仁静极力反对西欧社会党的议会政策以 

及改良派思想。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应积极从事工人运动,为共产革 

命作准备。他的这些观点与另一位代表毛泽东有许多相同之处。 

1926年,受中央派遣,刘仁静赴莫斯科国际马列学院学习。 1929年,刘仁静在苏学习结束,便投入陈独秀门下。此间,刘仁静 

自命为“中国托派天字第一号”人物和“特等理论家”。1939年,刘 

仁静随着国民党三青团机关撤离武汉至重庆。抗战胜利后,刘仁静 回到上海,进入特务刊物《和平与统一》担任主编。刊物停办后,又 

辗转于国民党各个机关。1951年下半年,组织上安排他到人民出 

版社任编辑,直到退休。 

1987年8月5日凌晨,一位司机因刹车不及,撞死一名老人。 

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位老人就是最后一位健在的“一大”代表—— 

刘仁静。 包惠僧革命低潮时期,包惠僧回到上海。上海是白色恐怖, 加上在党内有张国焘的处处责难,他决定退出中国共产党。 

1931年,包惠僧任国民党政府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1936 年转任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参事。1 944年夏,国民政府缩编时,包惠 

僧看透黑暗,便自动申请遣散。获批准,携家眷到澳门谋生。1957 

年,包惠僧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从此之后,他就笔耕不止, 写下大量历史回忆,最后结集《包惠僧回忆录》。 

1979年7月2日,包惠僧因病久治无效去世。 

投敌叛党者——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背信弃义叛党投敌 

陈公博 “一大”代表中最先脱党的。1921年7月3O日,“一 大”会场遭敌探骚扰,次日会议移至南湖,惊魂未定的陈公博脱离 

集体而逃,返回了广州。此时,正赶上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中国共 

产党特别会议决定联孙反陈,但陈公博却拒不执行。此后,他又在 党的会议上明确宣布:不再履行党的任务。 在汪精卫的支持下,陈公博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25 

年回国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书记长。1年之后.当选国民党中央执 

委。1931年后,陈公博出任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长、行政院实业 

部长。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陈公博仓皇逃到日本。 

随后,国内掀起惩罚汉奸的浪潮。陈公博被送回南京。 

1946年6月3日,将陈公博移往苏州狮子13江苏第三监狱, 

判处死刑,时年54岁。 周佛海旅日代表。1917年初夏,周佛海赴日留学,进入鹿儿 

岛第七高等学校学习。通过阅读大量社会主义书籍,周佛海开始信 

仰共产主义。 1921年,周佛海在鹿儿岛接到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 会的信件,成为唯一从境外赶回来的“一大”代表。同年1 1月初,周 

佛海返日,改入京都大学,在错误的理论指导下,周佛海逐渐与共 

产主义背道而驰,并为生活所困而沉沦。 

回国后。周佛海很快与国民党右派分子沆瀣一气。1924年9 

月,周佛海给中共广州执委写信要求脱党。周佛海一脱党,便马上 

踏上反共道路,成为蒋介石翼下一得力谋士。1938年12月15日, 

周佛海以视察宣传为名,先期到达昆明助汪精卫等人逃往河内,周 

佛海立了头功。继而,周佛海出谋划策,建议汪精卫开展“和平运 

动”,建立和平政府。与此同时,周佛海非常重视特务工作。他采用 

种种特务手段,使自己成为伪政权起事人和“开国元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周佛海迅速给蒋介石发电,利用他担 任上海市长一职表示将沪完整交给蒋。蒋介石收电后,任命周佛海 

为行动总队司令。1946年3月,蒋迫于全国压力,把周佛海押往南 

京。周佛海以“迫谋敌国、图谋反叛本国”之罪被判处死刑。 

周佛海的婚外恋人杨淑慧以公布蒋周往来密电为由,要挟蒋 

介石特赦周佛海。1947年3月26日,国民政府下达主席令,特赦 周为无期徒刑。1948年2月28日,周13鼻流血死于南京老虎桥监 

狱一囚室之中。 张国焘 “一大”会议主持者,中途叛党。张国焘同时也是中国 

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张国焘在上海成 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与同仁一道发表了《中国劳动组合书 

记部宣言》,揭开了中共正式成立后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序幕。 

1924年5月21日,张国焘及夫人杨子烈被捕,由于大量文件 

落入敌手,张国焘被迫投降自首。出狱后,张国焘隐瞒变节行为,参 

与中共驻国际代表团留在苏联。客居苏联三年的张国焘一回国,立 

即撰文拥护王明。不久,张国焘以中央代表身份被派往鄂豫皖苏区 

主持工作。1935年夏,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 会师,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好、马壮,先是要夺红军总政委一职,继 

而在中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要官要位,并发展到对抗中央路线, 

对中央北上的决议拒不执行,直至最后抛出一个非法成立的第二 

中央。 1938年初,张国焘利用离开延安到陕西中部黄帝陵祭祖的机 

会,只身投靠国民党,并面见蒋介石,决意叛党。张国焘叛党后,立 

即投奔到戴笠门下,从事反共活动。他在上海办过宣传反共的《创 

进》报。1949年,张逃往香港,同第三势力一起办起《中国之声》杂 志。 

1966年,张国焘匆匆离开香港,移居加拿大。十几年后,客死 

他乡。 53 

劳 动 保 障 世 界 

往 

事 

栏 目 王 持 

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