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理趣结合

三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理趣结合

三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理趣结合内容摘要:三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和识字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虽然能自主运用汉字的构形特点和造字方法来识记,但在课堂短短的十几分钟里识记大量的汉字,难免枯燥无味,效果不佳。

教师在利用识字教学法的原理进行教学时若能通过一些较为轻松、愉快的教学手段,进行生动形象地启发诱导,就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进取。

字理识字教学法内容丰富,操作性强。

可根据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来探索字理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关键词:字理识字教学理趣交融我国的汉字是一种集音、形、义为一体的方块字,有其独特的构造方式。

具有图画性、表意性的特点,妙趣无穷。

“字理教学”就挖掘了汉字这些固有的趣味因素,适合儿童学习心理特点。

教师要想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就应该依据儿童思维特点,追寻汉字构字规律,巧设识字语言情景,多方拓展,理趣交融,赋予抽象的汉字以图象、画面、声音、情感,使一个个汉字具体可感,触手可摸。

三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和识字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虽然能自主运用汉字的构形特点和造字方法来识记,但在课堂短短的十几分钟里识记大量的汉字,难免枯燥无味,效果不佳。

教师在利用识字教学法的原理进行教学时若能通过一些较为轻松、愉快的教学手段,进行生动形象地启发诱导,就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进取。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自制教学软件,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汉字的源流,用活生生的画面和音响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功能,激发求知欲,使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

字理识字教学法内容丰富,操作性强。

可根据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来探索字理识字的方法。

以下是我针对三年级汉字构字规律和特点总结出几点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一、字音教学的方法字音教学是识字教学的第一步,除借拼音学字音以外,字音教学方法还有三种:1.形声字找声旁在常用汉字中,形声字占85%左右。

掌握了学习形声字的方法,就解决了学习绝大多数生字的问题。

教学时,要利用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先读准作为声旁的独体字,再学形声字。

若形声字与声旁读音完全相同(同音字),读准了声分就读准了字音,如:“递”、“柿”、“舱”。

若不完全相同,要进行声旁与形声字字音的比较,弄清什么不同,然后再读准形声字字音。

如米──迷(声调不同),朱──殊(声母不同),回──徊(韵母不同)。

2、音近字比较辨析有的音近字是形声字,如:“妈”、“蚂”、“骂”;有的是形近字,如:“巳”、“已”、“己”;有的字形完全不同,如:“身”与“深”、“弥”与“迷”、“密”与“秘”、“坚”与“艰”。

教学时要找出它们在字音上的差别,结合字形、字义分析,开展编儿歌活动多读多练,帮助记忆。

3、多音字据词定音多音字教学,要依靠字义作为分化字音的手段,把它们放到语言环境中,据词按义定音。

如“几个茶几”,“还不还钱”。

二、字义教学的方法字义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起点,对字形教学的影响很大,可以使学生减少机械识记,增强意义识记。

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创设情境,形象演示法有部分汉字需要创设情境,用人的肢体语言、实物或合作的表演等表示字理,达到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目的,从而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和记忆。

主要用于会意字,如睁、握字的教学:张开两眼——睁(目字旁),五指收拢——握(提手旁)。

又如一位教师教“看”字时,手搭凉棚放在眼上方,向远处望,问学生:“老师在干什么?”学生纷纷说:“老师在学孙悟空看远方呢。

”教师边写边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看”字,上面是一个“手”字,下面是一个“目”字。

这位教师抓住字形的特点,身体力行地作直观表演,集趣味性与形象性于字形教学之中,使学生产生了良好的无意识记。

更重要的是保持学习的兴趣。

教学“染”字时,教师的讲台上,摆放着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在观察中明确“染”的意思与部件的联系。

教师用水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红色,教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绿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绿色。

教师又让几个学生分别将几个棉球染成黄色、紫色、蓝色。

在学生惊叹中,告诉学生,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大家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榨出使物体着色的颜料;“氵”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适量水,把要染的东西放进这有颜色的水中,经过多次浸晒,东西就着色了,这个“九”就是表示多次的意思。

这样在愉快的实验和观察中,学生理解了左上方“氵”和右上方“九”的来历。

悟出了“染”字下方“木字底”的理据。

于是,“染”字随着这个有趣的实验,深深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

2.部首表义,求同法部首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

辞书中有三大部首系统:一是形体部首系统,如一、|、乙等部首,它们一般与字义无关;二是形位型部首系统,如“叛”字中的八部和又部、“腾”字中的马部,它们有的与字义无关,有的与字义有关。

三是形义型部首系统,它按字形分部,以表意的偏旁作部首(亦即按义分部)。

因此,形义型部首系统是辞书中主要的部首系统,它最能体现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

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合体字,尤其在形声字的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对同部首字的字义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认识到每个部首都存在着表义的类属性,如引导学生分析着表义的类属性,如引导学生分析“顶”、“项”、“颈”、“额”、“颊”等字的意思,让学生认识页部的表义类属:从页的字,字义与人体肩部以上的部位有关;字理识字教学法抓住了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特别突破了汉字形与义的理解记忆,因为汉字是表义文字。

用字理识字法教学“像、象”,“坐、座”,学生就不会混淆了。

“象”指“大象”,而“像”加了个人旁,表示与人有关,指人的外貌、形像。

“坐”,两个人坐地上,这是从农民席地而坐的习俗演变而来的;“座”,广字头表示房子,所以“座”是“一座房子”之意。

“衤”和“礻”易混淆,只要弄清楚了“衤”是“衣”的变形,“礻”是“示”的变形后,学生就知道在与服装有关的字中用“衤”,而在祭祀有关的学中用“礻”了,如“补、被”是“衤”部;“祖,祥”是“礻”部。

用字理识字教学法教形声字具有明显优势,如“财、帐、资、货、贸、购、贩、贱、赌、赔、贿、费……”这些字都有一个相同的部首“贝”,“贝”字本是贝壳的象形。

因先民曾用贝壳作钱币,用“贝”作部件的,其本义多是财物意思。

这样,就可以轻轻松松学会一大串字,理解了字义,出现错别字的机率就会大大降低。

部首表义,求同法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部首的表义类属,加深学生对汉字据形知义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汉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望文生义的理解能力。

3.意义合成,义缀法意义合成是会意字的一种会意方法。

这种会意字的特点是字义为各个构件义之和。

因此,这种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应该先将字分解成几个构件,让学生了解各个构件意义,再将这些意义连缀起来,理解该字的意义,最后因义识形,让学生从构件和字的意义关系这个方面掌握该字的形体。

例“三人为众”,“三木为森”,“不正为歪”,“小土为尘”。

如形声字,要抓住形旁来理解字义。

例“有水方说清,用言去邀请,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更浓,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

如“尖”、“卡”、“歪”字的教学:尖:由小、大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上小下大的东西。

卡:由上、下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上不来、下不去,夹在中间。

歪:由不、正两个构件组成,字义物体摆放不正。

意义合成,义缀法是从构件与字的意义联系这个角度,让学生掌握意义合成的会意字的意义和形体。

4. 组词造句法这是帮助低、中年级学生了解字义常用的简便方法。

如教“认”的字义时,可让学生扩成词“认识”,再造成句子:“与人说话就算认识了。

”像这种用字组词造句进行字义教学的方法叫组词造句法。

5. 结合课文法这是随文识字最常用来理解字义的方法。

如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这样引导学生理解“更”字。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植物传播种子的3种不同的方法。

蒲公英要靠风来传播,苍耳要靠动物来传播,而豌豆呢,只要太阳一晒就能传播。

同学们比比看,谁的办法最好,最容易?生:豌豆的传播方法最好。

师:书上是用哪个字来说明豌豆的办法比其它两种好的呢?生:更。

师:对呀,“更”就是越发,愈加突出的意思,所以我们读“更”字时,要突出它,读重音。

6. 反义联系,比较辨析法教形似的形声字与近义词、反义词均可用比较辨析的方法,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生字。

一位教师在教小语一册《画》时,先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远──近”,“有──无”,“来──去”的意思,最后又用找反义词的练习,集中比较辨析三组反义词,效果很好。

7. 同义替换法这是一种既能使学生认识同义词,又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如学习小语一册24课《小山羊》最后一句“小山羊和小牛一同吃青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生字“同”组成的新词“一同”时,请学生用替换法,即换一个词语帮助理解,但不改变原意。

学生用“一块儿”、“一起”等来替换。

然后教师话锋一转,告诉同学们,我们的汉语词汇丰富,变化多样,是其它语言无法比拟的,从而又进行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教育。

三、字形教学的方法1、编制字谜,联想法汉字繁难的笔画、复杂的结构给小学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应该看到,汉字的形体结构却为我们编制字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编一些儿歌、字谜进行字形教学,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学生喜闻乐见,识字效率高。

教学“春”字,我采用课件设计了一个“字形魔术”,即用鼠标点击“春”字,“春”字依次化解成三个部件“三”、“人”、“日”,接着出示风和日丽、杨柳依依、草绿花红的背景图,随即三个部件活动起来不断旋转着又拼成一个色彩斑斓的“春”字。

学生看到这些奇妙的变化,不禁兴奋地拍起手来,欢呼着:“再变一次!再变一次!”识字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于是就对字形产生了丰富的联想,随即编成一则有趣的字谜:“三个小儿乐悠悠,红日晴天去春游。

”又如两则儿歌:“双人十四一心,‘德’字永记我心。

”“中间有点仔细辨,中间有言来分辨,中间有瓜长花瓣,中间丝线扎成辫。

”字谜:“重逢”(又见);“好女子”(娘);“又在村中”(树);“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比十少三”(七);“座位不正”(歪);“分开水太少,合拢水太多”(泛);“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臭);“田里干活出力气”(男)……。

这些带有韵味的字谜琅琅上口,学生兴趣十分浓厚。

并且,潜移默化中,学生感到了汉字具有表意性的特点,可谓一举两得。

制谜要求告诉我们,编制既通俗、形象、简短,又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益智性和知识性的字谜,让学生猜,非常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形体或意义,使识字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取得识记汉字和娱乐益智的双重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