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民版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最新人民版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4)意义:
A: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为指明了方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社会广泛传播。
2、共产党的成立
(1)诞生的条件:
A:经济基础: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知识点2:国民革命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1)背景:
A:共产党方面:中共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严重挫折,由此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B:国民党方面: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教学过程】
知识点1:五四运动和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背景:
国内:
经济基础:辛亥革命后,近代工业迅速发展;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思想基础:十月革命后,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国际:
一是日本加紧侵略;
二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指明了解放道路;
(3)其特点在于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知识点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历史背景:(1)国民革命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共开始建立自己的军队。
(3)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最新人民版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10
课题
专题三近代的民主革命
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标要求
1、概述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五四运动、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等。通过比较相近历史事件,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是直接导火线: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2)经过:
A:1919年5月4日在爆发,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学生为先锋。
B:从6月初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成为主力。
(3)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难点
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的。期间经历的历史事件头绪众多,但又环环相扣,需要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师生
互动
教师个案
【回顾上?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导入新课】
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吧。提起这诞生在七十多年前抗日前线血与火中的国歌,我又想起了八十多年前在巴黎和会的主权遭到践踏的时候,的青年学生起来了,的知识分子起来了,的商人起来了,的工人阶级起来了,他们同样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不怕流血,不怕坐牢,与北洋政府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孙中山个人思想的伟大转变。
(2)标志:国民党一大。1924年初,国民党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即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式。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3)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4)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
2、概况:
(1)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1927年10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漫画、及教材中其他历史图片的分析,学会从历史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五四运动和长征过程的了解,感悟“五四精神”和长征精神,认识这些精神对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通过对土地革命、土地改革等对革命的影响的分析,认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重点
五四运动和共产党的成熟历程。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共产党的成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
明确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3)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A:时间:1922年7月;
B:内容: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意义: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革命指明方向。
(4)诞生的意义:
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
A:北伐战争的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
B: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封建军阀。
C:经过: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初,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1)失败标志:1927年,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制造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先后背叛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B: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C: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D: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2)中共一大:
A:时间:1921年7月23日;
B:地点:(最后一天在嘉兴南湖);
C:内容:确立党的名称共产党
制定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2)失败的原因:
客观: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
主观:中共缺乏经验,共产国际错误指示,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革命后期放弃领导权。
4、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1)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它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