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初期的法律风险防范课程名称:创业的法律指导授课教师:论文写作:摘要: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门槛高,创业逐渐成为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大学生创业终将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股强有力的力量。
但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现状不容乐观。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即为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风险。
分析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范,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正文:一、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创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天地。
但是有利也有弊,大学生创业往往会陷入市场陷阱,使其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法律风险是其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为: 第一,创业者本人法律风险意识浅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较低; 第二,大学生创业中设立的公司规章制度、采取的公司经营决策等缺少法律因素的支持; 第三,政府、高校、社会对大学生创业中法律风险重视不够,也会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顺利进行。
二、大学生创业的法律风险的表现(一)创业组织设立形式选择的法律风险分析一般而言,大学生进行创业所能选择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形式。
根据中国有关法律制度的规定,这些不同形式的组织和个体,其投资者承担的责任是不一样的。
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对该组织形式的债务要承担无限责任;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对该企业的债务承担的是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则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仅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举个例子来说明上述问题:大学生小王毕业后投资15万元设立了一家化妆品销售店,登记为个人独资企业。
今年夏天因进货不慎,卖出去的化妆品导致李某一家中毒。
小王把店里的全部货物及房产都处理了,仍不能偿清李某一家的治疗费用。
估计要救治痊愈,还得花费12万元。
由于小王设立的是个人独资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第31条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
可见,个人独资企业从事工商业活动时,股东承担的是不限于其投资的无限责任。
所以,小王还要对后续12万的治疗费承担法律责任。
如果小王设立的日杂店是有限责任公司,在发生同样的债务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由于公司是法人组织,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公司法》第3条的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
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法律责任。
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法律责任。
因此,小王承担的法律责任最多为其当初投资的15万元,不用再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
由此案例可见,创业时选择组织形式十分重要。
大学生创业者在选择创业组织形式时,需要了解不同组织形式存在的法律风险,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投资的组织形式。
无论是选择何种组织形式,大学生创业者都必须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和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开始营业,这一点也是大学生创业者必须要了解的。
(二)创业组织运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分析创业组织运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比较复杂,涉及面广,不仅有组织内部治理问题、而且会牵涉合同、税收、票据、不正当竞争、产品质量、劳资纠纷、商标和专利侵权问题等等,可以说是举不胜举。
1.合同法律风险。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法律风险主要指在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遭受利益损失的可能性。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签订各种合同,如租赁合同、买卖合同、运输合同等,由于缺乏对合同法律知识的了解,大学生创业者掉进合同陷阱的情形比比皆是。
在订立合同时,可能产生法律风险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主体资格是否合法,即是否具备订立合同的资格;二是订立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
这就需要在订立合同之前先做必要的调查和了解,以确保订立的合同是有效和可以履行的。
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发生的法律风险主要是一方当事人违约或丧失了履约能力,这时必须及时做出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或暂停履行的决定,以避免损失的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口头合同往往会因举证不能而使自己处于被动,因此建议大学生创业者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并尽可能地把合同条款约定明确,以避免产生歧义。
以某位大学生创业经历为例:小张毕业后加盟了一家品牌洗衣干洗店。
一天一名客户送来了一套名牌西装需要干洗,洗衣店出具给客户一张洗衣店统一的收据,收据上载明,“洗衣费15元,洗衣如果发生毁损、遗失,赔偿衣服费用的2倍”。
可是衣服在运往总店的途中发生遗失,现客户要求赔偿,赔偿多少呢?小张自己认为,赔偿标准收据中有规定,赔偿衣服费用的2倍,这个衣服费用指的是洗衣费15元,所以小张同意赔偿30元。
客户不同意,客户说他看了收据认为是赔偿衣服价格的2倍,而衣服的购买价格是3200元,客户却要求干洗店赔偿6400元。
《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根据此规定,干洗店需要赔偿6400元。
这个例子告诫我们一定要在拟订合同时注意好语言措辞和细节,避免由合同产生争端。
2.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又称智力成果权,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包括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是企业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
对于专利权和商标权的取得,要提出申请并经审查通过后方可享有,而著作权只要符合条件,则一旦完成便可享有。
一旦某个主体取得这些权利,便享有了专用权和排除了其他主体的使用权,但他们享有专用权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的。
实际中,大学生创业者因不懂得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而侵犯他人权利和不懂得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的例子大有所在,文章开头的两则材料便是典型的例子。
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必须学习和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做到既不去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同时又学会依法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
3.税收等其他方面的法律风险。
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其中也包括对大学生创业初期的税收减免等。
但是大学生创业者也必须知道,开业初期要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期限一过就要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等。
此外,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招工,这就需要掌握《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确保不会因突如其来的劳资纠纷等导致创业组织的终止。
还有,大学生创业者也应该根据创业组织经营的具体情况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的主要规定,以保证创业组织的合法运行。
(三)创业组织终止的法律风险分析创业组织的终止主要指创业组织主体资格的消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无法正常运转而倒闭或破产、投资者决定解散、违法经营被吊销营业执照等。
创业组织终止时的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业组织已终止而未及时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创业组织被不法分子冒用带来的风险;二是创业组织本身存在的法律风险,如上文提到的,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的投资者承担的是无限责任,因此不会因创业组织的消灭而导致投资者责任的消灭,但如果采取的是公司组织形式,则投资者就可以通过破产程序来免除创业组织不能承担的债务的责任。
三、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的防范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的防范主要从自身和外部两方面展开。
( 一) 自身方面的防范。
1.提高大学生的法律风险意识及其防范能力。
大学生创业者要加强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和掌握与企业开发和经营相关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工商注册登记、税收法律,经济法律等。
学会依据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时防范不合法的风险,确保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2.在创业中完善制度规范,细化责任分担。
创业者在制定公司有关规章制度时,对所涉法律风险的各个方面以书面条文的形式作出明确规定,细化风险责任,保证创业过程中各事项有章可循。
3.构建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创业者充分了解公司企业设立及其发展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时,相对应地提前做好各个阶段流程的防范,依据《公司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加强合同管理、知识产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看一个因缺少法律知识而导致创业失败的案例:小王是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大三学生,他与另外三位有创业想法的同学一拍即合,每人投资4000元准备开店。
他们看中了校园附近一个闲置的店面,承租者是一位姓孙的女老板,她同意以1.2万元转让这个店面两年的使用权,但不要让房东知道店面转租给他们,如果房东问起,就说他们几个大学生是帮她打工的,以此避免房东找麻烦。
小王等人虽然知道孙老板不是真正的房东,但涉世未深的他们不知道一定要经过房东的同意才能租房,以为有签协议就能保障他们的权利(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没有经过房东同意擅自转租房屋是无效行为,所签订的门面转让协议也无效)。
小王等人与孙老板签订了协议后,先支付了7000元钱店租。
当小王等人正对店面进行装修时,房东闻讯赶来阻止。
房东表示,他和孙老板签订的合同上明确写了“该房子只允许做理发店,并且不允许转租”。
由此,房东与孙老板发生了冲突,并锁住了店门。
不甘示弱的孙老板也跟着在店门上挂了一把锁。
三把锁锁死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此后,孙老板就无影无踪,手机关机,也没作任何解释。
房东也不愿意和小王他们协商,反正房租已经收到了年底。
这可苦了欲创业的几个大学生,付给孙老板的7000元房租,加上门面装修花费了5000多元以及进货花去的钱,4人凑的1.6万元已经所剩无几。
后来,孙老板终于出现,她向小王等人提出两个方案:一、小王等人将剩下的5000元租金交齐,她再想办法和房东协商,让房东同意他们经营。
二、如果要她退还7000元店租,小王他们必须把已经装修了的店面恢复原状,并补偿她两个月的误工费。
其实,孙老板所称的“损失”应该与小王他们的损失合在一起由双方共同来承担。
我国法律规定,在协议双方都知情的情况下,因合同无效造成的损失应由双方共同承担。
所以,小王等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用法律的手段解决纠纷。
通过以上案例可知,法律风险是大学生创业过程最常见的风险之一,也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了解创业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创业企业的预防风险的必备步骤。
创业者必修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也制定好面对危机的方案,才能在面对困境时迅速找到解决办法。
( 二) 外部方面的防范。
1.政府方面。
政府在扶持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除了政策、资金扶持外,应加强对创业过程中法律风险防范的政策引导,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法律风险管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