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化学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电子教案


④键的极性和极化 由两个电负性不同的原子组成的共价键具有极 性,称极性共价键。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差别越大,键的极性就越强。键 极性的定量描述用偶极矩表示,偶极矩(μ)是指正或负电荷中心的电 荷量(q)与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d)的乘积。μ的单位是库仑· 米(C·m),q的单位为库仑(C),d的单位为米(m)。偶极矩是一 个向量,通常用 表示,箭头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也可用δ+和δ表示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 共价键的电子云分布状态因外电场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 键的极性,当外电场影响消失后,共价键恢复原来状态。这种由于外电 场的影响而引起键的极性变化,叫键的极化作用。 键的极性和极化是决定分子理化性质的重要因素。 (7)共价键的均裂和异裂 A:B
均裂
异裂
A·+ B· 自由基反应
A++ B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离子型反
3.分子间作用力 (1)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一个极性分子的δ+端对另一极性分子的 δ-端产生的吸引力。 (2)范德华力 非极性分子的电子可以瞬间引起邻近分子上的电荷 分布不平衡,从而产生瞬间偶极矩,这种偶极矩的作用叫范德华力。
(3)氢键 X-H…Y(X、Y为F、O、N)。 分子间作用力大小顺序为:氢键>>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 (4)分子间作用力与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关系 ①沸点 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间形成氢键的能力越强、分子极 性越大、分子间接触面积越大、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间作用力就越 大),有机化合物的沸点就越高。 ②熔点 分子间作用力与有机化合物熔点的关系类似于沸点。同 时,分子的对称性也是影响熔点的重要因素,分子的对称性越高,其熔 点就越高。 ③溶解度 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同样遵循“相似相溶”原理。有机 化合物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的能力越强、分子极性越大,在水中的溶解 度也就越大。 4.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书写 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书写方法主要价线式、缩写式和键线式。其中 最常用的是缩写式,这种写法是将相同的氢原子合并,并在其右下角注 明氢的数目,对基团相同的也可合并,并加以括号以示区别。一般情况 下,竖直位置上的侧链加短线与主链相连,水平位置碳链之间不加短 横,但重键应画出重键数。 5.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按官能团分类。 (2)按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分类 可分为开链化合物和环状化合物(包括脂环、芳环及杂环化合 物)。 6.酸和碱 (1)Brönsted酸和碱 能提供质子的物质称为酸,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称为碱。酸碱的强度分别通过它们失去和接受质子的程度来衡量。 (2)Lewis酸和碱 凡是能够接受未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的分子或 离子都称为Lewis酸,也称电子对的接受体,其电子层结构特征是都具 有空轨道;凡是能给出未共用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都称为Lewis碱,也 称电子对的给予体,其电子层结构的特征是都具有未共用的电子对。 7.亲核试剂和亲电试剂 亲核试剂是具有未共用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和负离子,在反应中它们 是电子对的给予体(Lewis碱);亲电试剂是具有空轨道的中性分子或 正离子,在反应中它们是电子对的接受体(Lewis酸)。 8.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是指一个基团被另一个基团取代的反应。
第二章 开链烃
内容提要
第1章 开链烃(6学时)
知识点:开链烃的命名;开链烃的分子结构、构造异构和构象、顺 反等立体异构;开链烃的物理性质;开链烃的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反 应和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电子效应。 内容和要求:掌握开链烃的系统命名。熟悉开链烃的分子结构、结 构特点和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及位置异构。熟悉顺反异构和构象异构 的概念、产生原因;掌握顺反异构体的命名,乙烷和丁烷及其相关化合 物的典型构象、稳定构象以及表示方法。熟悉开链烃的物理性质与结构 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通过构性相关分析掌握烷烃的卤代反应、氧化反 应和燃烧;烯烃和炔烃的加成反应(加氢、加卤素、加卤化氢、加水、 加酸),聚合反应,氧化反应(烯烃的羟基化和臭氧化、烯和炔的开裂 氧化),烯烃的α-卤代,端基炔生成金属炔化物的反应;共轭二烯的 1,4-加成及Diels-Alder反应。掌握自由基取代反应和亲电加成反应的机 理及马氏规则的应用。理解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定义、 特点、表示方法和种类,能够用电子效应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 (一)烷烃 1.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 普通命名法常用于五个碳原子以下的烷烃,并用正、异、新等链异 构形容词来区别异构体。 (2)系统命名法 ①选主链 选择含碳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作为主链,根据主链所含碳原 子数目叫做某烷。若有等长碳链,应选碳链上支链最多的碳链作为主 链。 ②主链编号 从靠近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用阿拉伯数字对主链碳原 子编号,若编号有几种可能时,按照“最低系列”原则,先遇到位次较低 者为最低系列。 ③写名称 所有取代基都放在母体名称前,取代基写明位次和名称, 不同取代基按次序规则,优先基团后列出;相同取代基合并,数目用中 文数字二、三、四……等表示;位次与取代基之间用短横线“-”隔开, 表示位次的数字之间用逗号“,”隔开。 ④次序规则 确定取代基排列次序的方法称次序规则,主要有三点: a.首先比较取代基中心原子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大的为“优先”基团; b.若取代基的中心原子相同,则比较与中心原子相连的其它原子的原子 序数,先比较各组中原子序数最大的,若还相同,再比较下一个,依次 类推;c.重键按相应倍数单键处理。
第一章 绪 论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4 学时) 知识点 :有机化学与有机化合物;共价键和分子结构;分子间作用力 与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内容和要求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性和研究程序,有机化学发 展简史,有机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熟 悉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共价键的键参数和分子间作用力;了解分 子轨道理论。掌握碳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原子轨道的杂化;掌握σ键、π键 的电子结构及反应性能。熟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及其表示方法,有机 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分类。了解有机反应试剂的种类、有机反应及反应 历程的类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构性相关理论,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分子间作用力与有机化合物熔点、沸点、 相对密度、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1.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有机化合物指的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一般具有以下特性: (1)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同分异构现象很普遍; (2)易燃烧; (3)熔点和沸点低; (4)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5)不导电; (6)反应速率较慢,产物较复杂。 2.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主要靠共价健相互结合。 (1)原子轨道 原子轨道指电子在核外最可能出现的区域。电子所处状态由以下几 点确定:①主能级n,与轨道大小有关;②亚能级s、p、d、f,与轨道 形状有关;③除s外,每个亚能级都有等能量轨道(简并轨道);④电 子的自旋,方向用 表示。电子在轨道中的分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Pauli不相容原理和Hund规则。 s轨道是球形的;p轨道类似哑铃形,中间没有电子,称为节点,被
节点分开的区域分别用正(+)和负(-)表示。 (2)价键理论 两个含有单个电子的原子,若它们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则通过电 子的配对,在这两个原子间形成一个共价键,电子定域在两个原子核之 间。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3)分子轨道 两个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产生一种包含两个原子的新轨道,称为 分子轨道。如果两个具有同样符号的轨道重叠,则形成成键分子轨道, 成键分子轨道比单个原子轨道能量低;如果两个具有不同符号的原子轨 道重叠,则形成反键分子轨道,反键分子轨道比单个原子轨道能量高。 (4)碳原子轨道的杂化 ①sp3杂化 一个s轨道,三个p轨道“杂化”形成四个等同的sp3杂化轨 道,每个sp3杂化轨道包含1/4s成分和3/4p成分;sp3杂化轨道的形状为一 头大,一头小。在碳原子中,四个sp3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为大头的 一瓣指向正四面体的四个角顶,相邻两轨道对轴夹角为109°28ˊ。 ②sp2杂化 一个s轨道,两个p轨道“杂化”形成三个等同的sp2杂化轨 道,每个sp2杂化轨道包含1/3s成分和2/3p成分。在碳原子中,三个sp2杂 化轨道的对称轴在同一平面上,互成120°角,大头一瓣指向正三角形 的三个角顶。碳原子上另一个未杂化的p轨道垂直于sp2杂化轨道对称轴 所在的平面。 ③sp杂化 一个s轨道、一个p轨道“杂化”形成两个等同的sp杂化轨 道,每一个sp杂化轨道包含1/2s成分和1/2p成分。在碳原子中,两个sp 杂化轨道的对称轴互成180°角,余下的两个未杂化的p轨道相互垂直。 (5)σ键和π键 ①σ键 两个成键的原子轨道沿着其对称轴的方向相互重叠形成的 键。σ键的电子云围绕键轴近似柱形分布,因而σ键可自由旋转;σ键 重叠程度大,能量低,比较稳定。 ②π键 成键两原子除以σ键结合外,相互平行的两个p轨道侧面“肩并 肩”重叠形成的键。与σ键相比,π键重叠程度小,能量高,稳定性 小。π键不能自由旋转。 (6)共价健的属性 ①键长 两个成键原子的核间距离。单位为nm。 ②键能 1 mol气体双原子分子离解成原子所吸收的能量,单位为 KJ·mol-1。多原子(气态)完全离解成原子时所吸收的能量为该分子 所有共价键能总和。 ③键角 分子中,同一原子上相邻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2.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1)碳架异构 因分子中碳原子连接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叫碳架异构(或碳链异 构)。 (2)构象 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围绕单键旋转而产生的不同空间排列形式, 称为构象。在一个分子无数的构象中,最稳定的构象为优势构象。构象 常用纽曼(Newman)投影式和锯架式表示。 3.烷烃的结构特点 烷烃不含官能团,碳原子成键轨道发生sp3杂化,形成四面体结构, 分子中所有价键均是以轴对称形式重叠而形成的σ键,结合较牢固。 4.化学性质 在通常条件下,烷烃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但在一定条 件下可发生卤代、氧化和裂解等反应。由于烷烃分子中无明显反应中 心,往往生成多种混合产物。 5.烷烃卤代反应机理 (1)烷烃在高温或光照条件下的卤代反应为自由基反应。 (2)反应活性 卤素:F2>Cl2>Br2>I2(F2破坏分子,I2不反应);氢 原子:3°>2°>1°。 (3)自由基稳定次序:3°>2°>1°>CH3。 (二)单烯烃 1.烯烃的命名 选择含C=C双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某烯,从靠近双键的一端 开始对主链编号,以构成双键的两个碳原中位次小的数表示双键的位 置,放在母体名称前。 2.烯烃的同分异构 烯烃除了碳架异构和C=C双键位置异构外,还有顺反异构(几何异 构)。顺反异构的构型用Z/E或顺/反表示。根据次序规则,先确定每个 双键碳上优先基团,若优先基团在双键同侧,称Z型,反之,称E型。 一般来说,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在双键同侧,称顺式,反之,为反 式。 3.烯烃的结构特点 烯烃官能团为C=C双键,双键两个碳原子为sp2杂化,双键部分为平 面结构,双键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组成;π键由两个p轨道侧面重叠 而成,重叠程度较小;由于π键电子云不是集中在两原子核之间,而是 分布在上下两侧,π电子受原子核的吸引力较小,有较大的流动性,易 发生极化,在化学反应中,π键易发生断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