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背景与条件
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的签订;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刀空虚;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主力)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所。

12日,占领武汉三镇。

2.中华民国成立
(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①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各种民主权利。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

②评价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①原因:
清廷任命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支持军政。

(恢复帝制)
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替袁世凯撑腰。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孙中山被迫妥协。

②过程:
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

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辛亥革命的意义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历史局限:
①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最终没有完成。

②中国的社会性质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二.五四风雷
1.背景: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③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4.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影响: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

②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异同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