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基础
23.03.2020
17
% 1
R°H
1
n12
1 n22
R° 为H 里德堡常数, R°=H 1.09677576×107m-1
莱曼系(Lyman) n1=1 n2 =2,3... 远紫外区 巴尔麦线系(Balmer) n1=2 n2 =3,4... Hα,Hβ,Hγ,
Hδ为可见区,其 余为近紫外区 帕邢系(Paschen) n1=3 n2 =4,5... 近红外区
23.03.2020
10
Ek 0 ν0
23.03.2020
②对于每一种金属电极, 仅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 某一频率时,才有电流 产生,称临阈频率,与 金属性质有关。
③光电效应产生的电子
ν
的初动能随光的频率增 大而增加而与光的强度
无关。
④入射光照射到金属表 面立即有电子逸出,二 者几乎无时间差。
11
根据光波的经典图象,光波的能量与它 的强度(振幅的平方)成正比,而与频率 无关。因此只要有足够的强度,任何频率 的光都能产生光电效应,而电子的动能将 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与光的频率无关, 这些经典物理学家的推测与实验事实不符。
23.03.2020
电子的波性是和微 粒行为的统计性联
系在一起的。
29
原子和分子中的电子其运动具有波性, 其分布具有几率性。原子和分子的运 动可用波函数描述,而电子出现的几 率密度可用电子云描述。
23.03.2020
30
3.不确定关系(测不准原理)
测不准原理是由微观粒子本质特性决定的。 1927年海森堡( (Heisenberg)提出:一个粒子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 量(也不能将时间和能量同时确定),它要遵循测不准关系。
m e 为电子质量
0 为真空电容率
rm 0hee22n2 52.9n2(pm) n=1,2,3,...
当n=1,r=52.9pm为氢原子基态的半径,称为玻尔半径(a0)
23.03.2020
22
氢原子的总能量:
ETVmev2 e2
2 40r
E8mhee24n2
RH
1 n2
RH8 m e e h422.1791018J13.6eV
本征值、本征方程的概念; 6.掌握平均值公式及其简单应用。 7.掌握定态薛定谔方程的直角坐标形式及物理意义。 8.掌握一维势箱粒子的概念、势函数、薛定谔方程
及其解的应用,了解一维势箱结果对三维势箱的 简单扩展。
23.03.2020
2
结构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深入到电 子层次,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宏观性能关 系的科学。
机械波是介质质点的振动,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的振动在 空间的传播,而实物微粒波的强度反映粒子几率出现的大小, 称几率波。较强的电子流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电子衍射照片, 但用很弱的电子流,让电子先后一个一个地到达底片,只要 时间足够长,也能得到同样的衍射图形。电子衍射不是电子 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是电子本身运动的所固有的规律性。
m ax T2 .9 1 0 3m g K
黑体在不同温度下辐射的能量分布曲线
——维恩位移定律
23.03.2020
6
Rayleigh-Jeans(瑞利-金斯)用经典电动力学 和统计力学进行分析,把分子物理学中能量按自 由度均分的原则用到电磁辐射上,推导出黑体辐 射平衡时,频率在-d范围内强度公式:
h = 6.624×10-27erg.sec = 6.624×10-34 J.s
23.03.2020
8
②谐振子的能量变化不连续,能量变化是0的整 数倍。
E=n20-n10=(n2-n1)0 普朗克用瑞利-金斯相同的方法推导出:
E(,T)d8ch33 ehd /kT1
既能计算能量分布曲线的极大值,导出维恩位移 定律,推出斯芯潘公式;又能在高温低频时还原 成瑞利-金斯的结果,说明高频时能量密度趋于零。
23.03.2020
3
§1-1量子力学产生的背景
一、经典物理学的困难与旧量子论的诞生 1.黑体辐射与普朗克( planck)的量子论
任何物体都能受激吸收能量,又能自发辐射能量。 物体在低温时能吸收什么波长的电磁波,在高温时 就会发射同样波长的电磁波。吸收光的本领越强的 物体就越黑,高温时发光的本领就越强,因而越白。 黑体:一种能100%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各种波长
电子束和光一样通过一狭缝可以发生衍射现象。一束以速度v 沿y方向前进的电子束,通过宽度为d的狭缝,在屏幕E(x方向)上产 生衍射条纹。在x1和-x1处出现第一对衍射条纹(暗线),其所对 应的衍射角α满足光的狭缝衍射定律:即狭缝上下边缘到达x1处
5
5
①随着温度(T)的增加,
总辐射能量E(即曲线下的面积)
4
2000K
急剧增加。
E( v,T)10-9J.m-2
E T4 ( 5 .6 7 1 0 8 W g m 2 g K 4 )
3 ——斯芯蕃公式
2 1
m ax
1500k 1000K
01 2 3
v/1014s-1
②随着温度(T)的增加,E 的极大值向高频移动;曲线的峰 值对应于辐射最强的频率,相应 的波长m a x 随温度升高而发生位移。
只有把光看成是由光子组成的才能理解光电效应, 而只有把光看成波才能解释衍射和干涉现象,光表 现出波粒二象性。
23.03.2020
15
3.氢原子光谱与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当原子被电火花、电弧或其它方法激发
时,能够发出一系列具有一定频率(或波 长)的光谱线,这些光谱线构成原子光谱。
23.03.2020
16
1 h
E2
E1
——玻尔频率规则
③电子轨道角动量
Mmevrn(2h=n)hn=h1,22,h3 ,……
23.03.2020
19
23.03.2020
20
23.03.2020
21
当氢原子核外电子在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上以速度为v运动 时,受到的离心力与核对电子的库仑引力相等。
me v 2 r
e2
40r 2
布拉开系(Brackett) n1=4 n2 =5,6... 远红外区
普丰德系(Prfund) n1=5 n2 =6,7... 远红外区
23.03.2020
18
1913年玻尔理论(旧量子论)
①原子存在具有确定能量的状态—定态(能量最低
的叫基态,其它叫激发态),定态不辐射。
②定态(E2)→定态(E1)跃迁,辐射能量。
h h
p mv
h
λ为物质波的波长,P为粒子的动量, h为普郎克常数, ε为粒子能量,γ为 物质波频率。
23.03.2020
25
2.物质波的实验证实—电子衍射
1927年,戴维逊(Dawison)—革末(Germer)的镍单晶体电 子衍射实验,汤姆逊(G.P.Thomson)的多晶体电子衍射实验 发现,电子入射到金属晶体上产生与光入射到晶体上同样的 衍射条纹,证实了德布罗意假说。
E(,T)d8c32kTd
E( ,对T ) 作 2图应为一抛物线,在长波处很接近实验 曲线,在短波长处与实验结果(能量趋于零)显 著不符(紫外灾难)。Wein(维恩)用经典热力 学进行解释,假设辐射按波长的分布类似于 Maxwell的分子速率分布,所得公式在短波处与 实验比较接近,但长波处与实验曲线相差很大。
1eV=1.60210-12erg
由
T p2
p 2mT
2m
因此
h h
p 2mT
6.6261027
29.1110283001.6021012
7.08109(cm)
23.03.2020
28
实物微粒波代表什么物理意义呢?
1926年,玻恩(Born)提出实物微粒波的统计解释。空 间任何一点上波的强度(振幅绝对值的平方)和粒子出现的 几率成正比,称为几率波。
23.03.2020
7
1900年,普朗克(M. Planck)量子化假设:
①黑体内分子、原子做简谐振动,称谐振子, 黑体是由不同频率的谐振子组成。谐振子的能 量是不连续的,只能取某一最小的能量单位0 的整数倍,0被称为能量子,它正比于振子频 率:
E = n0 0=hγ0
γ0为谐振子的频率,h为普朗克(planck)常数
m
h
c2
h
c
光子的质量与光的频率或波长有关,但光子没有静止质
量,根据相对论原理:
m
m0
1(v/ c)2
对于光子ν=c,所以静止质量m0为0,光子无静止质量。
23.03.2020
13
④光子有动量P
mc2 h h Pmc c c
⑤光子与电子碰撞时服从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
hWEk h01 2m 2
——光电方程或爱因斯坦关系式
宏观物体的运动可用经典力学解释,微观粒子 的运动遵循量子力学。对高速运动物体的研究 导致了相对论的诞生;对微观体系的运动的研 究导致了量子力学的诞生,相对论与量子力学 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1927年,海特勒和伦敦运用量子力学成功解释 了氢分子的成因,标志着量子化学的诞生,使 化学由经验科学向理论科学过渡。
23.03.2020
23
氢原子的半径和能量都是量子化的。若电子在两能级间跃
迁吸收或发射的电磁波满足:
hv
E n2
E n1
RH
(
1 n12
1)
n
2 2
%
RH hc
1 ( n12
1 n22 )
R%H
(
1 n12
1 n22 )
R%H 1.097373 107 m 1
玻尔理论不仅成功地解释了当时
已知的氢原子光谱n1=2,3,4,…的 巴尔麦线系、帕刑线系、布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