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情况调研策划书爱在人间,灾区雄起策划:川之队2011年5月30日目录“爱在人间,灾区雄起”···························································· - 1 -策划背景····················································································· - 3 -1.基本情况简介 (3)2.社会影响 (3)3.目的动机 (3)4.实践地基本情况(内在优势、不足、机会、突发情况) (3)策划实施方案与步骤 ··································································· - 4 -1.团队基本情况 (4)2.走访的单位、企业、个人 (4)3.活动日程安排 (5)4.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6)5.预期成果形式 (6)6.经费预算 (7)7.出行注意事项 (7)8.备注其它 (7)9.调查问卷样本 (8)“爱在人间,灾区雄起”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一个宁静而祥和的县城,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里氏8级地震。
刹那间,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
时隔三年,那些惨痛而沉重的画面依然挥之不去,山清水秀的巴蜀之地在顷刻之间化为乌有,无数鲜活的生命在那一刻被定格永恒。
好在上天有情,好在人定胜天。
一个个生还者被营救的消息成了那是我们抚慰伤痛最好的心灵药剂。
我们在庆幸着这样的奇迹发生的同时,也攥紧双拳在心里用力地呐喊着:汶川,加油!没错,我们此次选择的课题是:爱在人间,灾区雄起。
走进重建后的灾区,走进受灾后的群众,给他们送去大学生的关怀,给我们带回期盼的消息。
还记得那些在危难关头发生的感人肺腑的事迹吗?还记得那些在废墟中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可爱生命吗?这是怎样的一种大义和大爱,这是怎样的一种取舍和博弈啊!谭千秋,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扎根四川27年,曾任绵竹东汽中学教导主任。
他在地震中张开双臂,以雄鹰展翅的姿势,死死护住桌子下的四个孩子,自己的后脑却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献出了51岁的生命。
四个孩子全部生还。
无名的母亲,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
但是救援人员却在尸体下方发现了一个小生命小孩被抱出来的时候,还安静地睡着。
随行的医生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包裹孩子的被子里,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敬礼娃娃——郎铮,在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一位满脸是血的北川男孩从废墟中被救出。
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
担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让无数的人深受感动。
班长林浩,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未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
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其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
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小林浩终于爬出了废墟并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经过艰难的救援,小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
当有记者问他为什么不自己逃走而是留下来救同学时,小林浩那稚嫩的童音、超出年龄的成熟与勇敢以及善良的品格感染了几乎每一个中国人,他回答说:“我是班长!”。
让我们记住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命,是他们让我们在悲伤的感动中学会坚强,在警报悲鸣的中华大地上学会懂得奉献和生命的可贵。
无情的地震不仅带走了数万人的生命,也让数十万活下来的人们无家可归。
亲人已逝,生者当坚强。
我们在为逝者哀悼祈福的同时,还应该做的应当是如何抚慰幸存者脆弱而敏感的神经,如何去帮助他们继续生存下去。
我们须知道对于一个经历生离死别和死里逃生的生命来说,活下去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据官方统计,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
四川最为严重,占到总损失的91.3%。
在财产损失中,房屋的损失很大,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7.4%。
包括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0.4%。
另外还有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21.9%。
灾难过后,痛定思痛,迫在眉睫的是如何做好灾区重建工作,如何解决灾民的衣食住行。
他们在失去亲人之后已经变得无依无靠,重建工作势在必行。
地震发生之后,来自国内和国际的援助不计其数。
更让人感到欣慰和振奋的是,政府决定发动一切力量在三年之内让一座新的汶川城重新出现在中国的地图上。
今年是2011年,距汶川地震的发生已经整整三年。
这也是我们本次四川之行它特殊意义所在。
这三年里,我们欣喜地从电视和媒体上看到了震后灾区的重建进程。
那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这一次我们要借此机会,亲眼去见证灾区的雄起!所以我们团队提出了“爱在人间,灾区雄起”的课题,并试图通过走访调研的方式,了解震后灾区重建工作的进展情况,了解各领域生产建设的恢复情况以及普通家庭的生活状况和普通百姓的心理状况。
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向灾区的人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除了当地政府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在祖国各地、大江南北的另外一群人也在牵挂着他们。
我们希望此次调查访问以一种青春朝气的姿态、嘘寒问暖拉家常的方式走入寻常百姓家,给他们带去祝福和温暖,和他们一起分享新生的喜悦,展望灾区的未来。
我们相信,此次行动会给每一位关心四川,关心灾后重建的同学带回惊喜,带回灾区重建的累累硕果!我们的团队一致认为,本次活动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所以我们精心策划了这次的暑期实践活动。
我们要感谢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英雄,他们是祖国的骄傲;感谢提供援助的所有个人、集体、单位、企业和国家;感谢所有关注汶川大地震的平凡人。
此行,我们要将这种关怀一直持续下去,将这种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策划背景1.基本情况简介“新百年,新海大,新征程,新贡献。
”在海大秉承“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精神,继续坚持“学用并举”的教育理念下,大连海事大学团委社会实践部积极开展了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海大莘莘学子中的一员,我们积极响应了此次的活动的号召,迅速组成了6个人的小团队,并将团队命名为:川之队。
我们团队的命名完全契合我们在此次活动中所选择的课题: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情况调研。
而6名队员中有4名为四川本地人,其中2名就曾在08年的那一天亲眼目睹了灾难的降临。
今年,也就是2011年,时隔三年的大灾难也许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被渐渐淡忘,但灾后的重建却时时刻刻被许许多多的人所关注着。
今年,也是四川政府当年决定倾尽所有力量在三年之内重建灾区的兑现之时。
天时、地利、人和,相信此次之行必将收获巨大。
在成立团队,确立主题之后,我们所有成员分工合作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以期望我们此次的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
2.社会影响希望此行能引起媒体的关注,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和集体加入到关爱灾区的活动中来。
藉此,间接促进政府和相关单位对灾区建设的投入,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力上。
进一步讲,是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也是对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口号的积极响应。
3.目的动机此次调研旨在了解灾区的重建工作和灾民目前的生活状况。
给活着的人们送去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最真诚的关怀,以及将灾区的建设情况带回来和所有关注灾区的同学们共同分享。
持续关注灾区人民,以唤起更多有爱心的同学们力所能及地为灾区人民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4.实践地基本情况(内在优势、不足、机会、突发情况)由于团队中有四名队员是四川当地人,其中一名就居住在主要实践地。
所以我们的团队对实践地的人文地理特征能够有较好的了解,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而我们主要面对的困难是在于四川之行路途遥远对经费的开销比较大。
但借助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开展以及灾区重建的三年期限这一机会,我们决定将此次行动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