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高校院级教务交互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生屈海滨学号1100300814班号1003101指导教师娄久开题报告日期2014/03/02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制2014年3月说明一、开题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3.主要研究内容;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7.主要参考文献。

二、对开题报告的要求1.开题报告的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2.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应不少于三分之一。

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3.参考文献按在开题报告中出现的次序列出;4.参考文献书写顺序: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起止页。

三、如学生首次开题报告未通过,需在一周内再进行一次。

四、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填写意见、签字后,统一交所在院(系)保存,以备检查。

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检查日期:目录目录 (I)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课题来源及项目名称 (1)1.1.1 课题来源 (1)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2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2)1.2.1 系统综述 (2)1.2.2关键技术分析 (3)1.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4)2 研究方案 (5)2.1需求分析 (5)2.1.1系统的业务活动分析 (5)2.1.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5)2.1.3 系统分析用例建模 (5)2.1.4 系统非功能需求 (2)2.2技术方案 (3)2.2.1 系统架构设计 (3)2.2.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4)2.3方案实施所需的条件 (6)2.3.1 软件技术条件 (6)2.3.2 硬件设施条件 (7)2.4存在的主要问题 (7)2.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7)2.4.2 技术关键 (7)2.5预期达到的目标 (8)2.5.1 功能性目标 (8)2.5.2 非功能性目标 (8)3 研究计划进度表和研究所需条件 (8)3.1研究计划进度表 (9)3.2研究所需条件 (9)主要参考文献 (10)1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1课题来源及项目名称1.1.1课题来源本课题名称为“高校院级教务交互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提高全民素质,高校招生名额每年以极快的速度递增,相应的教师数量增加,各项教务活动急剧增加。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经过快速发展,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现有的院级教务交互信息管理系统由于技术原因难以完成大量、烦琐的教务工作。

经过对本院教务工作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并结合实际要求,与导师探讨协商后,确定以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参考单位,以实现便捷高效的教务管理系统为目标,设计和实现一个高校院级教务交互信息管理系统。

1.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教学、教研、教务管理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重要性也显得更为突出,在我国教学资源明显紧缺,教务管理工作的繁重不仅增大了实施的难度,管理稍不到位,便容易出现失误。

在高等院校中,教务管理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务管理的水平。

其中包括对门类繁多的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查询等工作,原有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不适应高等院校的发展。

因此,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对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现代化远程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学分制管理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及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个性化教育又是每个学生成为管理的一个基本单位,管理的工作量和随机性矛盾越来越明显,因此,开发一套适应现代远程教育需要远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显得及时而又必要,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然而,长期以来学生管理工作一直是使用传统人工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存在着:效率低、保密性差,大量的文件和数据难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造成了办事效率低这样的现状。

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应用计算机对高校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具有人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强、存储量大、保密性能好等。

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本文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下的教务管理系统设计的前期分析,以建立一套适应现今高等院校需求的教务管理系统[1]。

1.2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信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上,依据一定的教育和管理思想,对教学过程进行高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是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类信息,所执行的是高校中的各项教学管理事务。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一般意义上是指信息系统及网络的硬件建设和相关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在欧美,政府相当重视教育领域信息化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各学校纷纷对校务管理和教学进行了网络信息化改造,同时加紧了辅助教学的建设,所有学校全部联网,并在网上进行招生和信息管理。

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加快了信息化进程,这也包括教育信息化,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名牌高校就已较成功地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外大学在电子化教学以及教育信息化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实现了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教育,各高校采用了远程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电子化辅助教学、网络课件以及虚拟课堂等方式实现电子化教学。

经过多年运行和在使用过程中的不断改进,国外的这种管理模式己处于比较完善的稳定运行阶段,但由于教学模式,相关机构和管理职能、教学管理办法的差异,国外高校与我们的实际情况存在着诸多不同,所以还不能简单的引用,只能在借鉴的基础上自主开发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教学管理系统。

1.2.1教务交互信息管理系统综述目前国内外流行的OA系统很多的采用了JSP/SQL编写,绝大多数采用B/S结构或B/S 和C/S混合结构。

在国内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利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来改进学校教学管理基本上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面向单个职能部门的功能单一的事务处理模式,这类系统大部分是属于单机的,功能上主要是使用计算机来代替日常教学工作中一些单调的、机械的事处理工作,建立起~些简单的、功能单一的数据存储查询系统。

使用这些系统并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而且由于数据格式等的不一致,并不能完全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能力都很弱。

这种情况决定了相应的教学管理系统数据存储分散、操作分散,系统数据经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而且容易发生数据丢失、系统感染病毒等问题。

第二种是面向多个职能部门开发的共同使用的学校管理系统,教学管理是它其中的一个功能。

这种系统利用己经建立的校园网,建立专用的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面向多个职能部门的综合管理系统。

这种类型的管理系统与教育部开发的用于普教的教学管理系统有着相似的特点:数据存储集中、操作相对分散。

1.2.2教务交互信息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分析1.2.2.1 B/S体系结构技术分析设计模式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人员用来解决编程问题的一种形式化表示。

高校院级教务交互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模式采用当今流行的B/S模式,B/S三层体系结构为:表示层(presentation)、功能层(BusinessLogic)、数据层(dataService)。

第一层表示层(浏览器)是用户与整个系统的接口,客户机应用程序精简到一个通用的浏览器软件。

网页还具备一定的交互功能,允许用户在网页提供的申请表上输入信息提交给后台,并提出处理请求,这个后台就是第二层的Web服务器。

第二层逻辑层(Web服务器)将启动相应的进程来响应第一层中用户提出的请求,动态生成一串HTML代码,并在其中嵌入处理的结果,返回给客户机的浏览器。

如果客户机提交的请求包括数据的存取,Web服务器还需与数据库服务器协同完成这一处理工作。

最后一层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协调不同的Web服务器发出的SQL请求,管理数据库。

第三层数据层(后台数据库)负责管理对数据库数据的读写。

B/S结构极大地简化了客户机的工作。

客户机上只需安装、配置少量的客户端软件即可,服务器将担负更多的工作,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将在服务器上完成。

.图1-1B/S三层结构图1.2.2.2 多线程技术分析影响本系统的高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OA中多线程技术的应用。

多线程技术支持同时处理多项工作,大幅度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使用效率。

多线程是这样一种机制,它允许在程序中并发执行多个指令流,每个指令流都被成为一个线程,线程之间相互独立。

多个线程的执行是并发的。

每个正在系统上运行的程序都是一个进程。

每个进程包含一到多个线程。

进程也可能是整个程序或者是部分程序的动态执行。

线程是一组指令的集合,或者是程序的特殊段,它可以在程序里独立执行。

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代码运行的上下文。

所以线程基本上是轻量级的进程,它负责在单个程序里执行多任务。

通常由操作系统负责多个线程的调度和执行。

线程是程序中一个单一的顺序控制流程.在单个程序中同时运行多个线程完成不同的工作,称为多线程.在Java 程序中有两种方式创建线程: 一种是直接方式创建线程, 即创建Thread 类的子类; 另一种是间接方式创建线程, 即实现Runnable 接口。

直接方式创建线程为创建一个线程,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Thread类直接继承。

Thread 类代表Java 程序中单个的运行线程, 它综合了Java 程序中一个线程需要拥有的属性和方法, 包含了创建和运行线程所需的一切东西。

由于系统的Thread 类中, run()方法没有具体内容, 所以用户创建自己的Thread 类的子类时, 需要在子类中重新定义自己的run()方法, 这个run()方法中包含了用户线程的操作。

定义了Thread 子类后, 程序中如果需要使用线程时, 只需要创建一个已定义好的Thread 子类的实例对象就可以了。

间接方式创建线程,由于Java 不支持多继承性, 如果用户需要类以线程方式运行且继承其他所需要的类, 就必须实现Runnable 接口。

Runnable 接口包含了与Thread 一致的基本方法。

事实上, Runnable 接口只有一个run()方法,所以实现这个接口的程序必须要定义run()方法的具体内容, 用户新建线程的操作也由这个方法来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