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济学基础第二章“需求与供给”
经济学基础第二章“需求与供给”
在影响供给量的所有因素中,商品 本身的价格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经 济学为了分析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通常把影响供给量的其他因素假设为 不变。这样供给函数就成为
QS=F(p)
式中QS代表供给量,p代表价格。 一般可表示为: Q S=a+b· P
4、供给定理
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供给量增加; 反之,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即供给 量和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这一 规律通常称为供给定理。
收入 上升 下降 正常商品 上升 下降 低档商品 下降 上升
4.相关商品价格: Pr 相关商品可细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 替代品: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关系,如鸡肉 和鸭肉、苹果和雪梨,此时一种商品价格 上升会引起对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增加。 (成同向变动) 互补品:指一起消费才具有某种功能的商 品,如汽车和汽油,香烟和打火机,此时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对另一种商品需 求的减少。 (成反向变动)
• 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决定需求量的最重要的因 素,所以,我们往往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 仅分析价格因素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这样需 求函数可以用下式表示:
• 一般可表示为:
2、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
关系的表。
鸡蛋的价格(元/斤)
2 3 4 5 6 7 8
鸡蛋的需求量(公斤)
130 110 90 70 60 50 40
讨论题
从需求的决定因素分析讨论下面每一种 表述及其相应的需求曲线的变动:
如果西红柿价格上升,面包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动? 如果饼干价格下降,面包市场又会发生什么变动? 当寒流袭击江南大地后,全国市场中橘子汁的价 格上升对橘子市场有什么影响? 当每年夏天天气炎热时,空调的价格直线上扬, 电风扇的销售量会有什么变化? 当中东爆发战争时,汽油价格上升,节能型汽车 的市场发生什么变动?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Pe
如果生产者对未来有好的预期,则会促使其增 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使供给增加;反之, 如果生产者对未来充满悲观预期,则会减少投资, 缩减生产规模,从而使供给减少。
6.其他因素: Po
如政府的政策支持、季节性商品因季节而波 动、人们取得信贷的成本和难度的变化、人口结 构的变化、战争等特殊时期都会对商品的供给产 生影响。
• 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对某商品需求的影响
相关品
互补品
相关商品价格 上升
下降 上升
该商品需求量 下降
上升 上升
替代品
下降
下降
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Pe
包括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对未来收入水平 的预期、对商品未来的供给状况的预期等。例如 消费者预期某商品在近期会涨价时,为了避免未 来支 付更高的价格,往往会增加现行的购买需求。
课后一练:
1.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 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 C C 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2.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商品当前需求会 () A 增加 B减少 A C 不变 D不确定 3.所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A 消费者收入变化 B商品价格下降 B C 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 D消费者偏好变化
三、供给的表示方法
1.供给表
把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用表格的形 式表示出来而形成的表格就是供给表。
价格(万元) 供给量(万辆) 4 10 5 20 6 30 7 40 8 50 9 60 10 70
某汽车市场的供给表
2.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3.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是把供给量和影响供给量 的所有因素之间的关系用函数形式表现 出来。 广义的供给函数描述供给量和所有 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 系。即 QS=F(P ,C, T, Py, Pe, Po)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对比
影响需求的因素
商品价格 收入 相关商品价格 偏好 对未来的预期
因素变动的影响
点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
其他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 自身价格的下降 变动 自身价格的上升 收入增加 替代品价格上升
需求量增加,沿着曲线右移
例如:当汽车价格分别为11万、10万、9万、8万、 7万、6万„„,汽车的需求量分别为10万辆、 20万辆、 30万辆、 40万辆、 50万辆、 60万 辆„„与不同价格对应的这一组汽车需求量称 为需求。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
1. 商品自身价格: P 2. 消费者偏好: H 3. 消费者收入水平: M 4. 相关商品价格: Pr 5.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Pe 6. 其他因素:
6.其他因素:
如政府的政策变动、季节性商品的需求因季 节而波动、人们取得信贷的成本和难度的变化、 人口结构的变化等都会对商品的需求产生影响。
三、需求的表示形式
1、需求函数
•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
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我
们把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作为因变量,把影响人们 对这种商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我们就 可以得出一个需求函数: Qd=£(P,H,M, Pr, Pe,P0)
價 格
105 90 75 60 45
價 格
105
價 格
105
阿 亮 的 需 求 曲 線 90 C
75 60 45
阿 牛 的 需 求 曲 線 C
90 75 60 45
市 場 的 需 求 曲 線 C
D
4 8 12 16 20 24 2830
數 量 4 6 8 12 16 20 24數 量 4 8 12 16 20 24
1.商品自身价格: P 通常情况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就减少; 价格下降,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成 反向变动) 2.消费者偏好: H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对该 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反之,偏好程度减弱 时,需求就会减少。
3.消费者收入水平: M 通常情况下,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 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相反,消费者的 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 但低档商品是例外。
3、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
之间关系的图形,向右下方倾斜 。
需求曲线是負斜率: 表示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
•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个人与市场需求关系表
冰激凌的价格(元)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A+B=市场(个) 10+6=16 8+5=13 6+4=10 4+3=7 2+2=4 0+1=1
课后一练:
4.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X物品的需求量上升() A.X物品本身价格上升 B. X物品的替代品Y商品价格上升 B C.居民收入水平下降 D. 人口数量下降 5.假设市场上桔子的价格上升了,以下哪一种情况不可能是 原因() A.消费者收入增加了 B. 科学家发现桔子有助于治疗感冒 C C.代替品苹果降价了 D. 产桔子的四川省受灾了
5、供给定理的形成原因
( 1 )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其他条件 一定的情况下,价格越高,利润越大; ( 2 )由于存在收益递减规律,当生产者供 给量超过一定数量时,随着供给量的增加, 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成本的增加量 是递增的; ( 3 )在一定的时期内,商品价格提高,新 的生产者就会加入到该中商品的生产中来, 那么,市场供给必然增加。
3.生产的技术水平: T 技术进步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产 品成本,获利增加,供给也会增加;反之, 则供给减少。 4.其他商品价格: Py 如果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价格不变,但其他 商品的价格提高了,那么生产者就会转而生 产其他商品,生产者原来生产的商品的供给 量就会减少;反之,其他商品价格下降了, 原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
生变化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则消费者所消 费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消费者会增 加对相对便宜商品的消费,减少相对昂贵商 品的消费。
②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指某种商品的价格发
生变化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发生变化,并由 于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变化而引起的消费者对 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定理的例外:
• (1)吉芬商品:1845年,英国经济学家吉芬在研 究爱尔兰土豆销售状况时发现:当土豆价格下降 时,消费者购买得更少;当土豆价格上升时,需 求量反而上升。 • (2)高档炫耀性商品: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导致某 些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化方向出现“反常”。 例如一些家庭为了显示其地位尊贵,愿意购买价 格昂贵的名画、古董等;而当这些商品价格下跌 到不足以显示其身份时,就会减少购买。具有这 种“炫耀性消费”特征的商品被称为“炫耀性商 品”。 • (3)投机性商品:期货、证券等。“买涨不买跌” 的投机心理。
需求量减少,沿着曲线左移
需求的 变动
互补品价格下降 消费者偏好增强 预期价格上涨 收入减少 替代品价格下降 互补品价格上升 消费者偏好减弱 预期价格下降
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
五、课程内容总结
• 1、需求与需求量的关系:需求是由“许多”需求量 组成的。 • 2、需求定理:当非价格因素不变时,某种商品的需 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商品价格 上升而减少,随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 • 3、需求的影响因素:商品的价格、偏好、收入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其他因 素。 • 4、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影响因素不同 。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
1. 商品自身价格: P 2. 生产要素的价格: C 3. 生产的技术水平: T 4. 其他商品价格: Py 5.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Pe 6. 其他因素: Po
1.商品自身价格: P 通常情况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供给量就增加; 价格下降,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减少。(成 同向变动) 2.生产要素的价格: C 生产要素的价格提高,则生产成本提高, 供给减少;相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则生 产成本下降,从而供给增加。(成反向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