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

8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

《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
题意: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处恶境而近道、居卑善渊善仁,是老子所追求的境界;这与儒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的刚强、尚气的观点恰恰是相反的。

道家和儒家的思维方式有截然不同的两面,正是辩证法的两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二极。

太极的传统符号起于何时何人已难以确考,却确实非常深刻而形象地表现出先古人类的智慧,只是震撼数千年而且超越民族和国界的智慧往往是存在于诸子百家之中。

老子和孔子是古老智慧的杰出代表。

老子多以水为喻,后人常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当指老子。

任继愈在绎读中说,老子就近取譬,与北方邹鲁各流派不同。

老子出生地是当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地处淮河支流的平原地区,水网密布,以水取譬也是可信的。

《老子》原文和今绎:
上善若水。

最高的善,犹如流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
居众人之所恶,水往往停留在一般人所不喜欢之地,
故几于道。

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善地,居处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
心善渊,内心要像水一样深沉,
与善仁,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
言善信,言语要像水一样真诚,
政善治,为政要像水一样有条有理,
事善能,办事要像水一样无所不能,
动善时。

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

夫唯不争,正因为与世无争、与物无争,
故无尤。

才不至于有什么过失。

【憨山大师注释】
此言不争之德,无往而不善也。

上善若水。

上,最上。

谓谦虚不争之德最为上善,譬如水也,故曰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水之善,妙在利万物而不争。

不争,谓随方就圆,无可不可,唯处于下。

然世人皆好高而恶下。

唯圣人处之。

故曰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

几,近也。

居善地。

由圣人处谦下不争之德,故无往而不善。

居则止于至善,故曰善地。

心善渊。

心则渊静深默,无往而不定,故曰善渊。

与善仁。

与,犹相与。

谓与物相与,无往而非仁爱之心,故曰与善仁。

言善信。

言无不诚,故曰善信。

政善治。

为政不争,则行其所无事,故曰善治。

事善能。

为事不争,则事无不理,故曰善能。

动善时。

不争,则用舍随时,迫不得已而后动,故曰善时。

夫惟不争、故无尤。

不争之德如此,则无人怨,无鬼责。

故曰夫惟不争,故无尤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