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会意字研究
【摘要】:本文在继承前人对《说文》会意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通过对会意字研究演进史的全面梳理,论列各家得失,提出我们对会意字的性质、来源以及会意字与“六书”中其他各书的划界原则的看法,最后表明自己确定会意字的标准和定义。
2.通过对会意表词和义界表词关系的研究,首次提出“会意字的取象表词要以对词义的义界为中介”的论断,并通过《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与《尔雅》、《说文》义界模式的比较,验证二者之间存在同构关系,从而证明了前述论断。
3.揭示意义的承载形式由义界语言向会意文字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三个新的特点:字素之间的“隐秩序”;释义成分的缺省;部分会意字利用字素空间位置关系辅助表义。
4.通过对《说文》所收本义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会意字穷尽性的统计研究,参照系统一功能标准,归纳出各词类的取象—表词模式;同时,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分析各取象—表词模式形成的原因以及由此显示的汉民族的认知思维特点。
5.提出了《说文》会意字研究对促进汉字教学的五点主张。
【关键词】:《说文解字》会意字义界取象-表词模式认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122
【目录】:论文提要6-7Abstract7-9第一章绪论9-13第二章《说文》会意字概况13-57第一节会意研究小史13-32第二节会意的定义32-40第三节关于会意兼声字40-46第四节其他边缘状态及处理原则46-48第五节会意的性质48-51第六节《说文》会意字的来源51-57第三章会意、义界与取象—表词57-73第一节会意与义界57-61第二节会意的认知原理61-65第三节关于“取象”与“表词”65-68第四节义界对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的影响68-73第四章《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及分析73-126第一节表名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及分析75-89第二节表动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及分析89-112第三节表形容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及分析112-126第五章《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与辞书义界模式比较126-139第一节表名词会意字模式与名词义界模式比较126-131第二节表动词会意字模式与动词义界模式比较131-134第三节表形容词会意字模式与形容词义界模式比较134-139第六章《说文》会意字研究对汉字教学的影响139-145第七章结语145-147附录《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字汇147-153参考文献153-159后记159-160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