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内部结构


面N核接受皮质核束的传入: 面神经核分上下两半
面神经膝
上半接受双侧皮质核
束纤维传入的神经元, 发出纤维支配同侧眼裂
以上的表情肌
下半接受对侧皮质核 束纤维传入的神经元, 发出纤维支配同侧眼裂 以下的表情肌 面N运动根在脑干内 的走行情况示意图
一般内脏运动核-副交感核
核团名称 动眼N 副核 核团 位臵 传出Nf支配

1、脊髓节段
2、脊髓灰质分布

3、主要的上、下行纤维束
脑干内部结构
中央管
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
上行纤维束
下行纤维束
网状结构
脑干的分部
延髓 前 后 锥体 被盖部 脑桥 基底部 中脑 大脑脚底 以黑质前后缘为界 被盖部 以中央灰质后缘为界 顶盖
以斜方体为界
被盖部
脑干内部结构的特点
中央管向后开放形成菱形窝 延髓下部和中脑的中央管仍保持闭 合状态(在延髓上部和脑桥,中央管 向背面敞开形成菱形窝) 各种性质的神经核团由脊髓内的腹 背排列变成内外排列 脊髓中位于灰质周围的白质移到脑 干的腹侧 由于上、下行纤维束在脑干内交叉 及神经根纤维的穿行,使灰质被切 割成许多独立的灰质核团(神经核) 灰白质之间出现大量的网状结构
长的下行纤维束
锥体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等
出入小脑的纤维
脊髓小脑前、后束,小脑中脚、小脑上脚等
内侧丘系 起点 薄束核、楔束核
止点 丘脑腹后外侧核 走行 内侧丘系交叉
延髓 中线两侧 脑桥 中脑 基底部与被盖部之间 红核背外侧
位 置
功能
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2)脑干网状结构的纤维联系及功能
上行网状激动系统: 传导非特异性冲动,使大脑皮质 保持意识水平、清醒状态。 躯体运动调节系统: 通过网状脊髓束参与运动调节。 生命运动中枢: 延髓网状结构内有心血管运动中枢 和呼吸中枢,调节心、血管运动和
呼吸运动。
脑桥被盖部 脑桥基底部
顶盖 被 盖
特殊内脏运动核
核团 名称 核团 位臵 传出Nf支配
三叉N 运动核
面N核 疑核 副N核
脑桥 中部
脑桥 下部 延髓内
构成三叉N运动根, 支配咀嚼肌、二腹肌前腹、 下颌舌骨肌等
构成面N运动根, 支配面部表情肌 加入舌咽N、迷走N,支配 咽喉部、食管上段骨骼肌
延髓部→脑根→迷走N→支配咽喉肌 脊髓部→脊髓根→支配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锥体束-皮质核束
起点
止点
中央前回下部
双侧一般躯体运动核 双侧特殊内脏运动核
面N核下半、舌下N核 受对侧支配
功能
支配头、颈部肌的运动
损伤表现
不能鼓腮,流口水 对侧鼻唇沟变浅 口角歪向同侧 伸舌时舌尖偏向对侧
红核脊髓束 起自红核,位于皮质脊髓侧束的腹侧→被盖腹侧交叉→ 脊髓Ⅴ-Ⅶ层 作用:兴奋支配屈肌的运动神经元 前庭脊髓束 起自前庭N外侧核,位于前索外侧部→脊髓Ⅲ层和部分 Ⅶ层 作用:兴奋支配伸肌的运动神经元,维持身体平衡 顶盖脊髓束 起自上丘深层细胞→被盖背侧交叉→脊髓Ⅵ、Ⅶ、Ⅷ层 作用:调节视、听的反射活动

滑车N核 展N核 舌下N核
舌下N三 组成舌下N,支配 角深面 同侧舌内、外肌
一般躯体运动核
核团名 称 动眼N核 核团 位臵 传出Nf支配
中脑上 丘水平 中脑下 丘水平
面N丘 深面
加入动眼N,支配 眼上、下、内直 肌及上睑提肌 组成滑车N, 支配眼上斜肌
组成展N, 支配眼外直肌
滑车N核
展N核
舌下N三 组成舌下N,支配 舌下N核 角深面 同侧舌内、外肌
脊髓、脑干内部结构比较
脊髓 灰质的位臵 灰质核团的排列 关系 白质的位臵 灰、白质的相对 位臵关系 灰质的形态 中央管周围 腹、背排列 围绕在灰质周围 内、外排列关系 纵贯全长的灰质柱 脑干 菱形窝表面 内、外排列 脑干腹外侧部 背、腹排列关系 彼此独立的神经核 与脑N相联系(脑N核)、 中继核
灰质核团
舌咽N
界 沟 外 侧
经迷走N、舌 咽N传入的一 般内脏感觉纤 维
迷走N
一般躯体感觉核-三叉N感觉核
核团名称 三叉N 中脑核 三叉N 脑桥核 三叉N 脊束核
传入Nf来源、性质 头面部咀嚼肌的本体觉纤维 头面部的触、压觉纤维 三叉N中脑核的纤维 头面部的痛、温觉纤维 面N、舌咽N、迷走N的
面N 三叉N 感觉根
行于延髓外侧的周边部
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进入小脑
脊髓小脑后束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
内侧纵束
锥体束-皮质脊髓束
起点
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止点 走行
脊髓前角细胞
锥体交叉
端脑 经内囊下行 中脑 行于大脑脚底中3/5 脑桥 分散行于脑桥基底部 延髓 聚集为锥体
功能
支配双侧躯干肌、对侧四肢肌的运动
脑神经的纤维成分与核团
脑N有7种Nf成分→脑干有7种脑N核团→排列成6个功能柱
一般躯体感觉f 感觉 纤维
特殊躯体感觉f 一般内脏感觉f 特殊内脏感觉f 一般躯体运动f 运动 纤维 一般内脏运动f 特殊内脏运动f
脑神经的纤维成分与核团
脑N有7种Nf成分→脑干有7种脑N核团→排列成6个功能柱
一般躯体运动核
特殊内脏运动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 一般内脏感觉核 特殊内脏感觉核 一般躯体感觉核 特殊躯体感觉核
(1)脑神经核
脑神经核的分类及名称
类别 一般躯体运动核 特殊内脏运动核 脑神经核名称 动眼N核 滑车N核 展N核 舌下N核 三叉N运动核 面N核 疑核 副 N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 动眼N副核 上泌涎核 (副交感核) 下泌涎核 迷走N背核
网状脊髓束 起自延髓、脑桥网状结构 →脊髓Ⅶ、Ⅷ层 作用:调节骨骼肌的张力 内侧纵束 起自前庭神经核,一部分 纤维上行→Ⅲ、Ⅳ、Ⅵ脑 神经,完成眼肌前庭反射; 一部分纤维下行→ 副N核 和上段颈髓前角运动细胞, 完成转眼、调头的协调运 动
三、脑干的网状结构
脑干的网状结构: 指脑干内除了脑N核、非脑N 核、长的纤维束以外的广泛区 域,其中存在着纵横交错成网 状的神经纤维,以及散在于其 间的神经细胞团块。 (1)脑干网状结构主要核团 中缝核群 内侧核群 外侧核群
网状结构的特点
与脊N相联系
面积扩大、结构复杂、 面积小,结构简单 有网状核
一、 脑干的灰质
根据纤维联系及其 功能,脑干内的核 团可分为3类:

脑N核 中继核 网状核 非脑N核

脊神经的纤维成分与核团
脊N有4种纤维成分→脊髓有4种灰质核团 躯体运动纤维:起于脊髓前角运动核 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脊髓侧角的交感神经核 和骶副交感核 内脏感觉纤维:终于脊髓中间内侧核 躯体感觉纤维:终于脊髓后角的有关核团
上橄榄核
侧,组成小脑中脚进入小脑
传递大脑皮质运动信号至小脑
上橄榄核:脑桥中下部被盖腹侧,
接受双侧蜗腹侧核的传出纤维 脑桥核
蓝斑核:界沟上端
脑桥横切面
(经面N丘)
延髓内的非脑神经核
薄束核、楔束核
位臵: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内 传入f:薄束和楔束
楔束核
薄束核
传出f:内侧丘系
功能:传导躯干四肢意识性本 体觉和精细触觉
传出f交叉成 视觉反 被盖背侧交叉 射中枢 →顶盖脊髓束 听觉传 导通路 中继站 外侧丘系→ 下丘核→ 内侧膝状体
下 丘 核
中央核 和周围 的薄层 白质
听觉反 传出f→上丘 射中枢 →顶盖脊髓束
中脑横切面(经上丘) 中脑横切面(经下丘)
红核
位于中脑被盖部的中央, 自上丘下界至间脑尾侧
红核
传入纤维有小脑红核束、皮质红核束
传出纤维形成被盖腹侧交叉,下行 组成红核脊髓束
调节屈肌的张力,协调运动
黑质
位于中脑被盖和大脑脚底之间, 半月形,纵贯中脑全长 分为两部分:黑质网状部、黑质致密部 黑质致密部含有多巴胺能神经元 黑质
脑桥内的非脑神经核
脑桥核
由大量分散存在于脑桥基底部
的神经元组成
传入:皮质脑桥纤维 传出:脑桥小脑纤维交叉至对
特殊内脏运动核
核团 名称 核团 位臵 传出Nf支配
三叉N 运动核
面N核 疑核 副N核
脑桥 中部
脑桥 下部 延髓内
构成三叉N运动根, 支配咀嚼肌、二腹肌前腹、 下颌舌骨肌等
构成面N运动根, 支配面部表情肌 加入舌咽N、迷走N,支配 咽喉部、食管上段骨骼肌
延髓部→脑根→迷走N→支配咽喉肌 脊髓部→脊髓根→支配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舌咽N
迷走N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特殊躯体感觉核
核团名称
前庭N核
蜗N核 菱形窝的 听结节深面 蜗腹侧核 蜗背侧核
菱形窝的 核团位臵 前庭区深面 组成 前庭上核 前庭下核 前庭内侧核 前庭外侧核
传入Nf来 前庭N传入的 蜗N传入的 源、性质 平衡觉纤维 听觉纤维
(2)非脑神经核
中脑内的非脑神经核
名 称 上 丘 形态 灰、白 质相间 的板层 结构 功能 纤维联系 下丘核 下丘 上丘
加入动眼N,在睫状N节 动眼N核 内换元后,支配睫状肌、 背内侧 瞳孔括约肌 脑桥 最下端 延髓 上端 加入面N,至翼腭N节、 下颌下N节换元后,支配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 腺、及口鼻粘膜腺 加入舌咽N,至耳N节换 元后,支配腮腺的分泌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N 背核
加入迷走N,在器官旁、 迷走N三 内节换元后,支配平滑 角深面 肌、心肌及腺体的分泌
一般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下部
特殊内脏感觉核
一般躯体感觉核 特殊躯体感觉核
孤束核头端
三叉N感觉核 (三叉N中脑核、 三叉N脑桥核、 三叉N脊束核) 前庭N核 蜗N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