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辅导员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辅导员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辅导员作为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

构建和谐的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是辅导员的一种责任,也是新形势下国家和高校对辅导员提出的重要任务。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

在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生活辅导、就业辅导等管理,与学生接触最多,自然对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

作为学校与学生间沟通的纽带和桥梁,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人文关怀,肩负立德树人重任的高校德育更应努力凸显这一特质。

辅导员的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学生的工作,“人”的问题是贯穿其始终的最基本的、内在的、核心的问题。

以灌输为核心理念的传统的德育实质是一个强制的、封闭的教化过程,它过分强调和突出辅导员的权威和主导地位,试图强制的手段使学生认同并最终形成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从而忽略了对人和人性的关注。

可见,人文关怀的缺失是当前辅导员德育面临的现实境遇。

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别是现如今的95后,他们作为现实的“人”特别追求个性的发挥,总是希望能自主能动地改变现实客体,随着大学生民主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他们迫切要求能够与教师进行平等交流。

这种诉求进一步加剧了传统灌输式德育的困境。

人文关怀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人格、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的主体、地位、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以及保障的关注。

人文关怀话题的提出,不仅是辅导员德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内在要求,也是辅导员德育人文关怀所倡导的德育发展方向,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人文关怀会使辅导员德育的原有价值和功能逐渐加强,使德育工作充满人性魅力,不再是以前毫无主观能动性,没有道德意义的枯燥无味、令人厌烦的灌输与说教。

如果辅导员的德育工作缺乏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不能真正了解学生所需,缺乏人文关怀,那么其个人吸引力和影响力无疑会不断下降。

与高中时期紧张的学习氛围相比较,大学的学习环境比较宽松与自由。

学生在心理变得成熟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甚至不理解学校的管理模式。

此时辅导员若不能及时与学生沟通好,他们则会处处对抗学校的管理制度,比如随意逃课、考试作弊、不尊重教师等。

这些行为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为校园的发展注入了不和谐之音。

辅导员有时不能传达好学校相关制度的精神实质,无法有效地与学生对话,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熟视无睹,也加剧了师生间的矛盾。

相反,如果辅导员能够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增进与学生间的交流,必会增强辅导员个人的影响力及整个团体的凝聚力。

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亲密的关系,做到相互尊重、平等交流,自然就会拉近彼此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

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会大大减少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逆反心理,消除对辅导员德育教育的偏见,相信老师所讲所说的都是为他们好,从而信任老师。

辅导员与学生平等友爱,互相激励,共同学习。

在这种平等的育人环境中,学生会乐意接受辅导员的教导,主动找辅导员寻求帮助;辅导员也会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习,和学生一起成长。

这样以来,自然会奏出和谐的思想政治工作乐章。

与之相反,如果辅导员在学生面前时时刻刻都表现出管理者的形象,学生就会害怕、畏惧辅导员,对辅导员产生敌意,这种紧张与冷漠自然会拉远师生间的距离,不利于双方的交流。

作为新一代的辅导员,我们要做的人文关怀就要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要带好新一代的大学生,辅导员靠空洞的说教和形式化的训导是远远不够的,还
需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人性化管理,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得到学生的理解与体谅。

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比如,大一学生刚入学,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生活习惯往往会使他们感到不适应。

辅导员主动找学生聊天,让学生觉得老师很在乎、很关心他们,也让学生知道以后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遇到了困惑,都能主动找老师,老师会热心地帮助他们,有助缓解新生心理的寂寞和不适应感。

辅导员在学生过生日送上一句生日的祝福话语,会让学生倍感温暖。

辅导员常去这个宿舍里面坐坐,常进教室走走,和仅仅学期开学和学期结束时去教室和寝室看看,在其他人眼里可能没什么区别,在学生眼里就不一样了。

辅导员多去转,自然就有机会接触普通的学生,接触最自然状态下的他们,了解他们所想所需,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做自己的工作。

人是感情动物,当辅导员用爱去引导学生时,学生自然也会用同样的感情回报你。

当辅导员把学生看成朋友来对待,学生自然而然就尊敬你、爱护你,在任何时候觉得只要找到你,就有回到了家人身边的安全感,这样关系自然就近了。

辅导员在做工作时候,不仅仅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面对学生的实际问题。

比如贫困生,辅导员要看学生档案,分出不同程度的贫困生。

辅导员要多去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让贫困生既不会感到自尊心受损,也会感受到老师的关怀。

辅导员工作的本质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要求辅导员管理服务要创新,在工作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交流方式。

辅导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QQ聊天、MSN、E-mail、BBS、博客等多种网络手段,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交流。

有的话学生当面不会说,在网上却可以畅所欲言,这样辅导员可以很快得到学生方面的信息,利于工作的开展。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时代,辅导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追求,展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在新形势下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更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要,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当学生把辅导员视为朋友与可以信赖的人,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我会得到建立与巩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