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要求一、性质、地位和任务《法学概论》是以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为依据,力求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法律内容。
其内容包括:绪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国际法等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宪法和其他主要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
2、教学基本要求绪论第1节法的本质和特征第2节法的演变第3节法律规范和法律体系第4节法的制定和实施第5节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第1章宪法第1节宪法的概述第2节我国的基本制度第3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4节我国的国家机构第二章刑法第1节刑法概述第2节犯罪第3节刑罚第4节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概述第三章民法第1节民法概述第二节民法主体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第四节民事权利第五节合同法第六节婚姻继承法第7节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第四章商法第1节商法概述第2节公司法律制度第3节保险法和破产法第五章经济法第1节经济法概述第2节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制度第三节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第四节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第六章行政法第1节行政法概述第2节行政许可证第3节行政处罚法第4节行政复议法第七章诉松法第1节诉讼法概述第2节民事诉讼法第3节行政诉讼法第4节刑事诉讼法第八章国际法第1节国际法概述第2节国际私法第3节国际经济法第4节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法学概论》是编者在充分吸收以往法律基础课程教材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新编了而成的。
本教材以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为依据,力求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内容。
在体例和形式上,每一部门法中添加的案例有利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相关知识点;本章提要和关键词便于学生对课程的重点难点正确把握;思考与练习中的名词解释简答题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和巩固。
其内容包括:绪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国际法等内容。
1、教学对象文秘专业专科学生二、数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宪法和其他主要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
三、教学要求1.注重法律知识性和思想教育性相结合。
“法律基础”课不是法律专业课程,而是一门高校的思想教育课程,因而在教学中既要重视讲清本课程中重要的法律概念、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又要重视在传授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本课程的德育功能。
2.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和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积极性,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学。
“法律基础”课的特点是,内容多学时少,因而面面俱到的讲授时间更不够,而且“讲”得多并非学生“听”得多。
教师的讲授重在讲重点、讲难点,并通过“讲授”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的自学。
所以,教师要有选择地将有些内容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思考,进而把讲授与自学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
3.注重提问与讨论等多种方式的结合。
课堂教学应形式多样,既有提问,又有讨论等,进而提高“到课率”“抬头率”和“点头率”。
为此,教师应根据课堂的规模、学生的特点、自己的风格,有创造性地加强本课程教学方法探讨和实践四、使用教材《法学概论》刘秀明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五、教学方式理论教学。
六、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分配(总学时64学时):理论教学64学时。
2、开课时间:第一学年上学期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法理学的基本知识。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法的概念、本质、历史等法学基本范畴;法的演变规律、历史类型、法学等法学历史基本范畴。
(2)教学重点法的基本理论(3)教学难点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以及法律运行的基本环节(四)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五)教学时数 4学时(六)教学内容第一节法的本质和特征第二节法的演变第三节法律规范和法律体系第四节法的制定和实施第五节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第2章宪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及一系列基本制度,全面集中的体现了一国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制度的根据。
(二)教学重点宪法的概念、原则和历史发展,以及我国的国家制度(三)教学难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四)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五)教学时数 8学时(六)教学内容第一节宪法的概述第二节我国的基本制度第三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节我国的国家机构第三章刑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它通过对犯罪的制裁来保障国家的利益,调整各类社会关系,保护各种合法利益,是国家基本法之一,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重点刑法的概述、基本原则、犯罪及刑罚(三)教学难点掌握一些常见多发的典型犯罪类型(四)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五)教学时数 8学时(六)教学内容第一节民法概述第二节民法主体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第四节民事权利第五节合同法第六节婚姻继承法第七节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第四章民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赋予民事主体民事权利,并以国家的强制力保护这些民事权力的法律部门。
(二)教学重点民法的概述、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三)教学难点掌握合同法、婚姻继承法、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等内容(四)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五)教学时数 14学时(六)教学内容第一节民法概述第二节民法主体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第四节民事权利第五节合同法第六节婚姻继承法第七节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第五章商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商法的概述、调整对象以及商法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商法的基本原理及公司法、保险法、破产法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公司法、保险法、破产法的主要内容(三)教学难点比较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在法人治理结构上的异同(四)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五)教学时数 4学时(六)教学内容第一节商法概述第二节公司法律制度第三节保险法和破产法第六章经济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经济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法概述、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银行法、税法、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消费者权利保护法(3)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银行法、税法、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四)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五)教学时数 8学时(六)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法概述第二节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制度第三节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第四节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第7章行政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行政法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职权而形成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法概述、行政许可证、行政处罚法。
(二)教学重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概述(三)教学难点掌握行政处罚的程序及行政复议(四)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五)教学时数 8学时(六)教学内容第一节行政法概述第二节行政许可证第三节行政处罚法第四节行政复议法第八章诉松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诉讼法是程序法,是保障实体权利得到实现的重要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诉讼证据制度;诉讼管辖制度;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程序。
(二)教学重点诉讼法的概念和种类(三)教学难点理解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四)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五)教学时数 6学时(六)教学内容第一节诉讼法概述第二节民事诉讼法第三节行政诉讼法第四节刑事诉讼法第9章国际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随着国家间交往越来越频繁,国际法的重要性已充分体现。
国际法包括:国际法的概念和特征、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主体、国际私法概述、冲突规范和准据法、国际私法上的主体、国际经济法概述、国际货物贸易法律制度。
、(2)教学重点国际法的概念和特征和国际法的概述(3)教学难点掌握国际私法概述、冲突规范和准据法(四)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五)教学时数 4学时(六)教学内容第一节国际法概述第二节国际私法第三节国际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