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大纲(高职).

《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大纲(高职).

《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法律基础知识英文名称——basic legal knowledge 学分:2分总学时:36学时
开课专业:五年制高职一年级各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法律基础知识是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课程,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

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仅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而且还能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增强适应依法治国所必需的法律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二、预修课程:无
三、课程内容、要求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宪法2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宪法的特征,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努力做到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第一节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
宪法最高法地位的表现。

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基本国策。

规定和保障基本人权。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第二章行政法4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讨论,使学生了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及基本内容,真正认识与理解行政法是什么,行政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掌握有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等基本知识,树立依法行政的思想,提高遵守行政法律规范,依法监督行政的自觉性。

第一节行政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的作用。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实施行政活动的主体
行政机关。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国家公务员。

第三节行政活动的方式
行政行为。

行政立法。

行政许可。

行政处罚。

第四节对行政活动的监督
行政法制监督。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行政赔偿。

第三章民法8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内容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讨论。

使学生了解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我国民法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民事主体享有的主要民事权利,自觉依法进行民事活动,提高保护自身民事合法权益的能力。

第一节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的含义。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民事主体
自然人。

法人。

其他组织。

第三节民事权利
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

取得民事权利的途径。

第四节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的种类。

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和方法。

免除民事责任的情形。

第四章经济法6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本章通过对基本经济法律规范的讲授,使学生了解经济法基本知识,对于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依法进行经济活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保障社会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规范市场主体,依法设立企业
企业设立的条件。

企业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加强质量监督,保证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法概说。

产品质量的监督。

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加强税务管理,自觉依法纳税
税收与税法。

税收征收法。

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四节履行劳动合同,强化社会保障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的解决。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第五节合理利用资源,重视保护环境
环境法概述。

自然资源法律制度。

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第五章刑法8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本章主要结合案例进行讲授。

学习刑法基础知识,目的是了解刑法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的一般条件,犯罪的基本形态,刑罚体系及其适用,以及一些常见的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刑法的基本精神和一般知识,培养刑法意识,自觉遵守刑法,提高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能力。

第一节刑法及其基本原则
刑法的含义。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犯罪
犯罪的概念。

犯罪构成。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故意犯罪的过程中的停止形态。

共同犯罪形态。

第三节刑罚
刑罚的含义。

刑罚的种类。

刑罚的具体运用。

时效。

第四节几种常见的具体犯罪及其处罚
间谍罪。

放火罪。

破坏交通工具罪。

交通肇事罪。

故意杀人罪。

故意伤害罪。

强奸罪。

抢劫罪。

盗窃罪。

诈骗罪。

贪污罪。

挪用公款罪。

受贿罪。

第六章诉讼法6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三大诉讼法的基本知识,以便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身利益。

第一节诉讼途径
诉讼的种类。

受案范围和管辖。

第二节非诉讼途径
非诉讼途径概说。

非诉讼途径的种类。

第三节法律帮助
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

建议学时分配表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陈桂明主编《法律基础知识》(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参考书目:
1.李金华、张峰:《法学概论》,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1月。

2.谷春德:《法律基础》(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五、课外学习要求
学生须做到课前阅读教材,课后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以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时准备课堂提问。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由三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40分。

其中到课情况5分,作业和回答问题25分、测验或练习10分。

2.期中案例测验30分。

3.期末学习心得30分,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体会。

七、其他
本大纲以依据五年制高职一年级各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进行编写。

大纲批准:大纲审定:大纲制定:孙虹
2007年1月30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