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药物治疗新进展_莫汉维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药物治疗新进展_莫汉维
2 药物治疗
2. 1 西药治疗 2. 1. 1 他汀类药物 他 汀 类 降 脂 药 通 过 抑 制 肝 脏 内 HMGCoA 还原酶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五种他 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 他汀。有研究显示;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是从真菌 代谢物中分离或经结构改造得到,称为第一代; 氟伐他汀、阿托 伐他汀和瑞 舒 伐 他 汀 是 合 成 的 他 汀 类 药 物,称 为 第 二 代。 其 中,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两种长效他汀类 降脂药,可在一天内任何时间服用,并不受进餐影响。有研究 表明,6 个月的常规剂量他汀治疗( 瑞舒伐他汀 10 mg / d,阿托 伐他汀 20 mg / d) ,能明显逆转轻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且 瑞舒伐他汀组粥样硬化斑块体积的变化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 汀组。安全性方面: ①肝损害: 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 汀、氟伐他汀属于亲脂类他汀,发生肝损害与剂量明显相关,瑞 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属于亲水性他汀,几乎不在肝脏内代谢, 肝损害的发生率相较于其他他汀有所降低,且与剂量的关系不 明显。②肌肉毒性: 他汀类的肌毒性是该类药物的最严重的不 良反应,肌 痛 的 发 生 率 大 约 为 5% ,肌 病 的 发 生 率 大 约 为 0. 1% ,横纹肌溶解发生率为 0. 01% ; 回顾分析结果显示,瑞舒 伐他汀的肌毒性大于阿托伐他汀。李强等[8]针对 136 例急性 脑梗死伴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随机研究,分别给予低剂量( 10 mg / d) 或高剂量( 40 mg / d) 阿托伐他汀治疗 4 周,结果发现,高 剂量组血清 hs-CRP、白介素-17 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 均低于低
血栓与止血学 2017 年第 23 卷第 4 期
·715·
·进 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药物治疗新进展△
New Progress in drug Treatment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莫汉维( MO Han-wei) ( 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神经内科病区,贵港,537100; (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hospital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Guangxi Guigang City,Guigang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Guigang,537100,China)
[中图分类号] R543.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9-6213( 2017) 04-0715-0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 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病 率为 84. 28%[1]; 早在 2001 年,Jander 等研究发现,约 30% 的缺 血性脑卒中患者,由颈部动脉病变引起,且与狭窄处的粥样斑 块稳定性相关[2]。同时,Goldstein 等[3]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 程度每升高 10% ,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则上升 26% 。因此,有 效的、规范化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无疑是对缺血性脑血 管病的二级预防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1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认识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 其基本病变是颈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内膜出现灶状纤维化,粥 样斑 块 形 成,致 管 壁 变 硬、管 腔 狭 窄,并 引 起 相 应 继 发 性 病 变[4]。正常人颈动脉内膜厚度为 0. 1-0. 5 mm,超声检测内弹 性层显示为一条均匀的等回声亮带,中膜为平滑肌层,显示为 低回声暗带,外膜为纤维结缔组织层,显示为回声高于内膜层 的强回声亮带。正常情况下将内膜和中膜合并在一起测量,从 而获得 动 脉 内 膜 中 层 厚 度 ( inteima-media thickness,IMT) [5]。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发部位为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 始部和颈总动脉。颈动脉 IMT 增厚国内高血压防治指南中以 IMT≥0. 9 mm 定义为增厚,根据标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 分型: Ⅰ型( 血管内膜增厚) : IMT≥1. 0 mm 且≤1. 2 mm; Ⅱ型 ( 管腔内粥样斑块形成) : 局部隆起增厚,向管腔内突出,IMT > 1. 2 mm,未造成管腔狭窄; Ⅲ型( 血管轻度狭窄) : 管腔狭窄程 度≥20% 而 < 50% 。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 Ⅳ型( 管腔明显 狭窄) : 50% ≤管腔狭窄≤99% ,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可探及 湍流或涡流; Ⅴ型( 血管完全闭塞) : 彩色血流缺失[6]。治疗方 面,无症状者,但颈动脉血管管径狭窄率 > 80% ,对于有症状者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发生) ,颈动脉血管管径狭窄率 > 50% ; 颈动脉血管管径狭窄率 < 50% ,但颈动脉有溃疡斑块
△ 广西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适应证[7]。颈动脉斑块导致 中风的两个机制: 首先,斑块逐渐增大,颈动脉管径越来越小, 导致脑供血不足,严重时会导致脑中风; 其次,易损斑块脱落, 堵塞脑血管引起脑中风。对于狭窄程度比较轻,并且没有症状 的患者,治疗上首选药物治疗,其目的就是稳定与缩小颈动脉 斑块,进一步避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现就颈动脉粥样硬 化斑块药物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716·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2017 Vol 23 No 4
剂量组,且下降幅度大于低剂量组,同时高剂量组患者的颈动 脉斑块厚度较低剂量组改善显著,结果提示,高剂量阿托伐他 汀治疗具有更强大的抗炎作用,更有利于稳定及逆转颈动脉斑 块。张瑞红等[9]的研究中采用三维血管超声对用药后的斑块 面积、体积以及回声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口服阿托伐他 汀后的患者斑块面积明显缩小,IMT、h-CRP 明显降低,证实了 阿托伐他汀可以促进斑块稳定,杀灭炎性因子,减少颈动脉内 膜中层厚度。 2. 1. 2 抗血小板类药物该类药物对花生四烯酸在血小板内的 转变呈血栓烷 产 生 抑 制,并 能 促 进 血 小 板 内 的 环 氧 合 酶 乙 酰 化,因此可对血小板在血管狭窄处的聚集吸附产生抑制作用, 其通过不同的途径或针对不同的靶点降低血小板的黏附和聚 集的功能,从而 减 少 血 栓 的 发 生,有 助 于 预 防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它不仅能 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血栓素 A2 的合成达到抗血栓的作 用,而且能够降低白细胞介素-6、C 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的含 量,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10-13]。 2. 1. 3 抗氧化剂药物普罗布考通过其强大的抗氧化作用降低 LDL 水平来抑制炎症,其药理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 3 个方面: ①丙丁酚最基础和根本的作用是其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在动脉 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环节就是氧化; ②动脉粥样硬化形 成过程中许多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都可受到丙丁酚影响; ③丙 丁酚还可增加胆固醇逆转运,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这在一定 程度上也抑制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14]。董晓柳等人[15] 研 究表明,普罗布考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可抑制致炎因子、致 动脉粥样硬化因子的基因表达和自由基介导的炎症,改善内皮 舒张功能,从而抑制泡沫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消 退或减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2. 1. 4 烟酸烟酸属于 B 族维生素,大剂量 B 族维生素治疗时, 可有明显的降脂作用。烟酸可以升高 HDL-C,减少极低密度脂 蛋白 VLDL 的合成。HDL-C 可以在 HDL-C 受体的介导下将动 脉内皮细胞,包括粥样斑块中的胆固醇转移至肝脏,同时还可 以预防和纠正内皮功能失调、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从而使烟酸 可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6]。有研究表明[17],烟酸联 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更有效降低 TG、TC、LDL-C 及升高 HDLC 的水平,在消退颈动脉斑块方面也明显优于单用他汀类药 物。 2. 1. 5 贝特类为笨氧芳酸类药物,此类药物通过激活过氧化 物酶增生体活化受体 α,刺激脂蛋白脂酶( LPL) 、载脂蛋白 A 基因的表达,以及抑制载脂蛋白 CⅢ基因的表达,增强 LPL 的 脂解活性,有利于去除血液循环中富含 TG 的脂蛋白,降低血浆 TG 和提高 HDL-C 水平,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并使 LDL 压 型由小而密颗粒向大二疏松颗粒转变。孟祥方等[18] 对 65 例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使用非诺贝特治疗的研究表明,非诺 贝特除了通过降脂作用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外,还通过一 系列非调脂途径,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斑块中的炎症反 应,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减退或延缓颈动脉硬化斑块。
2. 2 中药治疗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属于中医学中的“血瘀”“痰浊”
等范畴,多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日久脾胃运化失司,水 湿聚而为痰,痰瘀互结而成,或因情志失调,肝郁气滞,气机不 畅,津液不能得以布散,聚而为痰所致,或因年老体衰,肾精不 足,肾阳不足温煦脾阳,导致痰浊内生,结于血脉,最终导致本 病发生。属本虚标实之证,与脾、肝、肾三脏密切相关,故治宜 祛痰化浊、活血化瘀以治标,以健脾、调肝、补肾以治本[19]。 2. 2. 1 中成药的治疗近年来发现不少单味中药及中药提取物 可从不同角度达到调脂,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抑制平 滑肌异常增生,抗炎,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等作 用,从而达到抗颈动脉硬化的作用。研究表明[20-22],丹参酮ⅡA 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并抑制脂质过氧 化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川芎嗪可抑制大鼠气道平滑肌细 胞增殖; 大黄提取物大黄素、雷公藤提取物雷公藤内酯醇、灯盏 花素均有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改善血管的重塑功能; 消栓颗 粒的抗氧化、清除 自 由 基 作 用[23] 有 助 于 缩 小 或 稳 定 颈 动 脉 粥 样硬化斑块,减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2. 2. 2 中药汤剂的治疗 中医治病重视辨证论治,使用的方 剂要体现君、臣、佐、使配伍特点,不同药物只有配伍使用,这样 才能达到效用增加,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所以治疗颈动脉硬 化斑块也不例外,许多学者在阐明本病病机的基础上,采用中 药复方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刘桂伶[24]使用活血 化瘀法,应用补阳还五汤( 方剂组成: 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 花,赤芍,地龙,水蛭,葛根) 治疗颈动脉斑块患者,研究表明补 阳还五汤对颈动脉斑块的溶解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和稳定的临 床效果。张莉[25]运用 解 毒 活 血 方 案 大 黄、红 曲 微 粉 的 配 伍 来 研究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证明大黄、红曲解毒活 血配伍方案具有抗动脉硬化、调脂、降压、抗炎、减少细胞外基 质降解,稳定斑块的作用。陈文实的研究表明[26] 益气活血汤 ( 黄芪,党参,当归,川芎,生地,丹参,红花,桃仁,葛根,甘草) 抗 颈动脉动脉硬化疗效显著,能有效消退斑块,从而降低心脑血 管事件的发生率。顾耘等[27]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 以肾中精气亏虚为本,痰瘀交阻为标,治疗当补益肾精,兼化痰 祛瘀,以软脉煎( 药物组成熟地黄、何首乌、黄芪等) 治疗颈动脉 粥样硬化,证实软脉煎可以减少减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使粥 样斑块面积缩小,改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