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国防法
一.中国国防法的逻辑性与严谨性
语言是一种工具,我们用它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人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语言和语言的表述,语言是人与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什么样的语言算是好的语言呢,合情合理,既利于民众理解,又利于民众接受,讲规范性,又符合逻辑。
逻辑性可以说是语言生命力的最重要的部分。
而法律是通过语言来表述的,法律语言既是规范的、简洁的语言,又是逻辑的语言。
每一个具体案件的审理、判决,都是法律逻辑推理的结果。
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们通过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
法律自诞生以来,就和逻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如果法律不严谨,不仅仅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每一个平民百姓都深受其害。
就比如前段时间,司机们普遍关注的一起事件,那就是发生在浙江嘉兴的全国首例机动车“闯黄灯”行政诉讼案。
因为终审判决的结果——状告交管部门的“闯黄灯”驾驶员败诉了。
而此时武汉市交管部门也明确表示,“闯黄灯”违法,处罚标准等同“闯红灯”。
我们先暂不说“闯黄灯”行为是否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也不争论司机们到底该不该“闯黄灯”,只是从“闯黄灯”属违法行为的认定上讲,需要强调的是法律的制定应更加严谨,不然怎能在其今后的执行中树立起应有的威严?这就需要在法律出台前,要更加追求法律条文的严谨、法律语言的精准,在实施过程中,更要及时修订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立法语言。
二.中国国防法的内容探讨
查资料得知:历经4次调整,直到1997年3月14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法中讲解了国家整体国防事务,成为我们在遂行国家防卫与军事任务的根本《母法》,各种和国防有关的法律或命令,都是根据此法而制定产生,也因此《国防体制》才渐趋定型。
《国防体制》的内容包括国防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国防经济体制、武器装备发展体制等,包含有有关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之一系列组织制度。
1.按照清楚的逻辑关系,首先规定国防的领导体制,做到让“每个人都有事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暨常务委员会
(2)国家主席
(3)国务院
(4)中央军事委员会
按照每个组织,个人应有的权利制定管制的范围,应做的工作,也就相当于在一个大组织里面将一项大任务细分成每一个小任务分配给个人,让每个人有事做,做到责任到人。
2.规定国防的军事体制,将国家国防部门化,达到高效应战的效果
中央军事委员会是领导全国武装部队的决策机关,负有指挥管制权。
军委会下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与总装备部。
在中央军委、四总部领导下设有海军、空军、第二炮兵、联情及七大军区,以及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单位。
(1)总参谋部
(2)总政治部
(3)总后勤部
(4)总装备部
(5)国防部
(6)各一级军区及各军种司令部
3.国防体制的优点
党的领导与军队的领导集于一人,我国的政治体制规定,党的领导者同时是中央军委主席,也是国家主席,这样就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有利于军事战略调整与军事体制的改革,以配合国家战略发展,更便于在必要时迅速使武装力量转为战时体制,以应付突发事件。
按照国防法的内容,国防的每一项决策一定是职权分明的。
国防法规定了全国人大及国家主席的职权:全国人大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决定全国总动员或局部动员之职权;人大常委会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国家主席则依前述两会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
令。
所以,我们在决定国家战争的机制上,采取分职设权的办法,也就是全国人大负责决定国家是否进入战争状态,并依战争的状态决定动员的规模。
而其常委会则宣布国家进入何种战争状态,国家主席则行使用其国家元首的职权,宣战争状态及发布相关命令。
所以我国国防法对于上述机构在国防决策职权中有明确的划分。
当然优点有很多,在这里个人就只谈这两个明显的优点。
4.国防体制的缺点
(1)国防最终落脚点还是人,人来管理,而不是按照法律来管理,到了要打仗的时候还是必须有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主席这一个个人来做决策,而真正的法治社会是铁面无私的有法律来说话,这样会公正许多。
按照我国宪法与国防法的规章制度,党总书记领导中共中央委员会,是最高领导人,中央军事委员会也得服从中央委员会的领导,因此有“党指挥枪”之说。
因此,人治路线较易引起宪制问题,应向法治化方向发展。
(2)个人对军事不是特别了解,经过网上查找资料后发现:军区联合作战能力不足,各军区内三军联合作战由军区统一指挥。
但我国军队在历史战争中大多数都是陆军作战,赢得了许多胜利,那么可想而知着重发展的对象当然是陆军,所以作战中陆军占主导地位,海空军一般都只是支持配合作战角色,以致以陆军为主体的组织协同思想至今还未澈底改变,三军作战均仍然以陆军为主。
另外,我国军队的高科技作战以及联合指挥的能力貌似没有太令人满意。
(3)军事组织人数杂多
在网上查找相关数据得到:我军现有总兵力231万余人,预备役部队128万余人,武装警察110万余人。
三军及二炮兵力分如下:陆军:160余万人;海军:25万余人;空军:42万余人;二炮:10万余人。
军队如此庞大军事组织,不可谓是一种庞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在近期参加中央政治局学习会议上,针对国防和军事建设问题提出:拟裁军50万人及改组七大军区,使我军总兵员不超过200万,节省下来的军费,将全部用于更新装备,提高军队科技水平。
三.中国国防法近几年带来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公布施行10年来,有力推进了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武装力量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1)国防立法工作快速发展。
在国防法颁布的10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订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5件军事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和修订了《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等30多件军事行政法规;中央军委制定和修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条例》等140多件军事法规;各级地方人大、政府和军委各总部、军兵种、军区制定了1000多件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军事规章,初步形成了以国防法为龙头的国防法规体系,保障了国防活动和军队建设在法律规范和调控下有序进行。
或许颁布国防法与后面的法律颁布扯到一起有些牵强,但是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说明后面的法律将《中国国防法》当做母法来制定,正如《中国国防法》将宪法放在第一位一样,没母亲哪来孩子?
(2)国防法中提到要加强国防教育,自从97年颁布后,国防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蓬勃兴起。
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国防教育工作机构,将国防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3)军人的利益得到了保障,维护军人及军属合法权益工作成效显著。
根据国防法的规定,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优待现役军人及其家属、妥善安置退役军人、抚恤优待伤残军人和烈士家属以及因公牺牲病故军人家属的现象。
四.对国防法的总结
国防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明确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国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一切正常的运作,国家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不往大方面谈,这些年,国家总是抓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埋头苦干,综合国力的确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们学生的国防意识却很淡漠,国防教育放松了很多。
尤其是现在的中小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远离炮火和硝烟,生活在幸福之中,一些青少年热衷于追求金钱,追求自己所谓的时尚,二民族意识淡薄,保卫国家的观念越来越弱,而且近几年来不关心国防建设,不愿意报考军事院校等社会问题都反映了国防教育缺失的问题。
我认为,现在迫切需要加强对学生群体的国防教育,虽然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从历史上看,“落后就要挨打”的场景我们不能忘却,更何况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环境也并不乐观,从东南亚到南亚以及中东,领土问题经济问题都危及着我们。
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国防教育,这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的前提,未来的反侵略战争,我觉得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也是综合实力甚至民众团结凝聚力的较量。
而当今的学生群体在数年之后难道不是国家的中坚力量么?!所以,即使我们处在和平年代,加强对学生群体的国防教育是值得国家以及人民认真探讨的课题。
国防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