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资本运作推动_一带一路_的互联互通建设_张丽平

以资本运作推动_一带一路_的互联互通建设_张丽平

以资本运作推动“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建设张丽平蓝庆新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是当前我国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局面的重要途径,对沿线经济体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互联互通体系建设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互联互通是以资本运作为支柱,以基础设施顺畅高效联通为基础和根本,以商品、服务、信息、人力和资金流动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多领域的体系。

为充分发挥资本运作的支柱作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不但要集中运营好区内自由的资金,还应利用好外部资金,在资本运作层面实现更大范围的互利共赢。

关键词:“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体系;资本运作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经过不断努力,该理念和倡议逐步上升为中国国际发展的行动规划和发展战略,定位成为“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局面”的重要支柱。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的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沿线各国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以资本环流为支柱和手段,加强基础设施、经验信息、人力资源和商品服务的互联互通,实现利益大环流,将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互利共赢。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意义“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新形势下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途径。

2014年世界经济延续弱势复苏态势,贸易增速仅为2%,而中国货物贸易额为4.3万亿美元,增长6.1%,继2013年后再次居全球首位;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2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4.2%,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三。

其中,对“一带一路”涉及的东盟、印度、俄罗斯、非洲、中东欧国家等进出口增速均快于整体增速,对欧盟的增长9.9%,也大大超过美国的6.6%。

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1195.6亿美元,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首次超过外商对华投资。

其中对“一带一路”涉及的欧盟投资增长1.7倍,增长幅度最大,对俄、非洲、中亚、东盟等地区的投资也都高于平均增速。

①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不仅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全球贸易增长和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经济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凸显,中国与“一带一路”涉及的许多国家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

尽管人民币对“一带一路”涉及的许多国家货币不断升值,一收稿日期:2015-11-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715400003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5JQ02)作者简介:张丽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北京100010)研究员,主要从事金融研究;蓝庆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北京100029)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国际投资研究。

①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年版。

定程度上压缩了出口空间,但对贸易结构优化却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给中国开拓“一带一路”相关发展中国家市场带来良机,有利于以较低的成本投资设厂,从事跨国经营,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布局全球的生产和营销网络,对实现中国的全球战略意义重大。

首先,“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经济互补性较强,能够实现多边共赢。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加剧了中国对外部资源性产品的依存度,东南亚、中西亚、非洲等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优越,是中国进口能源及初级产品的主要来源地;同时这些区域也处在工业化进程之中,亟需利用外部资源,而中国则拥有制成品、技术、资金、人才、发展经验等相对优势,双方在经贸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能源资源充足、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丰裕,是中国进口相关商品的主要来源地。

从大宗进口农产品来看,泰国、越南、马来西亚、非洲赤道国家等是我国进口粮食产品、热带经济作物及水产品的重要来源地。

从大宗矿产品进口来看,印度、南非等国家是我国铁矿石、有色和稀有金属等矿产品的主要进口国。

从油气能源利用情况看,中西亚、非洲等区域蕴含的丰富油气资源是中国全球战略的重要保障,沙特、伊朗、安哥拉等国均是我国进口主要市场。

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农业、矿产、能源投资与合作。

这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我国的能源安全、资源安全,另一方面为沿线经济体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

其次,寻求新的增长引擎,做大“一带一路”区域经济规模,符合沿线经济体实现快速发展的深切愿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欧美众多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的时刻,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凸显。

与中国经贸往来密切的经济体迫切需要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也需要中国更加主动地巩固与其经济合作。

这些经济体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

①同时,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入持续推进阶段,一些优势富余的产业需要寻求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外部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相关的东盟、中亚、非洲发展共同体、中东欧等国长期以来与中国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经济发展中互动互融的势头明显,且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代表发展中新兴经济体的金砖国家将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多边经贸合作的桥梁作用,是未来世界经济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因此,“一带一路”战略以加强相互间互联互通为主要内容,坚持与广大沿线经济体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多领域、全方位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协调与共融机制,完全符合沿线经济体的根本利益和发展愿望。

再次,充分挖掘“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发展潜力,做大做强区内企业,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升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内在需求。

这些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内部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同时,工业化水平低下和资金不足是这些国家的重要特征。

当前,各国都在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政策与管理、生产生活配套等发展环境,大力吸引境外企业到当地发展,实现工业化水平和发展能力的大幅提升。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完全契合了沿线发展中经济体的这种内在需要。

深化沿线经济体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将推动区内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对其所掌控的价值链环节进行优化布局,以便提高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沿线发展中经济体将更深入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并更多地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最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加强合作将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机制的变革。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构成了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②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一①金玲:《区域经济国际化与“一带一路”》,《光明日报》2015年3月18日。

②Michael Barnett,Raymond Duval,Power in Global Governanc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半,并在国际及地区重大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兴经济体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一方面可在全球资源管理中享有更大的话语权,①建立起发展中国家共同的资源网络,减少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赖;另一方面可壮大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政治力量,在全球治理中形成一致的战略取向,增加参与国际事务谈判的筹码。

“一带一路”沿线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新兴经济体。

通过这些经济体的经贸往来、支持援助和友好协商,可以加深对国际重要事务的共识,确保充分表达发展中国家的诉求。

实践证明,中国与“一带一路”上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南非、东盟等国)在致力于改变发达国家主导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局面,维护和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改革,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等方面具有共同利益。

二、互联互通体系建设是“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加强合作的核心内容“一带一路”从地域范畴来看,向西、向北链接欧亚大陆,向南经印度洋链接大洋洲和非洲东海岸,地理跨度十分巨大;从沿线经济体发展阶段来看,既包括西欧、大洋洲等地的众多发达经济体,也包括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还有很多经济欠发达经济体,沿线成员的经济发展差异巨大;从宗教文化构成来看,沿线经济体之间更是千差万别。

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必须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找到共同兴趣之所在,并以此作为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互联互通恰是其中的最佳选择。

在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是相融相近、相辅相成的。

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换言之,打造好这一血脉经络将直接关系到“一带一路”战略的走向和效果。

结合上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调整,互联互通体系应优先发展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通信、支付体系在内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如此才能实现更便捷的商品、服务、信息、人力和资金等生产生活要素往来,更高效地整合沿线区域的各种资源,帮助企业实现价值链的优化布局,并最终使沿线经济体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2010年东盟提出了基础设施发展投资计划,每年的投资额达到2955亿美元;2012年非洲联盟公布了“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规划”(PIDA,2012-2040),每年基础设施融资缺口超过300亿美元;中东欧国家也在谋划基础设施建设路线图,提出要充分利用欧盟投资计划和欧洲战略投资基金来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者提供资金支持。

②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2020年以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高达7300亿美元。

由此,资本运作便成了整个体系最重要的支柱。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体系应是以资本运作为支柱,以基础设施顺畅高效联通为基础和根本,以商品、服务、信息、人力和资金流动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多领域的体系(如下页图1所示)。

三、中国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体系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带一路”战略与以往“以我为主”的国家战略不同,其实质是由中国发起的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全球倡议。

尽管如此,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众多经济体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国、资本净输出国,中国在资金、制造能力、发展经验、人力素质等方面处于较高位势,并正在向更高位势移动,因①徐洪才:《发挥G8、G20、BRICs等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②黄剑辉:《探索中国“走出去”新机制——构建促进亚非拉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性公司化投融资平台》,《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5月27日。

此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体系中处于中心的位置。

这就需要中国为互联互通体系建设承担较多的责任,贡献更多力量。

图1“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体系示意图根据世界经济“位势论”的观点,各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竞争与合作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并在特定的位置上拥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和一定的资源吸引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