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赵树森治疗痛风的临床经验

赵树森治疗痛风的临床经验

专家经验
赵树森治疗痛风的临床经验
吴绪祥1,刘天毅2,梁光宇1,冯 蕾1
(11解放军第161中心医院,湖北武汉 430010; 21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医院,湖北武汉 430061)
关键词:痛风;中医药疗法;专家经验;赵树森
中图分类号:R58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04(2005)04-0022-02
赵树森主任医师从医40余载,学验俱丰,不但擅长治疗妇科及不孕症等疾病,也善于治疗内科及其他疑难杂症。

现将赵师治疗痛风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脾虚湿盛 宜健脾利湿
赵师认为,痛风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关。

痛风急性发作的病因,除先天禀赋不足,或老年虚衰外,主要诱因多为嗜食肥甘厚味及醇浆之品。

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失职,升清降浊失权,以致水湿内停、湿热内生,侵袭经络;气血津液运行受阻,积于下肢肌肉、筋骨关节,故而局部红肿疼痛。

赵师以健脾祛湿、化瘀通络为法,常用祛湿益痹汤。

方中党参、白术健脾养胃;茯苓渗湿;甘草和中以养胃。

脾胃强则消化多而五脏受泽,脾胃弱则消化少而百病丛生。

正如李东垣所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再加黄柏性味苦寒,苦以燥湿,寒以清热,尤善清下焦之湿热;苍术苦温燥湿,两药相伍,能清热燥湿,使湿去热清;川牛膝、生薏苡仁以利湿而导热下行。

湿热盛者加土茯苓、萆 、防己、泽泻、车前子、滑石、金钱草,可增强祛湿之力。

上方中还可加祛风通络之品,如徐长卿、威灵仙、木瓜、鸡血藤等。

常用之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二经,善走表里,上泄皮肌湿毒,下渗膀胱湿热,利关节,通络道。

如《本草纲目》曰:“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服用本品时不宜饮茶,以免降低药效。

萆 味苦而平,也入肝胃经。

善走气分,能祛风湿、舒筋活络、通利关节。

如《本草通玄》曰:“萆 ,肝与胃药也。

搜风去湿,补肾强筋,主白浊茎中痛,阴痿失溺,恶疮。

入肝搜风,故能理风与筋之病。

入胃祛湿,故能理浊与疮之病”。

萆 有川萆 与粉萆 之分,产于川、赣、云、鄂者,称川萆 ,长于祛风湿而通经络;产于浙、皖、粤者,称为粉萆 ,长于利水湿而分清别浊。

若热邪偏盛者,加金银花、连翘、忍冬藤、水牛角、生地、石膏、知母等清热解毒凉血之品;疼痛甚者,加延胡索、乳香、没药、独活、乌梢蛇等祛风通络之品。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术、茯苓、防己、车前子、滑石、泽泻等都有利尿作用,有利于血尿酸从肾脏排出,还有降糖、降脂作用。

2 慢病久病 宜补益肝肾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

赵师认为,痛风患者主要为成年人。

病因为肝肾虚损。

肾主骨藏精,肝主筋藏血,精血不足、筋骨失其所养而致痹痛。

同时,肾虚也使肾的气化及司二便功能失调,可加重脾虚水湿。

湿浊内聚,流注关节、肌肉,闭阻经脉,可形成痹痛。

补益肝肾疗法多用于治疗痛风缓解期。

赵师用自拟益寿还童丹(何首乌、黄精、枸杞子、龟板、桑椹子、补骨脂、五味子、益智仁、车前子、酸枣仁、核桃仁、山茱萸、生地、熟地、淫羊藿、茯苓等)治疗。

本方主要适用于肝肾阴虚之证,除肢体关节疼痛外,兼见头昏目眩、疲倦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心烦、多梦易醒、耳鸣耳聋、夜尿频多、舌红、苔黄、脉细数等。

本方不仅可治痛风,对高血压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亦有较好的疗效,可长期服用。

若痛风日久,反复发作,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恶寒怕冷,遇寒痛甚,尿频便溏或下肢浮肿,舌淡、苔白、脉沉者,宜温补脾肾、散寒止痛。

药用附子汤、金匮肾气丸、真武汤或实脾饮加减治疗。

方中附子常配用甘草先煎30分钟,既可减少附子的毒副作用,又不减效。

根据患者体质及病情,附子用量可逐渐加大到20克。

3 久病多瘀 宜活血通络
“初病在经,久病入络”,“初病在气,久病入血”。

赵师认为,一般血尿酸增高几年后,才出现痛风的症状,并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微循环的改变,导致血

2
2
・湖北中医杂志 2005年第27卷第4期
黄春林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
卢富华,指导:黄春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
关键词:心律失常;中医药疗法;专家经验;黄春林
中图分类号:R256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04(2005)04-0023-02
黄春林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从医40余载,致力于中医药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尤其是治疗心脏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黄师认为,中医临床应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在重视辨证治疗的前提下,发展辨病治疗。

在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黄师吸取中医药现有的研究成果,使辨病治疗得到充分应用,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1 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相当部分的心律失常可查明病因,如由心肌炎、冠心病、肺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低血钾症、高血钾症所致的心律失常。

若能消除病因,心律失常就有可能得以根除。

例如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心肌炎所致的心律失常,选用黄芪、淫羊藿、苦参、虎杖、射干等有抗柯萨奇病毒作用的中药;冠心病选用三七、丹参、当归等活血通脉药;甲亢心脏病选用紫苏子、白芥子、胆南星、法半夏、猫爪草、麦门冬、酸枣仁等除痰消瘿、养心安神药;肺心病因感染所加重者,选生脉散养心益气,加黄连、苦参、葶苈子、瓜蒌皮、山豆根、法半夏、佛手、石菖蒲等,以清热或除痰。

2 在辨证施治基础上选加抗心律失常中药
根据心律失常不同类型,在辨证基础上选用不同药理作用的抗心律失常中药:(1)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用如下中药:阻滞心肌细胞膜钠通道类药物,如苦参、莲子心、缬草、当归、石菖蒲、山豆根、甘松、三七、延胡索、地龙、卫茅等;抑制Na+-K+2 A TP酶类药物,如福寿草、万年青、罗布麻、夹竹桃、铃兰、蟾酥等;阻滞β受体类药物,如佛手、淫羊藿、葛根等;阻滞钙通道类药物,如防己、黄连、川芎、红花、赤芍、丹参、延胡索、肉桂、五味子等;延长动作电位类药物,如黄杨、延胡索、黄连、防己等;当归除能补血外,其醚提物尚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作用机理类似奎尼丁;黄芪、人参补气,配补血药,可使气
瘀的形成。

瘀痹疼痛,常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或呈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或畸形,或皮下结节。

临床可在辨证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法。

一般可加鸡血藤、赤芍、丹参、地龙、延胡索、桃仁、红花等,疼痛甚者加制乳香、没药、 虫、全蝎、蜈蚣等。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活血化瘀药不但能改善微循环,缓解局部疼痛,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还可抑制炎症、扩张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和促进炎性吸收。

并能增加肾动脉血流量,增加排尿,有利于尿酸排出和痛风结石的析出。

对皮下结节者,可选用制南星、白芥子、半夏、夏枯草、牡蛎等软坚化痰散结之品。

赵师认为,在痛风的治疗中,可以健脾利湿清热为主,兼以补肾通络;也可以补益肝肾为主,兼以健脾活血。

赵师对局部疼痛甚或胃肠功能障碍,不宜服药者,用药浴的方法治疗。

常用花椒、细辛、威灵仙、红花、川草乌、艾叶、海桐皮等煎水,加醋熏洗,可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钠盐在局部的沉积,减轻钠盐所致的异物炎症反应。

同时嘱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饮酒(因酒可致血尿酸增高),不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高嘌呤食物(此类食物消化吸收后,会使血中嘌呤成分增加,可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

还应避免使用各种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并养成多饮水的习惯。

(收稿日期:2004-12-07 编辑:姜爱莉)

3
2

2005年第27卷第4期 湖北中医杂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