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毒物分析教学大纲(供法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与法医学院法医毒物分析教研室2012年8月法医毒物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法医毒物分析(Forensic Analyticaltoxicology)-Ⅰ课程号:50131040课程类别: 专业课学时:总学时64,理论课32,实验课32。
学分:4二、教材理论课教材:《法医毒物分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廖林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
实验课教材:《法医毒物分析实验指导》(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廖林川主编,人卫生出版社,2006.5。
三、主要参考文献1.张新威等.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毒物和毒品检验卷.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2.孙毓庆等.现代色谱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彦吉等.光谱分析与色谱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达世禄.色谱学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5.中国刑警学院.毒物分析.北京:群众出版社, 1986。
6.卓先义.毒(药)物中毒鉴定理论与实践典型案例与分析.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
7.王立群.色谱分析样品处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8.和有杰等.农药复配与新剂型第一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9.汪正范等.色谱联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0.黄伯俊等.农药毒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11.贺浪冲.法医毒物分析.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
12.江焘.法医毒物分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13.张一宾等.农药[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14.江苏新医学院编. 中医药大辞典.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5。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2005。
16.陈新谦主编. 新编药物学1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7.郭晓庄主编.有毒中草药大辞典.北京: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1。
18.沈敏.体内滥用药物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9.Basic Analytical Toxicology, WHO 1995.20.Knight B. Simpson Forensic Medicine. London: Arnold,1997.21.Christopher C.T. et al. Evaluation of methods for the extraction of nitrite and nitrate in biological fluids employing high-performance anion-exchang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their determination.22.Hubert Martin,et al. Pesticide manual,fifth edition.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1977.23.Yinon J. et al. Forensic Applications of Mass Spectrometry. CRC Press, 1995.24.Baselt RC. et al. Disposition of toxic drugs and chemicals in man. Chemical Toxicology Institute, 2000.25.Karch SB. Drug Abuse Handbook. CRC Press, 1998.26.Baselt RC. et al. Disposition of toxic drugs and chemicals in man. Chemical Toxicology Institute, 2000.四、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终考试成绩占80%。
五、教学目的及任务法医毒物分析是分析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是应用现代分析技术对(药)毒物进行分析的一门应用学科,一般以微量分析和痕量分析为主。
法医毒物分析的任务是对于疑及由(药)毒物直接或间接引起或可能引起的伤害或死亡事件,或对于涉及或可能涉及违法或违规的(药)毒物样品,进行有关(药)毒物的分析鉴定,判明是否存在(药)毒物及其含量,为澄清当事人在事件中是否负有法律责任提供依据,为涉及(药)毒物的违法案件提供侦破线索和犯罪证据。
法医毒物分析是一门重要的法医学专业课。
作为法医只有在了解毒物性质特点以及法医毒物分析常用分离和检测方法原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采取和保存检材、合理地提出检验要求、客观地理解分析结果的意义以及正确地判断是否中毒。
法医毒物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研究兼应用性的学科,其知识和内容主要来自科学研究和实际检案。
实际工作中的法医毒物分析,大多属于非常规的精密微量未知物分析,且分析所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
因此,学习法医毒物分析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缜密的逻辑思维、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应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通过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将以前所学的过的相关知识,甚至包括中学和平时日常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融会应用。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使学生在熟悉教材所介绍毒物的性状、检验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明确法医毒物分析的性质和特点;正确理解毒物分析对法医鉴定的作用和意义;掌握中毒案件的处理原则;有较全面地了解法医毒物分析的性质、特点、分析程序和方法;掌握毒物的一般检验方法;了解现代分析方法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和作用;熟悉各类毒物的分离和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适用性。
法医毒物分析的总学时数为64学时,理论和实践并重,讲、习学时各半。
理论课在介绍法医毒物分析相关知识的同时,注意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实习课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严谨的思维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六、教学内容安排及要求(一)理论课教学及要求(执行理论课学时数为36学时,各章学时数分配如下。
)第一章绪论(2学时)掌握:毒物和毒物分析的概念和范畴;检材的合理采取及储存;毒物分析结果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熟悉:毒物的分类和体内过程;法医毒物分析的任务和特点;法医毒物分析工作程序。
了解:法医毒物分析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检材及检材采集(2学时)掌握:发现和收集检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体内检材和体外检材的特点。
熟悉:各种常见检材的采集、包装、运送及保存的条件要求、原则和方法。
检材前处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
了解:检材采集的必要性。
检材前处理的必要性;分离效率和验证。
第三章分析方法概述(2学时)掌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目的及对方法的要求;预试验、类别试验、确证试验、回收试验、空白试验、已知对照试验的含义。
熟悉:形态学鉴定、动物试验、免疫分析、理化分析及仪器分析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适用性。
了解:分析方法验证的主要项目和意义。
第四章仪器分析第一讲光谱学(2学时)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定性定量依据及特点和适用性。
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方式。
了解:红外光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及适用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过程。
第二讲色谱学(2学时)掌握: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定性定量依据及特点和适用性。
熟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的常用固定相、流动相及检测器(检测方式)。
了解: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的基本过程。
第三讲色/质联用(2学时)掌握:色/联用的基本原理、定性定量依据及特点和适用性。
熟悉:色/质联用的优点。
了解:色/联用的基本过程。
第五章毒物分析信息系统(2学时)掌握:法医毒物分析常用信息资源。
熟悉:法医毒物分析常用网络资源、常用数据库。
了解:法医毒物分析系统的建立和管理。
第六章气体毒物与挥发性毒物(2学时)掌握:检材采取及保存要求;一氧化碳、乙醇、甲醇、氰化物的中毒特点、常用检测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性。
熟悉:蒸馏法、扩散法、顶空法及驱气法等分离方法的原理、方法及特点;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的含义。
了解:硫化氢、氯仿、煤酚、苯胺等其他常见气体毒物和挥发性毒物的来源、中毒特点等。
第七章医用合成药物(4学时)第一讲医用合成药物(一)(2学时)掌握:安眠镇静药和麻醉药的中毒和检验特点;熟悉:安眠镇静药和麻醉药中常用的药物品种、来源、常用制剂、性状、体内过程等;了解:抗生素的性质及常用分析手段。
第二讲医用合成药物(二)(2学时)掌握: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中毒的检材采取;与分离检测有关的理化性质;液-液萃取法、液-固萃取法、改良stas-otto法、直接提取法、沉淀蛋白法、水解法等常用分离净化方法净化方法的原理与应用。
熟悉: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常用分析手段及实用意义。
了解:抗生素的性质及常用分析手段。
第八章天然药毒物(4学时)第一讲天然药毒物(一)(2学时)掌握:植物类天然药毒物中毒、检验的特点;主要毒性成分的结构性质及检材处理原则;熟悉:乌头、马钱子、莨菪生物碱类、马兜铃、钩吻等常见有毒中草药的来源、形态、用途和主要毒性成分;临床常用植物类天然药毒物制剂的来源和体内过程;常用检验手段及实用意义。
了解:形态学鉴定方法、动物试验第二讲天然药毒物(二)(2学时)掌握:动物类天然药毒物中毒、检验的特点;主要毒性成分的结构性质及检材处理原则;熟悉:斑蝥、蟾蜍、河豚等常见有毒中草药的来源、形态、用途和主要毒性成分;临床常用动物类天然药毒物制剂的来源和体内过程;常用检验手段及实用意义。
了解:形态学鉴定方法、动物试验第九章毒品(2学时)掌握:毒品的概念和分类;鸦片类、苯丙胺类、大麻的性状、主要成分、理化性质。
熟悉:常见毒品的取材及不同检材结果的意义;摄入方式、体内过程,常用分析手段及实用意义。
了解:麦角酰二乙胺、派替啶、美沙酮的结构性质、来源用途。
第十章杀虫剂(2学时)掌握:有机磷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等农药的中毒、检测特点;检材的采取与保存;与分离检测有关的理化性质;熟悉:熟悉常见杀虫剂品种、制剂、性状、体内过程等;检材处理原则及常用检测手段及实用意义。
了解:K.D.浓缩器的原理及优点;其他杀虫剂。
第十一章除草剂及杀鼠剂(2学时)掌握:五氯酚、白草枯、毒鼠强、氟乙酰胺、杀鼠迷、溴敌隆、敌鼠钠、磷化锌等常见杀鼠药的中毒特点、理化性状。
熟悉:常见杀鼠药的制剂、商品名;体内过程;常用检材处理及检测手段。
了解:其他杀鼠药和除草剂的类别、性质。
第十二章无机毒和金属毒物(2学时)掌握:金属毒物、亚硝酸盐、强酸、强碱中毒检验的特点;常用检材;雷因许试验的原理、优点及适用性;有机质破坏的目的;取材及检材一般处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