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抓大放小,无为而治

抓大放小,无为而治

抓大放小,无为而治
李平新
(1)治班策略针对的问题:班级管理问题
(2)治班策略提出的背景:班级管理是大多数班主任觉得最难做的事,特别是年轻的班主任更觉得无从下手,因为琐事太多,如果事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时间一长了,班主任一定会觉得厌倦,结果一放松,班级自然也就会出现很多怪现象,做班主任一定要学会“抓大放小,无为而冶”,一定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

(3)治班策略形成的过程:《老子》中有:“其政闷闷(宽大),其民淳淳,其政察察(苛酷),其民缺缺(不满意,抱怨)。

”老子要求执政宽宏些,不要严苛。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错误,有些错误其实只是阶段性的,教师班主任如果过分追究,反而会起到强化的反作用。

反之,适当的容忍和忽视会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学生会在错误中成长。

班主任有时也要难得糊涂,对于学生的非主观性错误不要总抓着小辫子不放。

汉朝时光武帝查获了一些官吏与叛臣王郎勾结来往的几千封信件,光武帝当着他们的面把未拆开的信件和材料全部烧毁,他解释说,这样做是“令心怀不安的人放心”。

班主任也应学学这种做事的风格,学会抓大放小,讲究治班策略。

(4)治班策略实施的过程:班级管理的最佳状态,就是班主任能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使学生服从于校纪班规却没有丝毫被强迫的感觉。

这样就形成了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状态,在和睦的气氛当中师生达成共识,共同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

比如,对于迟到的学生我的做法是每次迟到请给我一个理由,但请学生记住,每次的理由不可以重复,学生总有一天说不出理由,他就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而再也不会迟到了,班主任通过“无为而治”,可以达到“以心治班”的境界:与学生心心相印,心领神会,往往一个眼神,学生就知道该怎么做。

“无为而治”是班级管理中一种棋高一着的超越,它建立在尊重教育规律、顺应客观形势的基础上,表现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和依靠学生的领导艺术上,它是一种完全包容学生,使学生在和风细雨、潜移默化中被领导、被驱策的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班主任从大处落笔、把握全局、高屋建瓴地实施管理,要求班主任以游刃有余的才、深谋远虑的智、真爱无私的心、润物无声的情感化学生、打动学生、领导学生。

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无为”的方法达到“治”
的境界,才能使班级管理的成效再上一个新台阶。

(5)治班策略取得的效果:春招班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基础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班级管理,学生已跟老师有一定的默契,知道自觉去做什么,不应该违反什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班主任的管理也非常轻松,常常可以做到遥控的地步,有活动学生自己会去策划,组织,完成。

所在班级连续被评为“五星级”班集体,有二十几位同学转入升大班后仍然记挂原来的班主任,在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中,基本都投了原班主任的票,我想这也许就是“抓大放小,无为而冶”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