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色小镇特在哪里——对雄安新区周边旅游特色小镇调研

特色小镇特在哪里——对雄安新区周边旅游特色小镇调研

特色小镇特在哪里——对雄安新区周边旅游特色小镇的调研关键词:旅游特色小镇雄安新区营销模式品牌定位一、调研背景介绍特色小镇的战略是由浙江省2014年底在云栖小镇提出来的,随后于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其中附录了我国第一批特色小镇的127家名单,并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的培育建设工作,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随后特色小镇的建设在各地区如火如荼的开展开来。

2017年7月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确定了包括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等276个镇在内的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培育建设工作已经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对于特色小镇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特色小镇也同样受到了河北省政府的热切关注与大力支持,2016年河北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提出3-5年内在全省培育建设100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

我省先后共有12个小镇入选全国第一、二批特色小镇名单,近两年投资建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小镇,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然而,河北省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

本次调研就以雄安新区周边康养旅游特色小镇为例,通过分析其特色小镇发展的发展现状,提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建议,以推动雄安新区和河北省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二、调研基本情况调研时间:2017年7月3日-7月7日指导老师:袁志超、王锦旺调研人员:冶展、史灿、连娟华、赵西西、刘坤、刘柔调研地点:保定市涞水县、涞源县、易县、雄县调研主题:雄安新区周边旅游特色小镇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走访了解雄安新区及其附近地域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意见调研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三、调研内容(一)针对此次出行,前期准备工作如下1、确定调研题目,明确调研任务2、确定出行目的地(保定涞源县-易县-涞水县-雄县)3、做好路线规划及调研时间分配4、提前购置车票、预定住宿5、设计调查问卷,分配具体调研任务(二)调研重点本次调查对象为雄安新区周边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分别为涞源县的白石山温泉度假区和莲花峰度假小镇、易县的太行水镇、涞水县的四季圣诞小镇和百里峡七彩艺术小镇、雄县的京南花谷小镇和温泉小镇。

针对本次调研,着重分为以下几点:(1)特色小镇的市场环境(2)特色小镇的运营模式(3)特色小镇的营销模式(4)特色小镇的定位(5)特色小镇的游客特点(5)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四)调研对象概况月亮湾康养小镇聚集“游、养、医、药”四大产业的康旅综合体,包含“1区、三谷、16项”京南花谷小镇雄安京南花谷小镇省发改委公布了河北省第一批82个特色小镇之一,目前已有花海观赏区、牛头山观景、休闲游乐广场、温泉水煮鸡蛋几大业态,旨在建设成为以鲜花、田园、温泉、乡愁为特色的绿色生态温泉花卉综合园区。

温泉小镇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图1-雄县温泉小镇图2-雄县京南花谷小镇图3-涞水荣盛健康谷小镇图4-涞水四季圣诞小镇图5-易县太行水镇图6-涞水百里峡艺术小镇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是实现通行活动的关键性因素,但通过此次出行发现,保定市各县域之间并没有实现全部的全线通车,个别县之间没有直达的客运车辆。

特色小镇地处各个县域范围内,但是县内公交车少而不规范,并且没有直达小镇的车辆,需要包车或者自驾的方式前往,费用略高。

同时,通往景点或小镇的路途中,指向标少而且不明确,停车场少且范围有限,难以满足自驾游客停车的需求。

交通的不便利成为影响小镇的未来发展的阻碍因素。

与此同时,特色小镇内部及其附近地区银行、邮局类金融机构缺乏,通讯网络方面也没有做到全面覆盖,公共卫生间数量少内部卫生状态一般,所以特色小镇内部配套设施尚不健全。

特色小镇是产城人景文相互融合的区域,它需要满足当地社区居民及外来游客最基本的生活和休闲娱乐的需求。

没有完善而健全的社区功能,抹灭了特色小镇最基本的社区定位。

配套设施的不完善,阻碍了特色小镇的进一步的发展。

2.内涵理解不到位,缺乏特色产业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但就现实情况而言,该地区对特色小镇的理解认识有偏差。

目前,京西百渡区建设的特色小镇主要以两种产业为主,一种是以房地产业为主的小镇,例如莲花峰小镇、月亮湾小镇等。

小镇的整体设计和经营方面仍是用房地产的思维去规划建设,整个小镇内房地产氛围厚重,完全违背了特色小镇的初衷。

另一种是以旅游产业为主的小镇,例如百里峡七彩艺术小镇,聚集了美食广场、民俗演绎、文化展示等多种业态,以艺术理念升打造乡村旅游新模式。

此外,还有兼具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两种产业色彩的特色小镇。

例如白石山温泉度假区、涞源四季圣诞小镇。

无论哪种形式的小镇,都没有深刻地理解特色小镇的产业内涵,仍然以地产开发、休闲旅游的理念去发展特色小镇。

没有突出当地小镇的产业特征,对小镇内涵理解的严重不到位,以房地产或旅游业为核心理念的特色小镇曲解了小镇的建设宗旨,并未真正认识到小镇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3、生态功能不明显,文化特色不突出功能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是多项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各个功效的有机融合。

很多小镇都没有特色鲜明的文化形象,只是通过一些房屋建筑、商铺来展现小镇的文化气息。

多个小镇内都是通过经营小型商贸店铺等简单的商业活动来维持小镇的正常运作,因而小镇的商业氛围过于浓重。

这些小镇的没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所以小镇的产业与文化间的融合严重不足。

同时一些小镇的文化特征不够突出,开发层次浅显,没有系统整体的文化概念做引导,导致小镇的文化价值层面不伦不类。

例如易县恋乡太行水镇特色小镇以,文化的挖掘上深度不够,水乡形象不突出,并没有树立起鲜明、特色的文化形象。

四季圣诞小镇以瑞士风情为主题,整体的建筑风格以欧式为主,但是该小镇只是简单的追求、模仿这种风格,缺乏自己的个性主题。

目前,该小镇主要实现了冬季滑雪运动项目和以雪花为主的风格设计,但在其他三个季节业态的开发上比较空白,经营惨淡,人流量少。

4、小镇特色不突出,规划缺乏新意特色小镇要基于当地的实际情况,拥有其专属且独一无二的特色元素,而雄安附近的特色小镇缺乏特色的要素,小镇部分内容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

特色小镇的发展要突出“特”字内涵。

目前雄县的京南花谷小镇的发展定位仅仅停留在农业生态园区层面,与普通的农业生态园开发模式相似,尚不具备特色小镇的产业、人文、城镇等多项功能。

七彩艺术小镇、恋乡太行水镇等内部的建筑风格、理念设计创新性不足,和其他地区的旅游景区、小镇相似度高,因此对游客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同时,此地区以温泉疗养类的特色小镇居多,并且相互间小镇的开发经营模式大同小异,主要借助当地的温泉资源开展康体疗养类的小镇没有突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康体类特色小镇对疗养环境和配套设施等方面要求偏高高,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当地大多数温泉度假小镇仅仅是以当地的温泉资源为自足点,向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度假地,在医疗、保健、养生等方面都存在空白,没有达到康养小镇最基本的服务规格和水准。

5、专业人才稀缺,经营管理环节弱通过访谈可以了解到,特色小镇多数是由外地开发商负责小镇的开发及建设活动,其中部分小镇是由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建设,内部商铺是通过招商或者招投标的方式吸引当地或外来商人的投资开设,而店铺的实际经营基本上采用的都是聘用当地居民的方式,但是当地居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没有接受过科学系统的岗位培训,缺乏店铺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没有市场观念,店铺的经营方式传统落后。

由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建成的小镇,充溢着商业地产的理念,与特色小镇的开发经营模式有所冲突。

专业性上略显不足,同样没有彰显出特色小镇应该有的运营方式。

(二)对策建议1、明确产业定位,突出产业特征特色小镇应以特色产业为中心,其本质是区域内的经济新业态,需要在社区范围内聚集创新特色要素,其产业要具备科技、创新、独特的发展前瞻性。

从根源上来讲,一个发展态势良好的特色小镇是依靠当地特色产业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人为定制、仿造出来的。

清晰的产业定位是建设特色小镇的核心要义,也是小镇发展的第一步。

为此,特色小镇的建设必须要因地制宜,立足于区域自身的发展情况,培育具有当地特色、原生态、根植性的产业为发展支柱,最终以企业为动力确定其产业定位。

因而每个特色小镇都应明确其独特的产业发展定位,并借助其自身优势和产业特色,打造独一无二、具有差异化的特色小镇。

2、科学合理规划,凸显小镇特色打造特色小镇必须要彰显小镇的整体风格,突出其特色的主题。

因此要重视规划的重要性。

小镇的设计应当立足于当地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特色,科学合理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引导,并且注重把规划理念落实到具体实施中,结合特色产业与区域文化,创造性地寻找支撑小镇发展的核心亮点,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工作将小镇的各类资源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整合。

白石山温泉度假小镇,四季气候宜人,确定了以康体疗养为主的小镇定位。

它不仅拥有舒适的温泉会所、高档别墅群等,目前规划中同样配备了高端的养老设施服务,建立中医院以满足医疗保健的需求。

此外在建的雪霁会议厅、山地农业区、风情商业街、飞狐滑雪场等十种业态共同塑造了一个定位明确、配套齐全的小镇。

一定要秉持有产业、有文化、有生态的宗旨,不重复、不模仿、不雷同的原则,合理规划整个雄安新区及其附近特色小镇的发展形式,要注重创新要素的投入,不断赋予小镇新鲜、活力元素,避免同质化、忌盲目跟风,形成一小镇一风格的发展形式。

精心规划设计,明确产业的核心地位,同时兼顾产业、社区、生态、旅游、文化各环节的发展,打造经济繁荣、生态良好、风光无限、独居特色的魅力小城镇。

在整个雄安及周边地区塑造各具特色,具有差异化发展模式的小镇格局。

3、加强产业与其他要素的有机结合特色小镇是集合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大功能的特色区域,并且要满足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基本需求,因此必须要加强小镇内各种要素的有效融合。

要在明确特色产业的核心理念引导下,深入挖掘产业的文化与生态内涵,紧紧围绕其特色产业,突出其中的特色文化要素,明确小镇的整体形象。

在文化要素的挖掘上,要注意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一定要培育具备当地特色和产业特征的文化内容,切忌刻板复制、崇洋媚外现象。

同时要配以一定的公共文化建筑设施,宣扬特色文化,实现文化的传承,提高企业与居民对文化的认同感,满足人们的对文化生活的内在需求。

对小镇内各种要素实行分类管理的模式,同时要注重多种要素间的有机融合。

目标是营造绿色良好的生态环境,赋予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打造悠闲舒适的生活居所,拥有幸福热情的城镇居民,强化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度,培育产、城、人、景、文五位一体的特色小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