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姓名略谈
摘要:姓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由于具有悠久的形成历史,又为某一民族所特有,因此,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
本文结合实例,简单介绍了俄罗斯人姓名的构成及其伴随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加深理解,减少误会与磨擦。
关键词:俄罗斯人名字父称姓
俄罗斯人的姓名是由姓、名和父称三部分组成的。
姓是表明家族的字,父称由父亲的名字变化而来,表现的是父系社会父亲的权威,而名则是其称谓。
1 名
历史上俄罗斯人的名字来源很繁杂,包括古罗斯的名字,以及十月革命后产生的新名字。
在沙皇俄国时期,俄罗斯人小孩取名字,都是在小孩子刚刚出生没多久的时候带到距离家里最近的东正教会去受洗,由教会的神甫帮着取一个名字。
神甫一般根据教会日历上的圣徒纪念日来取名,而对应圣徒的纪念日就是所有叫那个名字者的“命名日”(день именин)。
比如说,圣塔吉亚娜的纪念日是儒历1月12日、格历1月25日,所以这一天便是所有叫塔吉亚娜的人的命名日,正巧莫斯科大学是在这一天开的,所以塔吉亚娜就成了俄罗斯所有大学生的主保圣人,这一天也就成了俄罗斯的大学生节。
在革命之前,命名日比生日还要重要,即使现在也留存了不少痕迹——比如把过生日者称作“过命名日者”(имениник)。
在苏联成立之前,俄罗斯人几乎使用的都是教会名字。
这些教会名字一共才200个左右,所以俄罗斯人重名的几率非常高。
苏联成立之后,革命家们开始起一些革命的名字。
比如斯大林(钢铁),莫洛托夫(铁锤)等等,但是社会上主流的依然是革命前流行的教会名字。
而东正教,作为基督教的分支,吸收了大量的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和古犹太人的文化,所以这些名字基本上就是这些古语言的一些单词。
根据词义可以将俄罗斯的名字含义分成两类,一种是强调人精神和体质上的特点,比如安德烈(勇敢),列夫(狮子),玛利亚(受人喜爱)或者是跟上帝有关的,伊万(上帝珍爱的),伊凡(上帝给予的)。
俄罗斯人起名字较少看重名字的字面“意义”,而更看重其纪念意义。
比如跟爷爷就很常见。
留里克王朝末年的那几位瓦西里和伊凡: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瓦西里二世,瞎眼瓦西里)——伊凡·瓦西里耶维奇(伊凡三世,大伊凡)——瓦西里·伊凡诺维奇(瓦西里三世)——伊凡·瓦西里耶维奇(伊凡四世,雷帝)。
2 姓
相对于比较少的名字而言,俄罗斯人的姓则复杂很多,教会的姓依然是多数,
比如伊万诺夫,亚历山大罗夫等。
在沙皇俄国时期,农奴是没有姓的。
1860年废除农奴制以后,平民阶层的姓氏才开始出现。
一种是把体貌当成姓,比如某人长得黑,于是就叫切尔尼亚克(黑皮肤);一种是性格,比如某人天生一副冷冰冰的脸,于是就叫涅斯梅亚诺夫(不爱笑的人)。
或者干脆用职业,渔夫叫自己雷巴尔科(渔夫),铁匠叫自己库兹涅佐夫(铁匠)。
还比如说,如今俄国最大的姓斯米尔诺夫(Смирнов)就来自口令“立正”(Cмирно),当时这个姓是统一分配给小兵的。
再比如说,伊凡诺夫、彼得罗夫、安德烈耶夫这样的姓一般是根据祖父名字而来——“喂,你有姓吗?”“您说什么?老爷?”“看来是没有。
这样吧,你爷爷叫啥?”“叫伊凡,老爷。
”“那你从此就姓伊凡诺夫了,你妹也姓伊凡诺夫,你全家都姓伊凡诺夫。
下一个!”帝俄统治地区的许多穆斯林姓——阿里耶夫啊、阿卜杜拉耶夫啊之类——也是如此而来。
3 父称
由于俄语男名多辅音结尾,故由名变父称的方式一般就是加-ович/-овна(男/女)和-евич/-евна(男/女)两种,前一种加在硬辅音结尾的名字上,后一种加在软辅音结尾的名字上。
后一种在汉语里一般就直接译成“耶维奇”、“耶夫娜”(Николай>Николаевич/Николаевна,Юрий>Юриевич/Юриевна),前一种则要配合之前的辅音,所以就有“诺维奇”(Ивна >Иванович/Ивановна)、“洛夫娜”(Михаил > Михайлович/Михайловна)、“沃维奇” (Лев > Львович/Львовна)等等。
在知道了姓和名的基本常识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具体的
来看一下俄罗斯人的名字了。
现代俄罗斯人的名字构成是这样的,即名·父名·姓。
以二战英雄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为例。
其中,格奥尔基是名,朱可夫是姓,中间的康斯坦丁诺维奇就是父称,意思是,康斯坦丁他儿子。
也就是说,格奥尔基·朱可夫他父亲叫康斯坦丁·朱可夫。
4 小名+昵称
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里面,尼古拉在找果沙的时候用了一段很经典的对白。
“格奥尔基·伊万诺维奇,他又叫戈加,或者叫戈纱,或者叫尤里,或者叫果拉,或者叫果沙,住在这里吗?”
这段对话中,戈加、戈纱、尤里、果拉、果沙都是格奥尔基的昵称,或者叫小名。
理论上,每一个名字都有一个对应的小名,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俄罗斯人也不会严格遵循这种理论,而是让自己说得嘴顺的方式把跟自己亲密人的名字做简化。
所以一个人也就多了很多昵称和小名。
这些只有最亲近的人才可以这么称呼。
另外在孩子成年以前,一般也被称呼昵称,不会用全名来称呼他。
比如这句,某个女孩要上前线,她的邻居这么劝她:“再长长,再长长吧。
现在大家都还叫你柳芭,等人们叫你柳德米拉的时候再去吧。
”
5 构成和用法
俄语是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屈折语,名词分为阴性,阳性和中性。
而动物名词的自然属性对应着阴性和阳性。
体现到人名上,同一个名字用在男女身上,也要在结尾体现出阴性和阳性。
比如,阴性名字有的是在阳性名字最后加一个а。
相应地,男人名叫斯大林,女人就叫斯大林娜。
男人叫朱可夫,女人叫朱可娃。
还比如,某某斯基,变成某某斯卡娅,列宁变格成列娜。
它们只是同一个姓的不同形式而已。
在翻译到一门没有阴阳性之分的语言时,这种差异甚至不应体现出来(仅以英语和汉语为例)。
比如说,在英语里,其实应该说Mrs. Dostoevsky而非Mrs. Dostoevskaya,所以说,纳博科夫一直强调《安娜·卡列宁娜》的正确英语翻译应为Anna Karenin。
在汉语中其实也应该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