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材料注意保存政策研究总第100期办公厅政策研究室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按】3月1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了《中国能源展望2030》报告。
报告主要以2014年为数据基准年,2020年为节点年,2030年为展望年,对中国能源生产、消费、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供需形势等进行了综合展望。
近日,集团公司董事办对报告中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摘编,现通过《政策研究》予以转载,供总部部门和系统各单位参阅。
《中国能源展望2030》主要观点第一篇综合篇第一章经济社会发展展望1.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基本完成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重点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引导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步拓展。
2.GDP年均增速持续走低,2016-2020、2021-2025、2026-2030年经济增速分别为6.8%、5.5%和4.5%。
预计2020、2030年GDP分别达到83、135万亿元。
但人均GDP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预计2030年可达1.8万美元/人,仍仅为美国当前水平的三分之一。
3.产业结构持续升级,2020年后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第二产业比重2020、2030年分别为37.6%、30.5%,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54.7%、65%,经济增长从快速的投资拉动型转向更加平稳的消费拉动型,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形式新特征。
第二章能源需求展望1.能源需求增速将加速放缓,2020、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分别达到48、53亿吨标准煤,2016-2030年均增长1.4%,其中2016-2020、2021-2025、2026-2030年均增长分别为2.1%、1.3%、0.7%。
2.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将持续快速优化,未来煤炭和石油的消费比重将进一步下降,特别是煤炭消费比重将有较大幅度下降,而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上升,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有望达到22%。
碳排放峰值可能提前至2025年。
3.分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将深度调整,工业用能2020年后出现峰值约30亿吨标准煤,2030年回到2011年左右的水平,工业用能占比降至52%,2020年后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贡献由正转负;第三产业用能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5%,成为能源需求总量增长的主要来源。
4.居民生活用能将稳步增长,2030年达到8.1亿吨标准煤,人均生活用能接近600千克,仅为美国当前人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5.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会推动能耗强度持续下降,2030年单位GDP能耗降至0.39吨标准煤/万元,较2015年下降近一半,接近美国当前能耗强度水平,与低能耗的欧洲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第三章能源供应展望1.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增速随能源需求增速放缓而走低,2016-2030年均增长1.1%,2020、2030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分别达到41、43亿吨标准煤。
2.一次能源生产结构持续优化,快速向清洁能源尤其是非化石能源倾斜,2020、2030年原煤产量比重分别降至68.8%、58.7%,天然气升至5.6%、6.8%,非化石能源升至17.7%、26.9%。
3.中国能源净进口将继续增长。
其中,管道气和LNG进口能力2020年达到1000亿立方米和55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1650亿立方米和1000亿立方米。
第二篇煤炭篇第四章煤炭需求展望1.拉动中国煤炭需求的投资建设规模将依次进入高稳期和收缩期,同时在大气污染防治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下,“减煤”将成为长期趋势。
煤炭需求在2013年达到峰值42.44亿吨,之后逐年下降,2020年为41亿吨左右,2030年回落至36亿吨左右。
2.燃煤发电用煤平缓下降,峰值出现在2013年的18.6亿吨,2030年降至15.4亿吨。
3.由于供热量较快增长,热电厂供热用煤也将较快增长。
热电厂正在迎来黄金发展期,预计供热量在三个五年增幅分别为11%、9%和4%。
4.煤化工是未来煤炭需求的主要增长点,2030年用煤5亿吨左右。
在现有建设成本条件下,对应煤制油盈亏平衡点的石油价格为60美元/桶左右,对应煤制烯烃盈亏平衡点的石油价格为40美元/桶左右。
5.煤炭需求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一是非化石能源发电供电成本的下降空间。
二是煤化工的发展取决于煤价和油价的比价关系,国际油价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第五章煤炭国内供需形势展望1.按历年累加法计算,煤炭产能到2020年预测在50亿吨左右,到2030年将回落至40亿吨。
2.煤炭产能长期过剩,平均产能利用率不足85%,未来产能利用率将长期维持低位。
3.山西、陕西和蒙西等煤炭主产地2030年煤炭产量合计可达32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为88.2%。
其余各地煤炭产能都将受到不同程度压缩。
4.煤炭消费重心向主产地转移,其余地区的煤炭需求呈下降趋势,西北部主要煤炭产地的铁路运力大幅增加,煤炭物流费用仍有下降的空间。
5.煤炭接近全行业亏损,国家正研究政策帮助煤矿卸包袱、降成本,主产地税费还有压减空间,交易费用将不断下降,预测“十四五”以后产能利用率触底回升,平均生产成本有望小幅下降。
6.为维持企业经营良性循环,判断未来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煤炭消费价格,环渤海地区在0.063元/大卡左右(5500大卡约为347元/吨),沿长江经济带约0.07元/大卡左右(5500大卡约为385元/吨)。
第六章煤炭进出口展望煤炭进出口量占国内市场份额较小,煤炭进口量将持续回落,2030年前后进出口均为3000万吨左右,基本实现进出口平衡。
第三篇石油篇第七章石油需求展望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为6.1亿吨左右,2030年为6.6亿吨左右,2025-2030年可能出现峰值6.7亿吨。
第八章石油国内供应展望1.原油产量保持稳定,峰值产量将超过2.3亿吨,2030年产量为2.28亿吨,石油开采程度37%,处于开发中期。
2.原油管道和成品油管道建设逐步完善,到2030年增加成品油一次输送能力约5000万吨/年。
第九章石油国际贸易展望2020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约为64%,2030年约为68%左右,2025-2030年期间,年均石油进口量将在4.8亿吨左右。
第四篇天然气篇第十章天然气需求展望1.中国天然气消费处于相对偏低水平,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1)近期目标:2017年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9%以上,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达到3000万千瓦规模;(2)远期目标: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到10%以上,利用量达到3600亿立方米。
2.2030年天然气消费有望达到480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2%。
3.发电供热用气大幅增加,2030年可能超过1400亿立方米。
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2020年超过1亿千瓦,2030年可能超过2亿千瓦。
第十一章天然气供应能力展望1.预计2020年,国产天然气供应能力可达1750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供应能力1550亿立方米;2030年两者分别达到2350、2650亿立方米。
2.目前天然气需求疲软,下游市场增长空间有限,预计2020年常规天然气产能富余100-200亿立方米,上游投资将受到一定抑制。
3.煤层气受地质条件复杂、核心技术缺乏、装备相对落后、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实际发展未能达到预期目标,预计2020年利用量为100亿立方米,2030年可达到200亿立方米。
4.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受到政府高度重视,但面临经济、技术、环境、市场和管网设施等一些列问题,特别是下游市场需求不足,上游企业很难有积极性投入巨额资本从事高成本的页岩气勘探开发。
保守估计2020年页岩气产能在200亿立方米,2030可到300亿立方米。
5.煤制气示范项目在技术、经济、环保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国家政策更趋审慎,煤制气产能难有大的增长,预计2020年煤制气能力为50亿立方米,2030年可能达到100亿立方米。
6.已建成西北、西南和东部海上天然气进口通道,东北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也在有序建设,预计2025年进口管道气能力达到1000亿立方米/年,2030年达到约1300-1600亿立方米/年。
7.建成投产LNG接收站11座,核准在建(扩建)7个,2020年进口LNG接收站设计能力将超过7000万吨/年,2030年超过8000万吨/年,可满足进口需要。
8.按照天然气贸易“照付不议”的惯例和规则,到2020年中国进口LNG将超过4000万吨/年,约合550亿立方米/年。
9.最近三年,中国LNG长贸合同正密集进入执行窗口期,在目前市场供需形势和油价水平下,这些项目经济性正在遭受严重考验。
第十二章天然气供需形势展望1.中国天然气市场供需形势短期宽松、长期趋稳,预计2020年过剩能力高达400亿立方米,2030年过剩能力超过100亿立方米。
2.在资源过剩的压力下,天然气供应企业将控制国内产量,压缩上游投资。
首当其冲的便是高成本的煤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等投资,进口天然气管道也可能受到影响而延迟建设投产。
3.2014年天然气消费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4%,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6%,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成本降至经济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前,天然气将是最为现实的过渡能源。
第五篇电力篇第十三章电力需求展望1.电力消费增长放缓,但整体高于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速。
2020、2030年电力消费分别达到6.8、8.5万亿千瓦时;2016-2030年均增长2.7%,其中,“十三五”年均增长4.0%,2020-2030年均增速2.3%。
2.2020、2030年人均用电量分别约4825、6200千瓦时,仍明显低于当前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3.2020年后,第二产业电力消费逐步饱和,增长幅度大幅下降,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成为电力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
4.单位GDP用电量将持续下降,到2030年降至621千瓦时/万元,累计下降34.4%,接近当前世界平均水平,但仍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第十四章电力供应展望1.预计到2020年,累计发电装机规模约20亿千瓦,年均新增1亿千瓦,年均增速6.5%;2020年后,年均新增规模降至4000万千瓦,年均增速降至1.8%,2030年装机规模达到24亿千瓦。
人均发电装机容量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2030年达1.74千瓦,仅为美国当前3.39千瓦的51.3%。
2.目前煤电在建规模和获得环评审批或已提交核准申请的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6亿千瓦和2.8亿千瓦,如果到2020年全部顺利投产,煤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1.5亿千瓦。
但由于“十三五”电力供需形势持续宽松,且受到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压力,部分煤电机组可能提前退役,预计到2020年煤电装机约10.4亿千瓦,2030年将进一步下降至10.2亿千瓦。
3.发电装机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到2030年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4.5亿千瓦、1.36亿千瓦、4.5亿千瓦和3.5亿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