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学号;作者:[ 摘要]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
本文从中国能源现状的分析入手,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四大主要能源现状作了初步考察,充分认识到我国能源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同时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征途中对能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对策分析。
[ 关键词] 能源;现状;挑战;发展前景;中国一直以来, 能源问题都被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 因为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
在过去的20 世纪中, 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四种, 就是原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
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 假使按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 不加节制, 那么,地球上原油、天然气、煤炭三种能源供人类开采的年限, 分别只有40 年、60 年和220 年了。
进入21 世纪, 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更是越来越突出, 确切地说, 能源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 整个人类社会所要面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能源的现状我国既是能源的消费大国, 也是能源的生产大国。
虽然1990年以来能源生产总量已名列前茅, 但人均占有能源消费量只有发达国家的5%-10%; 但在另一方面, 每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方面则为世界各国之首, 为印度的2.2 倍, 为发达国家的4-6 倍; 使用能源的设备效率偏低, 又造成能源的浪费, 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1]再者,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及石油为主,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一)煤炭资源中国是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
然而, 煤炭利用严重污染环境, 据统计, 每燃烧1 吨标准煤排放二氧化碳约26 公斤, 排放二氧化硫约24 公斤、排放氮氧化物约7 公斤。
[2] 这不仅影响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还直接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二)石油资源我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
中国目前有待发现和探明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 但勘查难度比较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石油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
据有关部门预测, 到2020 年, 我国石油消费量最少也要4.5 亿t, 届时石油的对外依赖度将有可能接近60%。
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甚至称, 到2030 年中国进口石油占石油总需求的百分比将激增至80%以上。
[3](三)天然气资源天然气是一种清洁和使用方便的能源, 我国是开发利用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天然气资源储藏量达380000 亿立方米, 目前已探明储量仅占5%, 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仅占2.1%,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
目前, 国家已开始全国天然气管网的大规模建设,特别是启动了西部大开发序幕性工程的"西气东输"工程, 为天然气的合理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电力资源过去十多年, 中国电力工业高速发展, 2003 年发电量为1990年的3 倍。
2003 年, 发电装机容量391 40GW。
到2004 年5 月, 发电装机容量达400GW。
2004 年9 月, 水电装机容量达100GW, 居世界首位。
全国1GW以上电站共有107 个, 最大水电站是三峡水电站, 已装机5 9GW; 最大火电站是山东德州电站, 2 4GW; 最大核电站是广东岭澳核电站, 1 98GW。
[4]但是, 中国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出现大范围缺电。
造成严重缺电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体制问题, 包括: 高耗电产业过度发展, 电力预测和规划失误, 以及电力改革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垄断经营格局等。
(五)风能我国东南沿海及岛屿的风能资源丰富。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10亿kW,其中,陆地上风能储量约2.53亿W(陆地上离地10m高度资料计算),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7.5亿kW,共计10亿kW。
而2003年年底全国电力装机约5.67亿kW。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西北、华北、东北的草原或戈壁。
21世纪我国将加大风能开发力度,大力推广并网风力发电,把风电作为电力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要加强并网配套工程建设,有效发展风电。
这对于改善中国能源电力结构将起到推动作用。
(六)生物能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农村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这就为生物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我国的生物质能源丰富,根据《生物质利用"十二五规划》,我国以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林业木质剩余物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每年可利用量有4.6亿t,目前已经利用的仅有2200万t,开发潜力很大。
相对于其他能源,生物质能源的优势体现在:相对于煤、重油、水煤气等高污染能源,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可燃。
环保性能好,天生不含硫、氮,简单直燃或加一定的除尘装置就能达到环保指标。
在某些方面我国已处于居国际领先水平,投资相对较小,运行费用较低。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发电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同时也进一步减少了由于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七)太阳能我国幅员广大,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据估算,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50×1018kJ,全国各地太阳年辐射总量达335~837kJ/cm2·a,中值为586kJ/cm2·a。
从全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来看,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南部、山西、陕西北部、河北、山东、辽宁、吉林西部、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广东东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岛东部和西部以及台湾省的西南部等广大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很大。
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最大,那里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纬度低,日照时间长。
目前,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有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暖房、太阳能发电等方式。
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太阳能热水供应、空调、采暖工程成本逐渐降低,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能源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八)核能(九)可燃冰二、我国能源领域面临的挑战能源仍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 面临严峻的挑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石油安全中国2003 年末人均石油可采储量只有2 48t, 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0%。
过去10 年里, 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急剧上升, 1993 年为65%, 2003 年上升到35 4%, 2004 年预计达40%以上。
预计2010 年可能上升到60%。
[5] 保障石油安全是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二)人均能耗低而单位产值能耗高2003 年, 中国人均商品能源消费量为1299kgce, 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60%, OECD 国家平均值的20%。
中国人均生活用电量为1732kWh, 仅为美国的3 9%, 而且还有2800 万人没有用上电。
由于人口众多, 人均能耗水平很难提高。
人均能耗低而单位产值能耗高这种能源消费的两重性, 是中国能源问题的症结所在。
(三)能源生产利用对健康和环境的损害1.居民烧煤和柴草产生的室内污染对健康的损害。
据世界银行调查, 中国城乡居民使用固体燃料产生的室内污染对健康的损害相当严重, 可与吸烟相提并论。
2.城市大气污染。
中国城市空气污染依然严重。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80%。
[6]3.农村过度消费生物质能造成的生态破坏。
目前, 薪柴消费量超过合理采伐量20%以上, 导致大面积森林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加剧。
4.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 位, 面临的国际压力趋于增大。
(四)国际竞争中国能源部门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在石油方面, 中国陆上原油平均生产成本和原油加工成本比国外大公司高30%以上, 成品油质量低2~3 个档次。
按照中国加入WTO 的承诺, 2004 年12 月11 日已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 2006 年12 月11 日将开放批发市场,届时会对国内企业产生较大冲击。
在煤炭方面, 由于煤矿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 2003 年仅为美国的2 8%, 而每吨煤劳动成本却比美国还高。
今后, 国外煤炭有可能大量进入沿海地区。
在电力方面, 现在东南沿海地区工业用户电价水平为美国平均值的 2 倍以上, 从而削弱相关工业制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能源效率方面, 国内外的差距也很大。
2000 年, 中国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的效率为33 4%, 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
8 个行业(电力、石化、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轻工、纺织) 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7%, 多耗能源170Mtce。
三、我国能源发展前景展望能源是中国崛起的动力。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 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一)中国能源前景概述从1990 年代开始, 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 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从1990 年的50.6%上升到2003 年的64.3%。
重工业的单位产值能耗约为轻工业的4 倍。
城市化步伐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 促使住房、汽车、家用电器等需求大幅增长。
目前, 城市人均能耗为农村的3.5 倍。
据预测, 2000- 2020 年将是中国建筑业的鼎盛期和民用汽车保有量增长最快的时期, 这必将拉动钢材、建材、化工等能源密集行业的快速发展, 而且很可能持续到2020 年。
因此, 能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是不可避免的。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预测, 到2020 年, 若按目前趋势发展, 一次能源需求量将达3500Mtce, 其中煤炭2900Mt, 石油610Mt, 天然气1650 亿m3。
强化节能可使能源需求控制在3000Mtce 以内。
[7](二)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 可归纳为: 石油安全, 节能优先, 结构优化, 环境友好。
1.石油安全。
在中国, 石油安全问题已经引起高度关注, 正在实施国际上采取的几乎所有对策, 来保障石油安全。
包括: 加强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提高开采、加工和利用效率; 加速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 进口来源多元化; 参与国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发展合成液体燃料和替代燃料汽车; 建立战略石油储备。
2.节能优先。
实施"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 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制订《节约能源法》配套法规, 以及促进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 建立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和标识体系, 推进政府机构(靠公共财政运作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节能, 推行需求侧管理、能源服务公司、自愿协议、政府采购等节能新机制。
3.结构优化。
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 主要是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以及一次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比重。
到2020 年, 天然气消费量预计将超过1600 亿m3, 水电、核电和风电装机容量可望分别达到240GW、36GW和20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