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历史、现状与趋势目录目录 (2)1 离岸金融市场概述 (3)1.1 离岸金融市场与人民币离岸业务的概念 (3)1.2 国际离岸金融市场模式分类与比较 (3)1.3 离岸金融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 (4)1.3.1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势在必行 (4)1.3.2 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5)2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历程与现状 (5)2.1 人民币离岸业务与离岸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5)2.2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现状 (6)2.3 人民币西方主要交易中心——伦敦金融市场 (7)2.4 人民币离岸业务离岸市场发展的总体情况 (7)3 人民币离岸市场立足香港,辐射全球 (8)3.1 伦敦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 (8)3.2 法兰克福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 (9)3.3 台湾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 (10)3.3.1 台湾是否具备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显示基础 (10)3.3.2 台湾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挑战 (10)3.3.3 台湾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思考 (11)3.4 以香港为立足点,裙带建设其他离岸市场 (11)4 关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监管及反洗钱 (12)4.1 对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管 (12)4.2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反洗钱 (13)5 总结 (14)1离岸金融市场概述1.1离岸金融市场与人民币离岸业务的概念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e Market),是指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一种国际金融市场。

其特点是市场交易主体为非居民,市场交易行为不受所在国境内市场法规和税制的约束。

当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离岸金融中心便会产生。

当前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在资本项下、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开展的,通过贸易流到境外的人民币不能够进入到国内的资本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这就需要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来解决流出境外的人民币的流通和交易问题,形成一个让人民币走出去再流回来的循环。

1.2国际离岸金融市场模式分类与比较(1) 内外混合型模式内外混合型离岸金融模式是利用现有国内金融系统开展离岸金融活动。

离岸金融业务和国内金融业务混合经营,两个市场的资金和业务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允许非居民经营在岸业务和国内业务。

但境内金融系统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基本上不适用于离岸金融活动。

典型代表:伦敦和香港。

(2)内外分离型模式严格内外分离型即离岸账户和在岸账户实施隔离,在既有的在岸金融体系之外建立独立的离岸金融体系。

居民与非居民的存贷款业务分开,在岸交易与离岸交易分开,严格禁止资金在境内外市场间、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间流动。

典型代表:美国国际银行业务设施(IBF)和日本离岸金融市场(JOM)(3)渗透型模式渗透型离岸金融处于内外混合型与内外分离型之间,以分离型为基础,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分立,居民交易和非居民交易基本上分开运作,但允许两个账户之间有一定程度的渗透,具体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允许非居民账户所吸收的非居民存款向在岸账户贷放,但却禁止资金从在岸账户流入离岸账户。

典型代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泰国曼谷的离岸金融市场以及新加坡亚洲货币单位(ACU)第二,资金从境内流出限制,允许在岸账户资金向离岸账户流动,但却禁止离岸账户向境内放贷。

典型代表:日本离岸金融市场,目的是限制外国资本内流。

第三,允许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之间双向渗透,即居民既可以用离岸账户投资,也可以用离岸账户获得贷款。

典型代表:新加坡的亚洲货币单位。

(4)避税港型模式避税港型离岸金融市场一般没有离岸资金实际交易活动,只是办理其他市场交易的记账业务或注册等事务性手续,目的是规避母国的税收或监管而通过该市场拨转借贷资金。

它适用于经济规模较小、税赋较少、具备特殊条件的岛国和中小国家或地区。

典型代表: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巴哈马、百慕大等。

内外一体型和避税港型离岸市场模式不适合我国,对此学界基本可以达成共识。

我国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金融改革正在深化阶段,金融基础上较为薄弱,建设“内外一体型”离岸市场的条件尚不成熟。

单纯的避税型模式通常只起一个“记账中心”的作用,对本国经济发展缺乏推动,显然也不适合我国。

从自身条件和经济发展要求看,建设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模式是适宜的选择,而在此基础上的有限渗透型模式可以成为我国未来离岸金融发展的方向。

1.3离岸金融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1.3.1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势在必行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经济过程。

欧美国家崛起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大国崛起离不开大国经济,大国经济离不开大国金融。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但对于目前我国已超过日本已跻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人民币在全球贸易总额中计价贸易只占据了一小部分,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却依然不高。

中国因为拥有最多美元储备而在国际货币秩序动荡中受害较严重,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能使中国不仅可以取得铸币收入、避免汇价风险、减少外储,最重要的是在国际事务中可以拥有更多的发言权。

因此,中国在未来必须强化货币主权,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势在必行。

1.3.2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选择如果一个货币的国际化进程仅仅是(或主要依赖)境内市场的对外开放,其进程就会相对比较慢,最后能够达到的国际化程度也会相对有限。

国际结算银行的数据表明,2012年,美元和欧元外汇交易量约80%在美国境外的离岸市场发生,日元交易量的72%在日本境外的离岸市场上发生。

而在美元、欧元、日元的国际化过程中,境外离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也只有大力发展境外离岸市场,才能有效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实际上是开放本币自由流动的缓冲区,是对本币国际化的支持。

离岸市场的体制和政策优势能使得人民金融产品和服务往往在离岸市场上更有竞争力,提高和帮助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

形成和构建人民币离岸清算和汇兑市场,有助于发挥人民币的区域结算货币功能,提高境外使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意愿,而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投资的离岸金融市场,还可进一步将人民币发展成为一种投资手段和价值储备手段。

同时,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有助于为我国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积累经验。

有助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实行,促使商业银行多元化发展。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跻身国际货币流通体系,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2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历程与现状2.1人民币离岸业务与离岸市场发展历程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同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飞速发展。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宣布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开始, 上海、广州、深圳等5个城市被定为内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城市。

2011年8 月,又将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扩展至全国, 此举可以大大降低国际贸易中由于汇率波动造成的风险,也可以使人民币的境外持有量和被接受程度大大提高, 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同时中国与朝鲜、越南等邻国的贸易大部分实现了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人民币在这些国家也被当做硬通货贮藏。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 人民币的使用率也在不断上升。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

2003年11月人民银行开始向香港银行提供人民币清算服务,香港自此踏出了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第一步,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后也已初具规模。

2012年4月18日伦敦金融城人民币业务中心启动,伦敦成为继香港之后全球第二大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随着人民币被国际认知并接受的程度不断加深,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

继香港、伦敦后,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中心希望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

法国央行行长2013年4月访华时表示有意推动巴黎成为为欧洲的重要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

德国总理默克尔2013年9月6日在G20峰会上称,法兰克福也希望成为人民币交易离岸中心。

2013年2月央行授权工行新加坡分行担任新加坡人民币业务清算银行,即可直接通过美元人民币市场得到人民币供给。

下面这里将主要介绍下香港和伦敦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现状。

2.2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现状2003年11月人民银行开始向香港银行提供人民币清算服务,香港自此踏出了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第一步。

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后也已初具规模。

目前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资金池约为1.2万亿元,其中香港占9000亿,占整体的75%。

香港是目前国际市场公认的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人民币离岸市场。

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优势有:(1)发达的金融中心(2)良好的金融制度(3)政府的政策支持(4)极强的区位优势香港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主要问题与障碍有:(1)回流机制亟待完善。

人民币回流机制不健全是香港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最主要渠道障碍。

目前香港人民币存款超过80%是以存款方式存在香港的银行,绝大部分是以现钞渠道回流至内地。

回流机制完善的最大瓶颈是内地政策。

(2)市场广度上看,香港现有的人民币金融产品种类仍不多,境外人民币持有者的投资选择仍然有限。

(3)从市场深度来看,目前香港市场的人民币存量仍然有限,资产池太小,且增速易受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影响。

目前香港市场人民币日均交易量仅为10亿~15亿美元,人民币债券在二级市场上的日常交易也仍有待提高。

(4)香港人民币应用渠道有限,且出现结构性失衡。

比如跨境贸易结算出口环节基本不用人民币,人民币贷款、FDI、ODI等都相对有限。

这样就出现了贸易结算进口与出口的人民币结算失衡、人民币存款与贷款的结构性失衡,出现了香港人民币业务的“跛足”格局。

2.3人民币西方主要交易中心——伦敦金融市场伦敦金融城人民币业务中心也于2012年4月18日启动,成为继香港之后全球第二大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政府部门和私营金融机构推动下,伦敦人民币业务迅猛发展。

2012年11月21日,中国建设银行在伦敦成功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10亿元,这是中资金融机构在伦敦市场上发行的首支人民币离岸债券。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工商银行在伦敦成功发行20亿元离岸人民币高级债券,这是中国境内金融机构总部首次直接在伦敦市场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

目前伦敦以全球最大外汇交易中心的优势已经拥有全球人民币外汇交易26%的份额,全球除中国内地及香港外以人民币计价的支付业务中,62%都在伦敦进行。

建立伦敦人民币离岸中心不只是英国可以更多地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中国也可以充分利用全球金融中心的资源,借鉴其发展经验,扩大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4人民币离岸业务离岸市场发展的总体情况“一种货币的国际化通常分三步走:第一步作为结算货币;第二步是作为投资货币;第三步是作为储备货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