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壱.导入
1、提问上节课内容:(1)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2)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

2、让同学们观看PPT 中“十八大”关于道路的讲解,回答:道路探索的关键依
据是什么?答案:道路的探索要结合本国特征和实际。

二.1927 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国共两党对峙,中国民主革命道路何去何从,这是中国
共产党面临的问题,所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历程。

(探路)
三.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从1927 年—1937 年,对峙是国共两党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那么对峙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学生结合预习思考,并且回答问题。

答案:(1)两党对
峙(2)军队对峙(3)统治区域对峙(4)两个政府对峙
四.1927 年,国民党叛变革命,面对其武装镇压,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吓到,而是奋起反
ft发起了武装起义,也就是课本上提到的南昌起义。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70 页前言及第一部分,概述南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影响。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针对其中的错误进行纠正。

五.南昌起义之后,起义军按照原计划要继续南下,重整旗鼓再行北伐,但是南下途中遇到了一些状况,什么状况?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然后作答。

答案:状况:南下受阻;受阻原因:城市敌人强大,自身力量薄弱;说明:城市中心论道路走不通。

六.城市敌人强大,城市中心道路行不通,要想壮大自身力量,必须发动可以发动的力量,所以,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走向农村,并且在农村开展了土地革命。

七.自主教材71 页,完成以下任务:
(1)八七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2)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结果、意义
(3)土地革命的内容、作用
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且纠正错误。

答案略。

八.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发生了变化,探索道路,总结经验,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老师准备了两段微课,大家观看微课,然后回答问题。

(微课见PPT)
首先来看第一段微课:(微课见PPT)
(1)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其联系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学生根据微课,思考问题,然后回答。

(学生自主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正确答案见PPT。


接下来看第二段微课,并且回答问题:(微课见PPT)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会起到这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道路的的选择要符合实际。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符合中国国情。

九.红军和根据地的壮大,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国民党对根据地发起围剿,红军前三次反围剿成功,第五次的时候失利,被迫开始了战略转移。

自主学习“长征”部分,完成以下任务:
(1)长征的原因、背景、过程、结果、意义
(2)遵义会议背景、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学生自主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且强调需要注意的内容。

注意: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因为: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正确军事主张;党独立自主的解决党内分歧问题。

十.小组讨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教师引导回答,并且点评。

正确答案见PPT。

十一.阅读《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诗,感受遵义会议的英明决定。

十二.阅读《七律·长征》,总结长征精神,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践长征精神。

十三.小组讨论:
20 世纪20 年代—30 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犯了几次错误?如何纠正的?教训有哪些?
小组展示成果教师点评。

十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探路:城市之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