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引言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基本分支,其应用极其广泛,其作用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线性规划主要就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形式,即求一组变量的值,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是某个目标达到最小或最大,而这些约束条件用可以用一组线性不等式或线性方程来表示。

而求得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尤为重要,本文就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求解方法作出阐述,并举出实例加以强化,同时也指出了线性规划问题应用于生产与运作管理的重要性。

1.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探讨1.1线性规划问题的提出考虑下面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型: 目标函数:CX Z =min (1)约束条件:⎩⎨⎧≥=0X b AX (2)其中,),,,(21n c c c C =,T n x x x X ),,,(21 =,T m b b b b ),,,(21 =,n m ij a A ⨯=)(阶矩阵。

设B 是A 中m 个线性无关的列向量构成的一个基,m m ij a B ⨯=)( 阶矩阵,这样将矩阵A 分成两个部分,即A=),(N B ,X=),(N B X X ,C=()N B C C ,,B X ,B C 为基B 对应的非基变量和系数,N X ,N X 为N 对应的非基变量和系数,这样将线性规划问题改写为:minZ ()N B C C ,=⎥⎦⎤⎢⎣⎡B B X X (3)约束条件:⎪⎩⎪⎨⎧≥=⎥⎦⎤⎢⎣⎡0),(NB N B X X bX X N B (4)经过矩阵变换,得出关于基B 的标准型如下:1min -=B C Z B +(N C -1-B C B N)N X (5)约束条件:⎩⎨⎧≥=+--0,11NB N B X X bB NX B X (6)T m b b b b B ),,,(''21'1 =-⎪⎪⎪⎪⎪⎭⎫⎝⎛=++++++-mnmm mm nm m n m m a a a a a a a a a N B2122212121111 将(5)(6)展开为:=Z min '1i mi i b c ∑=+∑+=nm j 1('1ij mi i j a c c ∑=-)j x (7)约束条件:i nm j j iji b x ax '1'=+∑+= ,m i ,,2,1 = (8)0≥j x ,n j ,,2,1 = (9)令 '10i mi i b c Z ∑== , =j σ'1ij mi i j a c c ∑=- ,n m m j ,,2,1 ++= ,称j σ为检验数。

1.2最优解判别准则准则一:若 T m b b b X )0,,0,,,,('2'1')1( = ,为对应于基B 的基本可行解,且对于一切的 n m m j ,,2,1 ++= ,j σ>0 ,则X 为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证明:j σ>0 ,由('7)式可知,对任意一组可行解Tn x x x X ),,,(21 =,∑==nj j j x c Z 1,均有 0Z Z >,但 )1(X 能使等式成立,即0Z Z = ,故 )1(X 为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准则二:当j σ0≥,n m m j ,,2,1 ++= ,有某一个0=j σ,设1+=m j ,m i ,,2,1 = ,01'>+im a ,则该线性规划问题有第二个最优的基本可行解。

证明:构造一个行解 )2(X ,('8) 得:11''++-=m im i i x a b x m i ,,2,1 = θ=+1m x 0>θ 0=j x n m j ,,2 +=根据θ 原则θ=⎭⎬⎫⎩⎨⎧>=++≤≤0|min 1'1''1im im i m i a a b 1''+Lm L a b =+1m x θ 1''+=Lm L a b , 0=L x将 )2(X 带入原目标函数(4)得:',1i mLi i i b c Z ∑≠==+(1+m c -1'1+=∑im mi i a c +1'+Lm L a c )1''+Lm La b由于 =+1m σ 1+m c -01'1=+=∑im mi i a c ,故:=Z ',1imLi i i bc ∑≠= + L L b c 'L mi i b c ===∑='10Z)2(X 也是最优的基本可行解。

推论:若 )1(X 和 )2(X 均为最优的基本可行解,)2()1()1(X X X αα-+= ,10≤≤α 均为最优可行解。

准则三:当 j σ≥0 ,n m m j ,,2,1 ++= ,有某一个 0=j σ ,对一切 m i ,,2,1 = ,则该线性规划有无穷多个最优解。

证明:构造一个新解 )3(X ,由 ('8)11''++-=m im i i x a b x m i ,,2,1 ==+1m x θ 0>θ0=j x n m j ,,2 +=由于 01'≤+im a ,0>θ ,故 0>i x ,m i ,,2,1 = 将)1(X 代入原目标函数(4)得:=Z ',1imLi i i bc ∑≠=+(1+m c -1'1+=∑im mi i a c )θ由于:=+1m σ1+m c -01'1=+=∑im mi i a c故:=Z ',1imLi i i bc ∑≠=+0 , =θ '1i mi i b c ∑=当 ∞−→−θ时,)3(X 仍为可行解,得到无穷多可行解,而目标函数仍为 =Z =∑='1i mi i b c 0Z ,即)3(X 也是最优解。

以下举出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线性规划最优解的具体求解方法:2. 线性规划最优解的问题举例2.1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例[]51:求解下面的线性规划问题:⎪⎪⎪⎩⎪⎪⎪⎨⎧=≥=-++=++-=--+-=.6,,2,1,0,20342,0574,0232,85max 6543654265416 j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Z j (1)显然 ==T x x x X ),,,(621* T )0,0,0,20,0,0( 是该线性规划问题(1)的一个最优解。

因05'4'==c c ,及 {}==>=3,2,1,0:min 4'4''4i a a b i i i θ014'1'=a b ,{}==>=3,2,1,0:min 55'5''i a a b i i θ025'2'=a b ,可考虑如下线性规划问题:⎪⎪⎩⎪⎪⎨⎧=≥=+-=-++=.5,4,2,1,0074032max 54254154j x x x x x x x x x W j (2)易解得线性规划问题(2)的最优解为==T x x x x X ),,,(5421''T )0,0,0,0( ,0)(''=X W , 于是可得 ==T x x x X ),,,(621* T )0,0,0,20,0,0( 是该线性规划问题(1)的唯一最优解。

例[]72:求解下面的线性规划问题:6145624563456max 5204422252300,1,2,,6.j Z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j ⎧=-⎪+--=⎪⎪++-=⎨⎪-++=⎪⎪≥=⎩ (1)显然 ==T x x x X ),,,(621* T )0,0,0,0,20,0( 是该线性规划问题(1)的一个最优解。

因05'4'==c c ,及 {}==>=3,2,1,0:min 4'4''4i a a b i i i θ014'1'=a b ,{}==>=3,2,1,0:min 55'5''i a a b i i θ025'2'=a b ,可考虑如下线性规划问题:⎪⎪⎩⎪⎪⎨⎧=≥=+-=-++=.5,4,3,1,00202max 54354154j x x x x x x x x x W j (2)易解得线性规划问题(2)有无界解,==T x x x x X ),,,(5431''T )1,2,3,0(是该问题的一个可行解 ,03)(''>=X W , 于是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不唯一。

只要取T x x x X ),,,(621* =如下:1324560,3;25(42421)0;2,;0.x x s x s x s x s x ===-⨯+⨯≥===那么 'X 也是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例如,分别取s=0.5、0.25时,则T )0,5.0,1,5.1,0,0(和T )0,25.0,5.0,75.0,5.12,0(以及=*X T )0,0,0,0,25,0(都是该线性规划问题(1)的最优解,其中,T )0,0,0,0,25,0(是一退化的基可行解,T )0,5.0,1,5.1,0,0(是一非退化的基可行解,而=T )0,25.0,5.0,75.0,5.12,0(()()10,0,1.5,1,0.5,00,25,0,0,0,02T T⎡⎤+⎣⎦是一可行解而不是基解。

例[]43:要将两种大小不同的钢板结成A,B,C 三种规格,每张钢板可同时截得三种规格的小钢板的块数乳下表所示:钢板类型 规格类型A 规格B 规格C 规格第一种钢板 2 1 1 第二种钢板 123今需 A , B , C 三种规格的成品分别为 15 ,18 ,27 块,问:各截取这两种钢板多少张可得所需三种规格成品,且使得所用钢板张数最少?解:需要截得第一种钢板X 张,第二种钢板Y 张,则⎪⎪⎪⎩⎪⎪⎪⎨⎧≥≥≥+≥+≥+0027*******y x y x y x y x (*)作出可行区域图如下: 目标函数为y x z += ,经过可行区域内的整点且与原点最近的直线是12=+y x 。

它上面的整点有(0,12)、(1,11)、(2,10)、(3,9)、(4,8)、(5,7)、(6,6)、(7,5)、(8,4)、(9,3)、(10,2)、(11,1)、(12,0),若逐一讨论其是否在可行域内比较麻烦时,只需先判断点A (539,518)附近的整数点是否满足条件,若满足条件,则再试附近的整数点;若不满足条件,则不需要再判断下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