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图纸管理系统论文字数1.4万字+论文+程序+中英文翻译2.3系统主要技术特点:·AutoCAD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立在Windows平台上,采用C/S结构体系,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利用WindowsNT服务器能彻底实现资源和数据的网络共享,解决了工程图纸的处理、管理及共享问题。
·AutoCAD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管理企业常用格式的文件,实现档案的综合管理。
为用户提供多条件组合数据查询、模糊查询、分类查询等多种查询方式。
·AutoCAD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采用批处理文件 (batch file)技术与管理系统集成在一起,支持文件的打开与浏览。
·AutoCAD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了SQL Server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以达到保存较高的可靠性,利用计算机多网络技术和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实现产品数据信息电子化管理。
AutoCAD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有模块支持管理和浏览模块,使得系统管理员可以直接查找图纸信息。
AutoCAD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系统管理模块案卷管理模块统计报表模块帮助模块文件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系统参数管理目录管理模块图纸管理模块图纸查询模块图档入库模块用户设置模块·图纸文档的利用。
AutoCAD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提供文件的打开与浏览,修改等功能。
功能模块图以下:3 数据库设计3.1数据库需求分析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图档信息的分类、录入、保存、更新、查询、报表与图纸的浏览和修改。
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收集基本数据、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处理的流程,组成一份详尽的数据字典,为数据库的具体设计打下基础。
依自己在实践中的调研,再仔细分析调查有关AutoCAD电子档案的管理需求基础上,得到了这个系统所处理的数据流程:图纸信息的输入案卷目录的设置图档信息的管理案卷目录的管理报表统计打开图档图档信息查询依自己在实践中的调研,工程图纸可按专业顺序编排,一般应为图纸目录,总图,建筑图、结构图、给排水图、暖通空调图,电气图……等。
再根据图纸的一般信息,分有工程名称、图名、设计单位、设计、审核、校核、签署时间、图号、比例、备注信息等,这都是一般图纸所具备的。
因而在设计数据库中的表时,主要也是根据这一点。
还有,树状目录的数据管理方案能使图档的存储结构层次分明,便于检索。
比如,你可以按“卷—工程项目—一级子项目—二级子项目,……”的层次构造系统。
这些层次是由用户自由定义的,理论上可以定义任意深度的层次。
但考虑图档的统一管理及在实际中的应用,级数方面,本系统制定了案卷目录分有四级,即分卷名、项目名称、工程名称与设计阶段四级,即设置一个是为树状目录而定义的关系表,树的第四级的控制数为同一类图纸的卷号。
从而能自由的控制图档目录的添加、删除、修改,方便而简明。
为更好管理数据库,不同的用户应该有相应的权限,系统管理员应能对不同的人分配不同的权限,以达到安全管理图档的信息。
特别指出:“权限”一词在信息时代具有重要意义—你不会让自己的图档不加控制地自由扩散。
当然,对登录系统人员的应有一个统计,在需要时能对其检查,防止非法运行系统,因而制定了管理员登录信息表,实施日志管理。
CAD图纸管理系统论文中国电子口岸平台,政府与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可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
数据交换对象包括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内外企业、驻华使领馆、个体工商户等;连接方法有:PSTN, ISDN, ADSL,DDN, FR, ATM等有线或GRPS, CDMA等无线接入方式;交换格式包括EDFACT, XML, HTML, WML, SWIFT等。
2.3.2事务处理功能.中国电子口岸可为政府部门和企业办理核销审批、加工贸易合同审批、减免税审批、报关单申报、进出口许可证件和外汇核销单和申领、结付汇核销、保税区台帐申请、ATA单证申请等提供实时在线服务。
2.3.3身份认证功能.电子政务网上操作谁也见不到谁,不仅要解决安全问题,更要解决信任问题,否则发生法律纠纷难以判定法律责任。
中国电子口岸入网用户都要经过工商、税务、质检、外贸、海关、外汇等6个职能管理部门严格的入网资格审查,才能取得入网IC卡开展网上业务,从而有效解决网上业务信任关系和法律责任问题。
身份认证包括:对工商、税务、海关、外汇、外贸、技术监督局等政府部门的身份认证;对进出口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贸工业服务企业、外贸附属企业的身份认证;对个体工商户的身份认证。
2.3.4存证举证功能.根据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授权以及上海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与各用户单位之间签订的协议,上海电子口岸数据中心针对部门联网应用项目承担存证举证的责任,电子数据存证期为20年。
2.3.5标准转换功能.按照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各部门以及企业用户的需要,由上海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对交换数据进行代码转换,如组织机构代码转换,业务单证代码转换,参数数据代码转换。
2.3.6查询统计功能.根据提供共享业务数据主管部门或单位的授权,有控制地开放数据查询和统计服务。
共享数据包括进出口报关单数据、企业经济户口档案数据、外汇核销单数据、海陆空铁邮及快件等货运数据、知识产权数据等。
2.3.7网上支付功能.针对用户支付税费和货款的需求,由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在中国电子口岸设立网上银行,为用户开设电子帐户,提供资金支持、信用担保、帐务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
2.3.8网络隔离功能.企业及个人与政府部门的联网通过电子口岸实现“一点接入”,使上海电子口岸成为上海市政府网关,并实现政府网与互联网的逻辑隔离,从而确保政府网络的安全性。
3. 文献综述3.1国内研究现状上海海关关长孙毅彪在题为《共识•共进•共赢--长三角通关管理一体化新思路》的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深化“大通关”工程建设扩大上海电子口岸的应用面,实现上海口岸所有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的“一点式”接入。
拓宽上海电子口岸的覆盖范围,与长三角和长江流域主要口岸城市互联,推动长三角各地方电子口岸的互通和对接。
同时,加强与地方党政机关、口岸相关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按照区域通关改革的进度和要求,协调口岸相关管理部门实施配套改革,建立海关与口岸管理部门的协作机制,有效提升区域整体通关效率。
中国海关杂志专栏评论学者刑海洋也在相关文章中指出口岸是国家的门户,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0 后,对外贸易量增大,就更有必要建设和完善电子口岸。
针对目前上海市的电子口岸发展存在的一下特征:1. 外经贸企业对发展电子口岸的意识薄弱2. 电子口岸的发展缺乏专业性服务3. 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又一大障碍4. 普遍缺乏国际电子口岸的商务人才他提出了以加强部门间的协调, 加大宣传力度, 务实地发展电子口岸, 培养适应电子口岸发展的专门人才来推进本地区电子口岸发展的进程. 明确了地方政府在口岸建设中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政府必须努力提高电子口岸的调控能力。
要提高政府的管理调控能力,必须先明确相应的管理调控主体,政府内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努力培育电子口岸市场.3.2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末,在信息革命和电子技术的推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无纸化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均加强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研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电子口岸工作效率。
美国学者瑞维•卡拉科塔和安德鲁•B•惠斯顿1995年提出3P(人员people、程序process、合作partnership,即精干的人员,实用高效的程序,与外界良好的合作)发展战略,更注重海关内部、海关与企业之间以及海关与相关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念和方式的变化。
通过对守法评估、客户导向和经济担保实施了电子化的程序管理,把海关的监管活动当作生产产品的过程来加以管理,投入的是海关的管理资源(如人力、物力、信息、法规和社会需求),产出的是海关监管的整体效果(包括通关速度、查验比例、税款数量、查获违禁品数量和社会满意度);通过立法为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法律保障;推行了预报关方式,促进电子口岸工作效率的提高。
澳大利亚,通关模式体现了在货物到达前,通过准确及时的电子数据库信息对高风险货物进行认定例外干涉.对信誉客户的灵活报关安排;定期的报关或延期的关税交付四个主要概念。
新加坡作为一座岛国花园城市口岸物流是其整个国家竞争力的良好体现.因此,新加坡学者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研究,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开展情况被封为是全球电子政务的典范.新加坡学者认为在考虑电子口岸建设的时候应该以宏观的眼光看待,主要考虑协调政府和工商界的交流:风险管理和企业分类;安全的电子通关平台;电子商务和网络安全的立法5个方面。
承认不同的机构在电子通关控制中拥有不同的优先权,电子口岸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通关速度,树立新加坡世界一流口岸的需要.然而,日本海事大学学者在其EMBA学位论文提到口岸通关工作效率问题研究更强调不同权利机关之间的合作是提高电子通关效率的基础。
运用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强协调过程,以电子报关和电子审单为基础,新加坡海关和其他政府部门尝试建立一种称为无缝的“一站式”电子通关系统,这意味着只需要一次报关,客户就可以完成进出口通关程序,这一次性的报关包含了所有涉及到的部门,如海关、商检、口岸、运输公司、银行和税务等。
4. 电子口岸相关问题的研究4.1电子口岸的内容中国电子口岸系统的整体框架是:利用IT技术和电信公网(Internet),将国家外经贸、海关、国检、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各行政管理机关分别管理的整个进出口业务过程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数据电子化—以“电子底帐”的形式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实现各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网与公共数据中心连接,在一个完全互联的平台上,实现国家12个部委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联网核查,而企业上网就可以办理报关、出口退税、外汇核销、转关运输等各种进出口手续。
理调控主体,政府内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努力培育电子口岸市场. 3.2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末,在信息革命和电子技术的推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无纸化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均加强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研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电子口岸工作效率。
美国学者瑞维•卡拉科塔和安德鲁•B•惠斯顿1995年提出3P(人员people、程序process、合作partnership,即精干的人员,实用高效的程序,与外界良好的合作)发展战略,更注重海关内部、海关与企业之间以及海关与相关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念和方式的变化。
通过对守法评估、客户导向和经济担保实施了电子化的程序管理,把海关的监管活动当作生产产品的过程来加以管理,投入的是海关的管理资源(如人力、物力、信息、法规和社会需求),产出的是海关监管的整体效果(包括通关速度、查验比例、税款数量、查获违禁品数量和社会满意度);通过立法为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法律保障;推行了预报关方式,促进电子口岸工作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