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产业空间定位研究摘要: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上海是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最快、实力最强、产业形态相对成熟的城市之一。
对上海创意产业区的兴起、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通过研究为政府和其他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上海;创意产业区;兴起;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Abstract:The creative industry is a new engine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while Shanghai is one of the cities whose creative industry is fastest-growing, and most powerful in China.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eative industrial districts in Shanghai was made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he rise of it,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t and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t. This paper was hoped to provide the valuable reference to the government and other citi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creative industries.Key words:Shanghai;creative industrial district;rise;development status;curr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0)10-27(6)者简介:王晶陕西师范大学旅环学院硕士研究生常俊杰陕西师范大学旅环学院硕士研究生1 引言目前,各个国家对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的定义尚未统一,但最权威并且应用最广的是英国创意产业工作小组于1998年发布的《英国文化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的定义:指那些源于个人创造力的技能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潜力的活动。
本质上,创意产业就是将源于个人的好主意、好想法和创造力产业化,并创造价值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是一类低能耗高产出的新型绿色产业,具有高增长和高附加值,发展创意产业也有助于实现低碳经济。
为了有效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不少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始营建创意产业区(creative industrial district)[1],创意产业区是创意产业地方化生产的载体。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外学者针对创意产业区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创意产业区形成的动力和生成机制、创意产业区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创意产业区的区位选择和空间结构等。
如Henderson 和Scott (2005)提出创意产业区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分布,同时又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Florida,Mitchell,Yusuf 等学者研究发现创意产业区趋向于分布在现代化的、开放的、服务设施完善的、包容度高、易融入的大都市[2]。
Caves,Hutton,Gentler 等学者研究认为创意产业区起初大多分布在大都市的旧仓库、旧工厂和内城等贫民区[3,4]。
国内一些学者也做了一些探索,如阮仪三[5]从城市规划学的角度对上海创意产业区进行分析,认为其转变了旧城原有功能,提升了价值;于雪梅[6]以北京798厂为例,分析了以旧厂房与旧仓库打造文化创意园区的途径,认为其保护了工业建筑遗产;厉无畏[7]等以经济学的视角做了分析,认为产业集群化是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
和国外研究相比较,国内的创意产业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同样也是处于探索阶段。
本文对上海创意产业区的兴起、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政府和其他城市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3 上海创意产业区的兴起上海创意产业区的最初发展是起源于都市产业结构调整[8],2000年上海市政府提出“两个优先”的发展方针,促使中心城区的老工业向郊区转移,搬迁过后,中心城区的这些拥有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工业历史的老建筑闲置下来变成了“工业废墟”,如何使得这些被现代化“抛弃”了的老厂房、老仓库得到重生,成为政府急需解决的难题。
正值此时,国际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有持续发展潜力的新型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而较早自发集聚的春明创意产业园(M50)在上海打开先河,因为有艺术创意单位的入驻逐渐引起了国际艺术创作者的关注,无意间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声名远扬,于是政府开始有意识的通过市场机制改造老工业建筑,并吸引创意企业入驻[9]。
由此,上海创意产业区开始在中心城区的老工业基地上逐步发展起来。
4 上海创意产业区的发展现状分析4.1 上海创意产业区的发展态势近年来,上海市经委在顺应创意产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和上海自身的特色,积极策划推动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目前将其主要界定为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五大类,涉及38个中类和55个小类行业,其中设计、动漫和网游将是未来的发展重点。
自2005年4月开始挂牌第一批创意产业区起,发展势头迅猛,规模不断扩大(见表1),截止到2010年5月,经全市认定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共有81家,总建筑面积250万m2左右,入驻企业超过6110家,从业人员11万余人,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产业增长速度,均位于全国前列。
创意产业已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副秘书长潘瑾认为,“如果说2005年是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掀开新篇章,那么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则奏响新乐章,契机就是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和上海世博会召开”。
2010年年底上海将建成100个创意产业集聚区。
4.2 上海创意产业区的成长过程2005年4月到2006年11月,上海市政府先后共授牌四批创意产业区(共有77家,因有2家未建成,暂时撤牌),集中分布于城市中心区域,该区是被现代化“抛弃”了的地区,空间大、租金低、交通便利,而且集中有画廊、博物馆、展览馆、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
上海创意产业区的分布范围不断增大,尤其在高校周边形成典型的集聚圈,大学与产业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9]。
下图是各批授牌产业区的空间分布图(灰色部分表示产业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
第一批创意产业区于2005年4月授牌,共18家,集中于静安区、卢湾区和徐汇区,在各个区内分布较为零散,没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15家是源于对老厂房、老仓库和老洋房的改造,属于旧场改建型;起初是艺术人士的自发聚集,选择这里源于租金低、空间大,后期政府开始顺势引导。
第二批创意产业区于2005年11月授牌,共18家,分布重心转移,只有徐汇区增加了4个,新出现的杨浦区和虹口区各有4家创意产业区;其中一半依然是旧场改建型,而像天地园、逸飞创意街、海上海等都是新建园区,东纺谷是利用原有科学研究院的资源进行升级改造而成。
第三批创意产业区于2006年5月授牌,共14家,基本沿袭前两批形成的产业区范围内分布和发展,集中于长宁区和虹口区;除了数娱大厦是新建园区,还有尚都里属于古镇改造以外,其余部是老厂房改造;在政府的推动下,由企业、房地产投资商、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
第四批创意产业区于2006年11月授牌,共27家,分布范围也明显扩大,不局限于内环线,而是逐渐向外扩展;用地来源多样化,不局限于老建筑改造,而是兴建一些产业区,或在原来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改造而成。
4.3 上海创意产业区的发展特点上海是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它是在政府的推动下由艺术人士、科研机构、高校、投资企业、开发商等积极参与发展起来的。
上海创意产业区的发展特点主要有: 第一,宏观导向上,政府积极推动和引导。
创意产业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创意氛围的形成,而政府在营造创意氛围的政策制定上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一开始就深深打上政府的烙印,上海市政府为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服务作用。
2005年上海创意产业“十一五”规划把创意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具体的措施以促进其发展,如每年出版和发布《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等;上海市政府还先后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上海创意产业协会”等机构,策划推进了一批创意产业区的建设;上海市政府加大了对创意产业区的政策税收优惠、补贴资金和文化扶助,尤其对一些新改建的创意产业区实施工商、税务优惠和加大扶持力度;2004年,上海市出台了国内首个地方性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5年,上海市经委还启动了“1122”知识产权发展专项,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第二,发展路径上,依托于老工业建筑进行开发,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全市创意产业园区有三分之二以上是通过保护性开发老厂房、老仓库和老洋楼等老建筑而来的。
通过设计师的设计和改造,在保护老建筑同时,为其注入新的产业元素,使老建筑成为新产业发展的摇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影响和带动了周边的发展,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功能。
第三,对外交流上,社会服务平台逐步完善。
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于2005年1月正式挂牌运行,提供了七大服务平台:一是网络信息平台。
该中心已与全球20多个创意机构网站链接,及时发布国际行业动态、整合网络资源、提供网络信息服务;二是投资咨询平台。
该中心开发运作的中国设计网,是专门为创意设计企业和个人提供信息、交流、展示、交易等的中介服务平台;三是知识产权平台;四是人才培训平台。
与高校、企业联合办学,定向为企业培养创意产业人才。
五是展示交易平台。
该平台主要由上海创意之窗、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和几十家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展示活动为主。
六是研发设计平台;七是国际交流平台。
目前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业机构建立了合作联系。
5 目前出现的问题和对策5.1 出现的问题上海创意产业区的雏形是由艺术人士自发集聚形成的,大多是租金低、空间大的老厂房、老仓库。
随着政府对创意产业扶持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和房地产开发商开始介入,随着上海创意产业区数量的迅猛增加,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5.1.1园区多而杂,没有严格的管理机制,不利于打造品牌上海创意产业区的数量在急速增加,但缺乏科学的规划管理和明确的定位,入驻企业的行业性质杂乱,没有形成园区特色,违背了创意产业聚集发展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