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前的准备工作。 (1)
(一)了解合同签订的背景 (1)
了解客户的意图和客户的忧虑 (1)
合同中度的把握 (2)
二、合同修改方法以及思维模式: (2)
如何修改合同
修改前的准备工作。
(一)了解合同签订的背景
对于了解合同签订的背景有以下好处:合同签订的背景有助于了解合同签订的目的,在了解合同的签订的目的之后就可以更好的抓住对于当事人的有利的条款,从条款中去寻找对于当事人有利的条款和不利的条款,综合考虑合同的签订的目的需要了解合同签订的背景。
了解客户的意图和客户的忧虑
在整个合同修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合同的签订的意图,客户找你修改这份合同到底是为了什么?是想要规避风险,还是要想要获取更大的利益,只有充分了解了当事人的意图才可能更多的核对当事人合同的目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当事人的忧虑,对于这份合同当事人有什么不了解的,有哪些是当事人比较担忧的,做完充分的解释之后才能真正了解当事人的意图。
合同中度的把握
记住四句话:一定要改什么?可以改什么?可以不改什么?一定不能改什么?
充分去理解这些话,把合同中相应的条款列出来,标注上相应的符号,并内心确认一旦这个条款不修改会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利于当事人的后果可能发生?可以改可以不改的条款,先假设改了会怎么样,不改又会怎么样?改了之后的后果对于当事人的有利或者不利的情况是什么。
二、合同修改方法以及思维模式:
(一)合同的“离婚思维”
对于修改合同来说,尝试将合同对方假设为两种人:
1.第一种人即善意但却粗心大意的人,思考对方在合同的整个履行过程当中,在每一个环节当中,可能因为履行过失而造成什么后果,合同当中有无相应的制度安排,给予合同双方挽救补救和控制风险的机会;(对于合同签订的第一种人,没有恶意只是担心合同履行不能的人,他所担心的就是合同是否完备,合同的履行制度是否完善,履行不能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进行相应补救就措施,是否有补救措施就是粗心的人一般希望的所具备的条款,因为他想要有补救条款就足以说明他想要履行,只是怕自己履行不能,所以需要补救条款措施作为自己继续履行条约的情形)作为律师,如果您说面对的当事人是属于这种粗心
但善意的当事人你就需要加入这种履行不能的补救条款,这样子当事人就更容易接受。归纳为一点:这种类型的当时热需要相应的补救条款。
2.坏人即心怀不轨之人,假设对方想恶意毁约,看看在这种前提下合同当中有什么空子可钻,尽量的找到合同空子,你能找到的对方能够找到,你找不到,对方或许也能够找到,所以在这个时候你需要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找到这个合同可以钻的空子,然后制定相应的措施去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是否可以废掉整份合同、是否可以借口签约或履行主体不对而拒不履行或者是否有其他违约行为而可以逃脱惩罚等。有时候,这种逆向思维比你反复看合同更行之有效。总而言之,面对对方当事人心怀不轨,在看这份合同的时候你就需要站在对方心怀不轨的意图上去看待这份合同,去找这份合同的漏洞。
为了强化这种思维,可以和你身边的同事打个小赌,让他扮演合同相对方的角色来寻找你合同当中的漏洞,失败者请吃饭。此外,从律师的角度看一份合同,除了需要考虑如何逐步推进帮助当事人安排交易程序外,还在于重点考虑两个字:平衡,即考虑现有的合同内容和规定是否足够平衡双方的利益和风险,有无遗漏之处;合同整体框架和表达是否达到实质和形式上的严和谐统一等。如何具体实现,可以参考本书上册的“合同写作基础篇”当中的相关介绍。
三、合同范本的选择技巧。
(一)官方范本由政府部门制订的文书模板,基于政府部门平衡合同双方利益的立场,必然会将双方权利义务写得相对平衡,这类文本不
适宜用于双方力量有差异的交易当中,否则容易使优势方白白丧失争取更多法律权益的机会和使劣势方成功交易的机会降低。(适用于双方权利地位平等的情况下)
(二)企业法务文书由企业法务人员起草的文书版本,一般会注重交易程序的操作性,但在文字表达和框架上不够严谨,有些甚至可能判断法律关系错误,所以对于这类合同需要在仔细审查法律关系和用语后才能采用。(适用于程序性较强的合同中,也可以从反面来影射去审核合同的风险)
(三)专业律师文书出自专业律师之手的文书,则文字表达和框架相对严谨,但某些规定可能会过于苛刻、僵化而失灵活,不能很全面和深入地反映客户需要;在某些部分如违约责任,律师可能会过于强调风险而将某些小问题无限扩大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删减或修改很多内容才能真正贴合客户的要求。(注意度的把握)
比较保险的方式是收集客户以前进行类似交易所采用的合同文本,在这些文本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定稿,能够让客户感到习惯性的舒服和能够把握风险,因为人都是习惯性的动物,正如古罗马着名诗人奥维德的名言“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
四、合同修改的程序。
(一)第一次修订:合法性、结构和排版。
合法性是合同的重中之重,在审查合同的时候,要运用以下技巧保证合同的合法性。
1.审查合同法律关系,应当分别审查法律关系当中的主体、客体
和权利义务内容,有无违反国家强制性规定之处,具体如下:(1)审查法律关系的追主体:对于法人主要审查公司章程或业执照、批准证书等文件;对于自然人主要审查身份证以及户口册等。
(2)审查法律关系的客体,例如房产证、提单等,审查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指审查客体的权属关系。客体的权属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审查:客体的归属是否符合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是否符合法律强制性规定不得作为合同的客体的规定;客体所针对的签订主体不一致时,相应的主体是否有扶正材料,比如说公司的授权委托书等,签约的主体是偶具备。(客体的权属归属)
(3)审查合同双方的的权利和义务,这个时候需要注意签订合同的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否平等(虽然民法上的合同也通常都是平等的双方,意思自治,但不排除某一方会具有某种商业或者其他的优势地位)所以在审查合同的时候注重了解合同的格式条款以及某些不对等的关系。
2.审查合同的履行程序。
当一个合同签订以后,在保证合法性的前提下,就需要对合同能否履行做一个总结。合同的签订是因为需要得到实施,不能够实行的合同也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合同的履行是合同签订后的重头戏。所以在起草合同或者审查合同的时候就要着重了解合同的履行方式,例如国有土地出让,一般必须履行“招-拍-挂”程序;建筑工程需要到当地的“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心”;国有资产转让,需要到当地的国有产权交易所“进场交易”;中外合资企业股权转让,需要获得原审批机关批准;我国企业对外国企业提供担保的,需要经过外汇管理局批准等。这些程序都将影响合同生效条件和履行程序,因此均应在合同当中作出相应规定。
3.审查合同的生效条件:合同的生效方式有签署生效、批准生效。主要审查的是批准生效这方面,是否有相关的批准手续等等,注意审查不同的生效条件,签署生效、约定条件生效还是批准生效,这是影响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之处,要明确向客户作出提示。例如:国有资产转让的,出售方是否已经取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共有财产转让的,是否已经征得共有权人同意并声明放弃优先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