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实证研究

中国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实证研究

中国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实证研究摘要通货膨胀在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中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原因是通货膨胀过高会给社会造成较高的成本。

本文以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以1996 年第一季度至2010 年第一季度的广义货币供给2M 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同比增长率数据为事实依据研究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分析和推导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及研究假说,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并对数据加以处理,按照“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政策建议—结论”的思路逐步展开,从而保证了研究结论的内在和外在有效性。

在利用单位根检验对变量平稳性考察的基础上,应用协整方法对变量的长期均衡进行分析,应用Granger 因果检验方法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经验性研究。

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互为Granger 因果关系,并结合中国国情给出治理通货膨胀相关政策选择。

关键词: 货币数量论;协整;因果关系目录1 引言 (1)2 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理论研究 (1)2.1 货币供应量的层次 (1)2.2 通货膨胀成因理论 (2)3 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实证分析 (3)3.1 单位根检验 (4)3.2 协整分析 (7)3.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9)4 中国通货膨胀治理的政策建议 (11)4.1 完善CPI体系 (11)4.2 化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物价的影响 (11)4.3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2)5 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1 引言2011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受节日和低温冰冻天气影响,环比价格涨幅为1.0%,是继2010年2月(春节)上涨1.2%、11月上涨1.1%近一年来环比价格涨幅第三高的月份。

由此可见,中国正面临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压力。

本文以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使用1996 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的广义货币供给2M 增长率gm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同比增长率gp 数据对我国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与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以实证研究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因果关系。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使用1996 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的广义货币供给2M 增长率gm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同比增长率gp 数据按照“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政策建议—结论”的思路研究。

2 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理论研究2.1 货币供应量的层次中央银行依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货币流动性的强弱,参照国际通用原则,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将中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划分为以下不同的层次。

0M :流通中的现金,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1M :亦称狭义货币供应量,是指0M 加上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以及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2M :也称广义货币供应量,是指1M 加上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类信托存款;3M :指的是2M 加上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和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其中,1M 流动性较强,2M 和1M 的差额是准货币。

由于1M 与3M 数据很难把握,故本文皆使用广义货币供给2M 增长率gm 来表示货币供给增长率。

2.2 通货膨胀成因理论2.2.1 凯恩斯的通货膨胀成因理论凯恩斯(J.M.Keynes,1936)的理论可简单描述为:货币供给数量的增加促使利率降低,由利率降低引致投资增加,进一步促使国内总需求增加,在到达充分就业使供给无弹性的最后分界点上形成了通货膨胀。

2.2.2 以“交易方程式”表述的货币数量论根据货币数量论,“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即通货膨胀发生的长期根本的原因是由货币供给增加引起的。

货币数量论者持有货币中性的观点,其核心论点可以概括为:物价水平的高低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例变化。

在古典经济学家对货币数量论的逻辑表述上,20世纪初,以费雪和马歇尔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在边际革命的推动下,对古典货币数量论进行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货币数量论的分析框架。

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以“交易方程式”(即费雪方程式)表述的货币数量论。

其交易方程式为:MV=Py其中M表示货币供应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为社会平均物价水平;y 为实际收入水平。

我们对上式可以作一些简单的变化,具体步骤如下: 在方程式PyMV=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ln+ln+=VlnPyM ln然后再对上式两边微分,移项,可得:π-=m+vy式中,π为通货膨胀率,m为货币增长率,v为流通速度变化率,y为产出增长率。

根据此方程式可知,通货膨胀可由三个方面引起,即货币m增长,产量y降低和货币流通速度v加快。

在交易方程式中,费雪指出,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其流通速度v是由社会的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的,在长期内不会迅速变化;同时y决定于资源,技术条件,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也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

因而v和y被视为常量,这样在交易方程式中,价格P就与货币数量M成正比例关系:当M增加时,价格P就会上升。

当货币供应量M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货膨胀就发生了。

这反映在式中就是v和y为常量,通货膨胀率π随着货币增长率m 正方向变化。

显然,通货膨胀产生的基本原因就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3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实证分析在经济理论中,提及通货膨胀必然会与货币供给相关联,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货币供给增长率用广义货币2M的增长率来代表,记为gm,通货膨胀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增长率表示,记为gp。

本文使用1996 年第一季度至2010 年第一季度的广义货币供给2M增长率gm、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率gp(表3-1)进行实证分析。

表3-1 中国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单位:%gm gp gm gp1996Q1 28.26 9.372003Q118.54 0.50 28.19 9.07 20.83 0.67 26.81 7.93 20.67 0.83 25.26 6.97 19.58 2.671997Q1 23.36 5.172004Q119.16 2.77 21.54 2.93 16.35 4.40 19.22 2.13 14.14 5.27 19.58 1.00 14.46 3.171998Q1 15.65 0.302005Q114.17 2.83 14.30 -0.87 15.67 1.73 16.19 -1.43 17.92 1.33 14.84 -1.10 17.99 1.371999Q1 17.82 -1.432006Q117.35 1.20 17.65 -2.17 17.03 1.37 15.32 -1.17 15.46 1.27 14.74 -0.83 15.67 2.032000Q1 13.04 0.102007Q117.27 2.73 13.69 0.10 17.06 3.60 13.38 0.27 18.45 6.10 12.27 0.93 16.73 6.632001Q1 13.19 0.672008Q116.19 8.03 16.75 1.57 17.29 7.7716.36 0.80 15.21 5.2717.60 -0.13 17.79 2.532002Q1 18.25 -0.602009Q125.50 -0.60 14.74 -1.07 28.38 -1.53 16.57 -0.77 29.26 -1.27 16.87 -0.63 27.58 0.672010Q1 22.50 2.20资料来源:赵昕东.《通货膨胀成因分解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3.1 单位根检验在建立关于货币供给量增长率{}t gm 和通货膨胀率{}t gp 的长期均衡方程之前需要先对各序列逐一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各序列数据是否具有平稳性。

一般地,检验一个时间序列t X 的平稳性,可通过检验带有截距项的一阶自回归模型t t t X X μρα++=-1 (1) 中的参数ρ是否小于1,或者说检验其等价变形式t t t X X μδα++=∆-1 (2) 中的参数δ是否小于0。

(1)式中的参数ρ大于或等于1时,时间序列X t 是非平稳的,对应于(2)式,则是δ大于或等于0。

因此,针对(2)式,是在备择假设0:1<δH 下检验零假设0:0=δH ,这可通过OLS 法下的t 检验完成。

在上述使用(2)式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中,实际上假定了时间序列是由具有白噪声随机干扰项的一阶自回归过程AR (1)生成的。

但在实际检验中,时间序列可能由更高阶的自回归过程生成,或者随机干扰项并非是白噪声,这样用OLS 法进行估计均会表现出随机干扰项出现自相关,导致DF 检验无效。

另外,如果时间序列包含有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的某种趋势,则也容易导致上述检验中的自相关随机干扰项问题。

为了保证DF 检验中随机干扰项的白噪音特性,Dickey 和Fuller 对DF 检验进行了扩充,形成ADF 检验,这是目前普遍应用的单整检验方法。

ADF 检验是通过下面三个模型完成的:模型1: 211k t t i t i t i X X X αβμ--=∆=+∆+∑模型2: 0211kt t i t i t i X X X ααβμ--=∆=++∆+∑模型3: 01211k t t i t i t i X t X X αααβμ--=∆=+++∆+∑模型3中的t 是时间变量,代表了时间序列随时间变化的某种趋势(如果有的话)。

虚拟假设都是 0:20=αH ,即存在一单位根。

模型1与另两模型的差别在于是否包含有常数项和趋势项。

实际检验时从模型3开始,然后模型2,模型1。

何时检验拒绝零假设,即原序列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何时停止检验。

否则,就要继续检验,直到检验完模型1为止。

检验原理与DF 检验相同,只是对模型1,2,3进行检验时,有各自相应的临界值表。

一个简单的检验是同时估计出上述三个模型的适当形式,然后通过ADF 临界值表检验零假设原假设0:20=αH 。

只要其中有一个模型的检验结果拒绝了零假设,就可以认为时间序列是平稳的。

当三个模型的检验结果都不能拒绝原假设时,则认为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

这里所谓模型适当的形式就是在每个模型中选取适当的滞后差分项,以使模型的随机干扰项是一个白噪声。

利用Eviews3.1软件分别对货币供给增长率{}t gm 与通货膨胀率{}t gp 时间序列进行ADF 检验,其中检验过程中最优滞后项k 的确定应在确保模型正确设定的情况下,结合赤池信息准则(AIC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