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梗死的CT、MRI诊断

脑梗死的CT、MRI诊断

超急性期(0-6小时) 4小时以内有肯定异常,甚至在30分钟内 即可出现长T2改变。 在T2Flair序列上可见高亮信号; 在DWI上可见高亮信号; 在PWI上可见半暗带。 大血管流空信号消失。
超急性脑梗死
急性期(6-72小时) T1T2值延长,出现占位效应,血脑 屏障破坏,出现强化,(16-18小 时),但强化最明显为24-72小时之 间。 在T2Flair序列上可见高亮信号; 在DWI上可见高亮信号; 在PWI上可见半暗带。
中心坏死,小血管新生, BBB 通透性最大, 所以,可见边缘清楚的低密区,占位效应减退, 脑回状强化明显,继发性出血机率高!!
出血性脑梗死
1天后 出血性 脑梗死 7天后
慢性期或陈旧期(15天以上) 病变区软化、囊变,1-2cm直径的 囊腔约 60 天形成,可有局部脑萎 缩。
2.MRI表现
脑干梗死
脑干腔隙性脑梗死
急性脑干 梗死
脑干 陈旧 性脑 梗死
关于脑缺血性卒中的 影像检查径路的选择
超急性期(6小时以内)CT平扫阴性, 应立即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 T2WI、DWI; 如系大片梗死,应补扫MRA、DTI; 在治疗中患者症状突然加重,首选CT, 排除出血的可能; 排除脑干梗死首选MRI; 陈旧性梗死的定期复查首选CT。
内囊急性脑梗死
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1
T1WI
T2WI
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2
T2Flair
DWI
多发腔隙性 脑梗死(新 旧病灶并存)
关于脑干腔隙性脑梗死
一般不主张用CT进行检查
MRI表现
1.稍长T1与T病灶。 2.呈小片状,小点状。 3.无占位效应。 4.桥脑最多见,中脑次之。 5.梗死灶沿中线两侧分布,病灶极少跨越中线。 6.脑干灌注不足 T2为网状高信号,T1无改变, 治疗后可恢复。


1、对超急性期、急性期的患者要注意应 用 T2Flair、DWI、PWI 等新扫描序列,为 治疗明确方向和争取时间。 2、病程中要注意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和 发展。 3、MRS的临床应用对局域脑区神经元毁 损程度及预后评估有临床意义;
出血性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
慢性期或陈旧期(15天以上) 一般均有软化及囊变, T1T2 值最 长,脑回状强化消退,局部萎缩。 T2Flair及DWI有助于鉴别新老病灶。
陈旧性脑梗死
二.脑栓塞
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 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 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 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支循环不能代偿时, 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 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约占脑卒中的 15% — 20% 。急性 期病死率为 5% — 15% ,多死于严重脑水肿 引起的脑病,肺炎和心力衰竭等。脑梗死 容易复发,10%—20%在10天内发生第二次 栓塞,复发者病死率更高。
1.CT表现
具有一般脑梗死的 CT 表现,常见 梗死区出血,有高密度影。 具有多部位梗死灶,但出血往往 只有1-Βιβλιοθήκη 个病灶。急性 脑栓塞 2小时
1周后
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
2.MRI表现

具有一般脑梗死的长T1T2征象, 在高场 MRI 中,约 50% 可见出血性梗 死,多灶性,急性期由于血红蛋白内的 正铁血红蛋白比较完整,故呈短 T1 短 T2 信号; T2Flair、DWI 上可见高亮信号, PWI 上可见半暗带,并可鉴别新老病灶。 梗死区多在大脑中动脉远端皮质支, 如病灶呈扇形,是栓塞的特征 临床上有可能查及栓子来源。
急性期(6-72小时) 脑沟变浅,脑回变宽,脑室受压, 组织界面不清,出现低密区(约见于 80%的患者); 小于2cm2的病灶有时仍难以发现
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
亚急性期(72小时-10天) 大片低密度区,占位效应最重, 可发生脑疝,可出现边缘强化, 可有继发性出血。
稳定期(10-15天)
急性脑栓塞
急性脑栓塞
左侧大脑后动脉脑栓塞
三.腔隙性脑梗死
脑部深穿支动脉受累, 腔隙灶的直径 0.5-15mm,但5mm 以下 最多见;
1.CT表现
阳性率49-92%
基底节区等部位有斑点状或类圆形低密 度灶; 在急性期 CT上的低密度区包括新鲜的梗 死灶与水肿,一般认为梗死灶比低密度区 小一倍; 有报告指出用 CT 灌注成像最早在 12 小时 即可发现病灶。
急性脑梗死
急性小脑梗死
亚急性期(72小时-10天) 占位效应明显,T1T2值长可有继 发性出血,可见脑回状强化(此时 梗死灶已为不可逆性)。 DWI上的高亮信号开始衰减。
多发腔隙性 脑梗死
稳定期(10-15天) 梗死中心 T1T2 值更长,占位效应消 退,梗死区出血率高达44%。 加强影像监控诊断的重要性(大片 出血常导致死亡)。
脑梗死的CT、MRI诊断


张经妮
2019.04.03
脑梗死的临床分期
超急性期:0~6小时(其中0-2小时为即刻)
急性期: 6~72小时 亚急性期:72小时~10天 稳定期: 10~15天
慢性或陈旧期:15天以上
一.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1.CT表现:多表现为片状梗死 超急性期(0-6小时) 病变区早期细胞毒性水肿,含水量 增加1~2%,CT检查阴性; 高分辨率CT,偶可见脑沟变浅,一 般平扫为阴性。 CT 灌注成像,半影区内呈过度灌注 梗死核心为低灌注(50%左右)。 在排除出血后尽快MRI检查。
放射冠、基底、丘脑腔隙性脑梗死
2.MRI表现
比 CT 优越,已是神经科、放射科的共识。 有文献报告,平均比CT提早7小时显示小 于5mm的病灶,呈长T1与长T2信号。 显示病灶的数目多于CT。 是诊断脑干腔隙性脑梗死最可靠的方法。 DWI的应用提高了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现率 (时间、病灶范围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