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浅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境与出路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082姓名: 杨盈盈学号: 2008221037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学年论文教师评阅表浅谈大学生创业的困境与出路摘要:近几年,大学生创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政府也出台政策来予以支持。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解决创业者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能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同时也能带来社会经济效益。
但是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大学生本身的能力问题,社会经验欠缺,对行业的把握,创业环境不理想,政策实施不积极,高校创业教育的缺乏等因素使得大学生的创业现状不太乐观。
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对如何解决做出了简单的思考。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热门话题。
高校扩招以后,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
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很多大学生人为“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在就业的高峰,一岗难求的时期,给自己寻找另一个发展空间,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并且得到社会认可,同时也为自己带来更好的经济收益。
我国政府也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支持,希望能够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较好的环境。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发展及其现状(一)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大学生能够成为创业大军中的特殊群体,其原因在于大学生有着突出的的优势。
其一,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在大学期间,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着较系统的掌握,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其二,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有对传统观念及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
其三,大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激情,并且精力充沛。
他们渴望成功并且愿意为之努力。
不惧失败,敢于尝试。
(二)大学生创业的发展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受到全球性学生创业热潮的波及,大量的高校学生投身其中。
在我国,1998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竞赛”的举办聚集了清华、北大等高校学生的创业计划,引得各大媒体关注,激起了无数大学生的创业理想,掀起了全国大学生的创业风潮。
而1999年第二届创业设计大赛中,多个小组在清华科技园注册公司是真正意义上创业活动的开始。
到2000年初,国家教育部宣布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对大学生的创业热潮起了推动作用。
在这一时期,学生创业处于一种狂热的状态。
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过于简单,对其前景的期望也过高。
当时,多数学生仅凭借一股激情便希望取得成功,显得过于理想化而不切实际。
在最初的狂热之后,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逐渐变化。
激情依旧的同时理性增加。
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经历了挫折与失败,也冷静地思考。
认识到了创业的艰难,意识到创业不仅要拥有热情,同时也需要诸多如资金、适当环境等的因素。
此时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一改过去盯住高科技行业不放,企图一鸣惊人的想法,表现的更加务实。
不论是对行业的选择,还是对创业时机的把握以及对创业风险的认识,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学生的创业心理在逐步成熟,大学生的创业状态也朝着平稳健康的状态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至今,大体呈现出较为健康的状态,其所受到的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
近几年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仍然热情不减,但是真正付诸实践的却并不多。
对部分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显示,仅有小部分学生认为自主创业不可行,对其持反对的态度,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创业时实现理想的途径,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2010年7月,人民网以“大学生自主创业”为题进行的网上问卷调查,有关数据表示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网友中超过三成网友表示毕业后将选择创业。
其中,13.5%的网友表示想创业并且会付诸实践;18.4%的网友表示会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再创业;而66.5%的网友则表示不想创业,希望能找到稳定的工作。
8月,一项有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披露,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率只有1.94%,同时,根据同年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低,成功率也比较低,只有2%—3%。
教育部较近的一项报告也显示:全国97家较早的学生企业赢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公司,五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来。
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可以用“愿望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这句话来形容。
三、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问题大学生创业能够带来许多的机会,但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存在着创业率低,成功率低等问题。
这些状况表示,大学生创业的道路上,还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1、创业意识不足。
大多数学生虽然觉得创业时不错的选择,也能够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
但是他们同样希望毕业之后能找到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而承担较小的风险。
在两者之间,更为容易实现的后者被选中的机会就大得多。
2、创业中的学生社会经验不足。
在学校的学习,多数属于书本知识,而实践的机会很少。
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上过于缺乏。
3、对创业的理解过于片面,心态不够成熟。
现在还是有许多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将创业理解为新颖的概念或是创意上,而没有形成系统可行的周密的计划。
同时创业的大学生往往存在着急于求成的问题,总是希望能够很快的取得成功,而忽略了过程的复杂和困难。
4、个人能力的欠缺。
包括个人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进行创业,对创业者的要求很严格。
创业这要能够准确分析风险;有精准的眼光,把握行业情况;对市场进行深入了解,。
同时要善于与人交往,具备一定的组织领导才能,懂得灵活变通。
在创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这要求创业这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所遇到的困难。
(二)外部环境的原因1、资金不足。
大学生创业中,资金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没有足够资金,是创业过程中常常遇到的困难。
资金不足,往往能够使好的想法难以实施,错失良机2、家庭观念的影响。
许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于传统。
他们认为最好的选择是毕业之后找一份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风险低,收入丰厚的工作,能够稳定的发展,而不是去创业吃苦。
3、缺乏良好自主创业的环境。
虽然大学生创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是在某些地方政府或是相关的单位及高校对这些政策的实施并不积极,并没有将政策落到实处。
(三)高校的创业教育的不足。
近年来,各高校逐渐意识到学生就业与创业的重要性,但是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普及。
即使开设了相应课程,也是以理论教育为主,没有加强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
四、解决大学生创业艰难问题的几点对策(一)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我国政府针对大学生创业困难的相关政策存在着实施不积极或不彻底的情况。
其原因有相关部门的懈怠,也有政策本身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政府在出台政策之前,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以期政策能够更符合实际情况。
减少限制,降低门槛,简化程序。
同时督促各部门切实的事实,不让这些政策成为空谈。
(二)加强高校的创业教育1、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还是较为传统的模式。
理论与实践脱轨,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这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特别是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就显得不足。
因此,高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及时转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对实践的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毕业生创业缺乏足够的经验。
他们对市场的把握失准,对创业过程认识不足,对风险与机遇的分析不够彻底,这些都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而影响成果。
针对这些情况,高校教师需要适当加以引导。
培养学生必要的业务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及交流学习的机会。
(三)创业者加强自我能力的深入培养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我的在学习。
在实践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最有用的,不论是在工作能力上还是在社会交往上,都能使自己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同时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的补充。
这样才能够使自己跟上发展的速度,以取得期望的成果总结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付出了努力,但不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这是非常的复杂并且十分艰辛,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有精准的眼光,能够抓住机遇,善于积累经验等等。
大学生创业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这条路想要走的顺利,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也离不开学校,社会以及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扶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1] 吴莉,段金龙.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困境及路径选择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第24卷第1期[2] 付有良大学生创业的困境及对策思考民族论坛 http:/[3]史祎大学生创业率不足2% [4] 申亚欣张晶晶“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查大学毕业生3成想创业人民网/GB/12072097.html[5] /view/9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