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研究

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研究

1 引言1.1 研究的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生鲜冷冻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产品质量和新鲜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代人饮食倾向于快速化、多样化、绿色化,保鲜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热点。

人们不但要求食品种类丰富多样,配送及时迅速,还要求食品质量新鲜、安全、无污染。

为了提高食品行业的竞争力,保证食品高度新鲜、营养和安全,满足顾客的需求,食品冷链物流应运而生。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共同构成了农业再生产的有机链条,任何一个环节缺失或不畅势必影响农业的健康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产品全面短缺的时代已经结束,并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过剩,而农产品流通不畅日益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迫在眉睫。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加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立,以及粮棉等重要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和贸易自由化程度得以快速提高,对现代农产品物流产生了内在的需要,如何加快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新热点。

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自20世纪30年代兴起,经过70余年的发展历程,迄今已经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储藏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

我国作为农产品生产大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 5%、15%、23 %,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 %~30%、12 %、15 % 。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全国现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的广泛推广,推动了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

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然而,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的不足。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由于冷链的问题造成约有 1 200 万吨水果和 113 亿吨蔬菜的浪费,总价值在 100 亿美元左右,其数量足以满足数亿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

国务院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中反复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

一些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先后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2010年6月,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正式印发,更是将农产品冷链物流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1.2 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方法、内容、目的及意义1.2.1 研究方法及内容本文针对上述现状,以系统理论、循环经济的观点借鉴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和他人实践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

在具体的研究撰写过程中,还运用了归纳演绎、对比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综合分析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内容共有三个部分,其中包括7个章节。

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两章的引言和理论研究概况,即简述研究的背景、方法、目的和意义;介绍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本理论研究现状、不足之处和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包括三至五章:对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概述与剖析,同时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全方位、多层次比较分析,为发现与解决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

第三部分包括六至七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功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与探讨。

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众所周知,农产品商品关乎国计民生,其质量的高低和流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心凝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

那么如何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切实保证生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而本文研究之所以选择农产品冷链物流,也正是因为它具有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

从宏观上说,在我国由于完整独立的农产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农产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

另有数据显示,我国果品种植面积已占世界果品种植面积的18%,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蔬菜种植面积占世界蔬菜种植面积的35%,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

但是,由于我国果蔬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造成果蔬采后腐损严重,物流成本高。

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从微观上说,农产品冷链涉及到千家万户,十几亿人民的身体健康,通过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给人民的生活水平带来提高。

尽管近年来冷链物流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冷链物流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是,大部分的学术研究集中在对我国目前冷链物流发展的状况的研究上面,缺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比较。

因此,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程度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总结出我国在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2 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理论研究2.1 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理论的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逐渐展开,目前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对冷链物流的基本理论和现状问题的分析。

孙明燕等(2007)在《冷链定义浅析》一文中针对国内学者提出的冷链定义做出了比较分析,分析了定义提出的背景和内涵,理清了冷链定义间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对欧洲、日本和美国的冷链定义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冷链定义。

张月华(2008)在((HACCP监测下的鲜活品冷链物流的技术创新》一文中对鲜活食品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原理进行了阐述,对相关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及阐述了其实用性。

张瑞夫等(2008)在《基于温度的冷链物流系统研究》一文中对温度在冷链物流中的作用和绩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温度的对冷链物流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范梅华(2008)《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和对策》,分析了我国与国外冷链物流发展情况并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对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的建议。

付建华等(2008),葛烨、杨红(2008)分别在《我国果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及对策》及《新疆兵团大宗林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中针对果品的冷链物流现状进行了分析。

吴稼乐等(2008)在《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就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定义、特点和目前我国实施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作了阐述,建议加快形成冷链物流龙头企业等六项机制。

2.2 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理论的研究现状在欧洲,欧盟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冷链定义。

欧盟组织发起了由欧洲多国参与的AAIR(Agriculture and Agro-Industrial Research,农业和农产品工业研究)项目。

该项目提出了冷链定义:冷链是指从原材料的供应,经过生产、加工或屠宰,直到最终消费为止的一系列有温度控制的过程。

冷链是用来描述冷藏和冷冻食品的生产、配送、存储和零售这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操作的术语。

美国的冷链定义是在二战后物流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由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提出来的,它指出冷链定义为:“贯穿从农田到餐桌的连续过程中维持正确的温度,以阻止细菌的生长”,这个描述基本就接近农产品冷链物流。

日本是二战后从美国引进物流思想的同时引进冷链定义的,日本权威性很高的明镜国大辞典对冷链的定义为“通过采用冷冻、冷藏、低温贮藏等方法,使鲜活食品、原料保持新鲜状态由生产者流通至消费者的系统”。

冷链物流定义提出后,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冷链的研究逐步趋于成熟,并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食品冷链体系。

近年来,美国等国家开始更多地研究冷链物流的标准化问题。

Tom Kozenski和Jeff Behn在“WMS Systems Heat Up the Cold Chain”一文中分析了仓库管理系统在冷链物流中的作用。

Neil Shister在“Managing The Global Cold Chain”一文中指出了管理和技术在冷链运输中的重要性。

William J Hudson在“Global Alliance Strengthens the Cold Chain Links”一文中强调了冷链协会在冷链系统建设中的重要性;Carol Casper在“Safety Stars With Temperature Control”一文中指出了温度控制在冷链运输中关键作用。

Hallie Forcinio和Christopher Wright在“Cold Chain Concerns”一文中指出了冷链运输不仅可以使被运送的物品保持在恒定的温度状态下,并且冷链运输可以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

3 比较研究法的概念及种类目前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主要指美国、日本以及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相比,还处于一个相对欠发达的地位。

如何通过有效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一直是学术界和企业实践中关注的重点。

关于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比研究的文献也有不少,但是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上,并没有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等因素下并不能直接将国内外的相应要素进行直接比较,这种“比较研究”其实只是进行简单的比较,往往难以进行真正的借鉴。

比较研究法在科学研究中广泛运用而且具有极高的价值,《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辞典》解释说: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

比较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教育之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