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城墙 解说词

南京城墙 解说词

解说词
第一幕:2007年九月十日,察哈尔路西延工程正式竣工通车。

实施察哈尔路西延工程,须穿明城墙而过,这在当时的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现在,城墙上新添了四座拱门,最为抢眼的就是新建的“华严岗门”。

据了解,这座新城们是在明城墙坍塌缺口处修建的。

一方面被改造成察哈尔路西延工程的通道,另一方面也被改造成完整的城门。

那么为什么一个简单的修路工程会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关注呢?这就不得不说说明城墙也就是南京城墙的巨大历史文化价值。

第二幕:南京城墙位于江苏省南京市。

是根据地理条件和军事防守的需要而建造,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城是明初的都城,以雄伟壮观的明代城垣建筑闻名于世,是举世公认的第一大城。

南京城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长96里,实测33. 65公里,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不仅是我国现存古代第一座大城,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也是首屈一指。

它东傍钟山,西据石头,南凭秦淮,北控后湖,公元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听取朱升“高筑墙”的建议,始筑都城垣,至1386年竣工,前后达21年之久。

建筑规模宏大,城基宽14米,高14-21米,有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城门13,其中聚宝、三山、通济3门最为壮观。

城垣用巨大的条石砌基,用巨砖筑成,十分坚固。

现存的21. 351公里城墙,虽已历经600年风雨,仍巍然无恙。

近年已陆续修复中华门、台城等段,并建南京城垣博物馆,成为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

第三幕:城墙的建造因各段所处地形和位置不同,采用的建筑结构也不同。

南城及东西城的南段,面临平原和河流,无坚可守,除以河为堑外,城墙建筑最为坚固。

墙内外壁表层用大块条石砌筑,里层填以巨大的块石,形成各厚3米左右的内外墙体,均用糯米汁加石灰灌浆。

内外墙之间再填以黄土、片石,隔层夯实。

某些地段,也有在条石砌筑的内外墙体之间全部用砖砌筑,或以砖、黄土、乱石夯填的做法。

北城及西城的大部分地段,倚山临湖,地形复杂,城墙结构比较简单。

或者全体用城砖砌筑,墙体较为单薄,或者在砖筑的内外墙体中间夯填黄土块石。

东城的部分地段,城墙外壁用条石砌筑,内壁用砖砌筑,中间夯填黄土、乱石或碎城砖。

一些特殊地段又有特殊作法,例如朝阳门附近及狮子山地段,依山而建,仅在外侧修筑砖石墙体。

石头城一带,下部利用原有的陡峭石壁,仅在山顶上加筑很矮的砖墙。

城墙顶部的一般作法是在厚1~2米的由桐油和黄土拌和的夯土层上面再平砌数层城砖。

顶部边沿设有石质流水槽和伸出墙外水槽。

第四幕:正阳门、朝阳门和太平门,分别位于环绕皇宫的南、东、北三面京城城垣上。

其中,正阳门为皇宫南北中轴线的最南端,是外国使臣赴京朝觐入城必经之正门;而太平门外玄武湖之滨,则为1384年朱元璋设置的主宰刑杀大权“三法司”之所在。

神策门,是所知的南京城墙唯一的传统形制的外瓮城。

有趣的是神策门外瓮城与聚宝门内瓮城几乎在城市同一条南北中轴线上,这一
南一北、一大一小、一内一外的不同形制的瓮城,是明南京城墙建造中继承与创新的例证之一。

金川门、钟阜门、仪凤门和定淮门四门,位于南京城垣的西北角,濒临长江,是抵御江北进犯南京城的重要门户。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率“靖难之师”渡江南下,如果不是李景隆、谷王(蟪)在城内策应,打开金川门迎燕师入京,恐怕朱棣当时难以顺利进城,很快就能登基称帝。

坚固而形制各异的城门,是南京城墙绚丽多彩的一章,建造者设计思想的生动体现。

城门的设计与建造,在充分满足城门防御能力的前提下,极力追求城门建造艺术上与恢弘雄伟、形制独特的南京城垣主体协调,达到浑然一体、相映成趣的效果。

第五幕:2007年1月22日,瑟瑟寒风中,中华门前晨报发起的“纪念朱偰诞辰100周年”签名活动现场气氛火热。

晨报“人文南京”刊出了“纪念朱偰诞辰100周年”的连续报道,回顾朱偰先生保护城墙的壮举,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朱偰,支持给朱偰先生塑像,此前晨报在中华门城堡前组织了读者签名活动。

他们表示,对朱偰先生的护城壮举都非常钦佩,如今的南京城墙大部分完好保存下来,朱偰先生功不可没,然而在明城墙有望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今天,南京却没有一处纪念朱偰先生的场所,太不应该。

(采访部分)
第六幕:南京明城墙在砌筑中,对不同地段采取不同质地墙体的处理方法和特殊粘合材料。

南京明城墙的防、排水系统科学适用,功能包括城垣自身防、排水和对城区的防、排水两部分。

南京明
城墙,据初步估算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

为了确保建造南京京师城墙的城砖烧造质量,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多则70余字,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也是城墙坚固的原因之一。

第七幕:如今在古老的南京城墙与现代化的南京城和谐共处的状况实在令人欣慰。

在高楼耸立的时尚之都,古老的南京城墙想一个历经的沧桑的老者,低低的向世人诉说沧海桑田的变化。

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如何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城市现代化的关系,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