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课题
开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与思考课题主持人:廖雪霞
所在单位:五华县大都中学
填报日期:2016年9月18日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对微课的定义是: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一般人对微课的误解是易把它理解为课堂实录片断,以为微课就是一段短小的教学片断。
其实不然,用黎教授的话来说,微课不是“瞎子摸象”,只看到局部,而应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微课制做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PPT,可以用手机录像,也可以用各种录屏软件录制。
微课的生命力在于创意,没有创新的微课完全失去了微课的意义。
微课要突出“微”以“微”见长,其长度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
翻转课堂:这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我理解的翻转课堂核心理念是课堂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翻转。
在我国最提出“先学后教,以教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是江苏洋思中学。
推行新课改,教师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向动态的研究者、学习者转变。
只有翻转了课堂才能真正实现教师角色转变。
所以说课堂翻转与其说是课堂教学方式的反转,不如说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翻转
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从在线学习环境下符合自主学习的微课本质特征出发,探讨微课的特征,设计与制作,管理与评价等,探析应用微课对课堂教学带来一系列变革,从而构建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翻转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推动学校教育教与学的课堂结构的变革。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正在引起一场史无前例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
本课题将探讨微课与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的双重变革,深入微课对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微课将更加充分满足学生及教师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促进教育教学创新的同时极大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
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
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
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我们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
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我们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我们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往往会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
小型讲座的美妙之处是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我们能及时的给予指导。
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我们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
我们在教室内巡视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发展起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
它确实是神奇的观察,使我们对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探讨充满了敬畏。
当我们尊重学生们的这种方式,他们通常会作出回应。
他们开始认识到,我们在这里,是在引导他们的学习,而不是发布指令的教师。
我们的目标是他们成为最好的学习者,并真正理解我们课程的内容。
当我们在学生身边和他们一起掌握概念,他们会以他们最好行动来回应。
我们认为关键是让学生确定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争取完成任务。
因此我们着力于把课程变成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完成繁忙的工作。
3“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与家长交流的内容。
大家都记得,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安静的听讲,行为恭敬,举手回答问题,不打扰其它同学。
这些看起来是学习好的特征,我们回答起来却很纠结。
因为在我们翻转课堂后,在课堂上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重要的问题。
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学生为什么不学习有无数的理由:他们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吗?他们个人问题干扰他们的学习吗?或者,他们更关注“在学校玩”,而不是学习吗?当我们(家长和教师)可以诊断孩子为什么不学习时,我们就能创建一个强大的时刻来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
略研讨等经验交流会,分析总结,设计出优质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5)撰写阶段课题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实验结束阶段:(2017年6月—2017年11月)
1)对实验对象进行与实验初期同样内容的问卷调查。
2)对实验对象进行与实验初期类似的英语综合能力测试。
3)对实验初期同样的50名学生与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座谈。
4)与实验初期同样的20名学生进行个人访谈。
5)完成研究报告及研究论文。
八、课题经费筹措及管理
1、人力保障:以课题组为核心,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与校内外教师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形成优势互补的研究队伍,课题组成员有参与区市级课题研究的经历,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兴趣。
2、组织保障:以校长为领导,以学科组为实施单位,建立上下一体、内外结合、协作攻关的研究组织;研究是以课堂教学实践、反思总结等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草根化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参与人员和时间都有保障。
3、物力保障:学校为课题研究自筹经费,并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信息资料、实验研究对象等,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
4、制度保障: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每月组织教学研究课或观摩课,在教学中尝试。
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探讨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
每学期举行一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论坛,收编教师优秀论文集并组织投稿。
九、预期成果
1、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参加英语教学论文评比,并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2、课例在区级以上教学研讨会上上观摩课,编印教学设计和案例,并保留教学实录的影像资料。
3、结题报告5000字左右,通过专家评审,力争在县、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