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盛元小学马学梅
众所周知,说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交流方式。

说能促进听、说能力,也能提高写作能力。

可见口头表达能力在四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现在的很多学生,他能读会写,但到生活实际中来,就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这就是所谓的“哑巴英语”。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说会道”,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工作实践中,我努力尝试用以下方法去解决这一难题,力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首先,“全神聆听,正确模仿”打下语音语调的基础,对于缺少语言环境的大多数中国小学生,听是他们获取英语知识,纯正优美的语音语调的唯一途径。

学习发音,首先让学生听磁带上正确、纯正的发音,在听清和听懂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有信心去用英语交流,同样也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的进行,在听磁带的基础上,听老师的发音。

如我在教学中教新单词和句型时,首先是让学生听磁带,先听后说,说的不准确时,再反复的去听磁带和听老师的发音。

听了正确的发音后,下面就是要模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鹦鹉学舌”。

在我们教学中,很难有真实的情境,只有通过模仿才能体会在一定的情境中,需要什么样的语音语调。

如教学六个单词:tired, ill, hot, cold, hungry, thirsty 和一个重点句型:What’s the matter? I’m…。

在学习新单词和句型时,我首先让学生安安静静的坐好,保证课堂的安静,在此前提下让学生竖起耳朵,全神贯注的听磁带里的发音。

学生要做的仅仅是听,不要发出一点的声音。

我一般会让学生听上三遍,如果没有听清楚,可以再放几遍给学生听,直到听清楚。

听完磁带后,再让学生听我的发音,进一步给学生加深单词的发音印象。

听完后便是模仿发音,我说:“What’s the matter?”,班级里最活跃的张伦捂着自肚子,弯着腰,模仿磁带里听到的句子,有气无力说:“I’m hungry.”另一个学生做出咽口水的表情,好象看见很多好吃的食物,急不可待的模仿说:“I’m hungry.”小胖子张鹏把一支铅笔当做温度计放在嘴巴里,一只手摸着自己的脑袋,半眯着眼,一喘一喘的说:“I’m ill.”班级里顿时炸开了锅,看着这些小演员,语音语调模仿的那么形象,我笑了。

在教学中除了可以让学生听和模仿磁带的发音,我还会给学生放英文碟片,让学生去模仿碟片上的发音,模仿片中的人物对话,既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英语,也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水平。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培养他们乐学、想学、会学的学习品质。

一、突出生活情境创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存在和使用的环境, 这一环境是自然形成的, 独特的, 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母语的基本准则。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我们同样要坚持生活化策略: 一是要突出英语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的应用。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用英语口语交际, 从最常用的打招呼入手, 不仅易于培养习惯, 更能养成一种礼节。

如:“Hi”,“Morning”,“How are you?”,“Good- bye”, 在说话时还要带上手势。

二是要不断创设课堂教学生活情境, 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交流需要, 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同时还要教育学生, 将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到日常生活中去, 不仅要课上让学生学习英语, 在课间用英语交流, 让学生在平时的多听多说中, 灵活运用英语。

三是创造良好语言学习环境, 学校、家庭和社会要积极配合。

教师和家长要尽可能在学校课堂内外及家中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要利用电脑、电视、幻灯、录音机等现代化的设备, 让学生全面接触适合他们学习的语言材料。

家长要和学校配合, 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起到帮助、督促的作用。

家长可在孩子们学习之余, 给他们播放英文版的VCD、DVD 影片, 让他们多听英语歌曲、观看电视英语频道的节目、收听网络或广播里纯正的英语新闻报道等等。

学校还应注意在校园和教室里,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英语氛围: 可在校内设置英语标示语、开辟英语专栏、书写英语祝福语、设立英语角等; 也可在教室里张贴英语课程表, 开辟英语园地。

二、突出人际交往应用, 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已经提示出教学是一个交际的过程,即教学的本质在于师生双方之间交流思想、情感和信息, 从而达到师生的视域融合。

小学英语口语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 就更离不开这一交际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应努力使课堂教学交际化。

第一, 要强化英语组织教学、师生交流的意识, 即: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少说甚至不说汉语, 有时到了非要用汉语才能表述清楚或让学生明白时, 可以借用肢体语言、图片、眼神等方式, 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甚至是对老师提出某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要求时, 也要让学生应用英语。

发学生无法用语表达自己的意图时, 教师应予以帮助, 以保证使教
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现实的英语交际过程。

第二, 针对小学生爱说、爱动, 善于模仿, 有强烈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的特别, 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将课堂教学的语言材料重新组织, 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对话、叙述和表演, 边学边练、学用结合, 使所学语言材料能够在运用中获得巩固和提高。

例如, 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一种游戏过程, 通过游戏角色表演( role- play) , 将学生所学的对话或课文让学生分扮各种角色进行表演, 在表演中进行语言的交际训练。

三、突出活动激趣作用,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此优势就在于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 我们坚持以课本为中心, 从课文材料拓展, 选择有趣味性、有挑战性的内容, 通过创设情境, 运用模拟与角色扮演、小组辩论、故事改编等形式, 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 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的视、听、说多种感观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主要活动形式有:
(1) 模拟与角色扮演。

学生根据对话内容, 采用小组形式, 分角色扮演。

表演的内容可以是课本上的情景对话, 或是由课本上的话题拓展的对话, 或是自己设计的同一话题情景对话; 一些有趣的故事也可由学生改编成人物对话, 然后分角色模拟表演。

模拟表演的运用, 拓宽了课堂教学的视野, 使学生将外语学习与社会各方面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弥补了学生不能经常走出课堂到社会上去学习的某些缺陷。

(2) 小组辩论。

辩论多指4 人活动, 学生就某一话题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组织小组辩论。

学生4 人一组分别起上自己喜欢的名字, 辩论的内容可以是同学们身边的熟悉话题。

学生们首先分组讨论, 整理自己的观点, 然后分组进行辩论, 教学实践表明, 英语课堂小组辩论气氛十分热烈、活跃。

(3) 故事改编。

以课本上的故事情节为基础,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大胆改编故事, 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中同学们思维活跃, 想法独特, 畅所欲言, 会给出故事的多种结局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途径、角度探讨问题。

这种上课方式会使学生们感到轻松自如, 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多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用内心去包容学生的错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正确的教育与惩罚无缘。

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应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的一面,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旺盛活力与潜能。

在英语课上,我一贯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于发自内心的赞赏。

“good!”,“great!”,“you are so clever!”,“good job!”或点点他们
的小鼻子,给予肯定的微笑。

学生从我的举手投足中感受了老师的爱意,我对学生能力的肯定和进步的期待,逐步消除了他们用英语交际的胆怯心理,都渴望再次表现自己,总回将小手自信地举起来。

千万不要因为纠正语言的错误而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否则教师就真正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

对勇于实践的任何创造,我们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

也要明确的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要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幽默,宽容的气氛,让孩子们对任何人犯的语言错误都一笑了之。

我们老师要把学习的快乐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尝到快乐,甘甜。

让我们的孩子快快乐乐地学英语。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活动,我逐渐体会到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给英语课堂带来的活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亦非一日之功。

为了能让学生开口说英语,教师应注重自身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的提高。

另外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练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