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本土化情结的研究

中国本土化情结的研究

第28卷第1期2018年1月安黴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tallurgy and TechnologyVol.28.No.1Jan.2018中国本土化情结的研究陶叶娟(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09)手商要:采用了综述的方法对情结现有研究进行了理论综述,包括中西方对于情结的研究背景和来源。

西方以荣格为代表的情结心理学是对情结最早的理论研究,更多的注重情结的伤痛经历,是潜意识中的一种错综复杂的心境,多伴随着消极的情绪;而中国本土的情结研究,从文化心理学角度被理解为一种深藏在心底的感情,是人们对于情感结点的一种追求、趋从和崇拜,阐述了对恋家情结,恋权情结,大同情结等的研究。

关键词 :情结;中国文化心理学;中西方研究中图分类号:B849:G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采672 -9994(2018)01 -0102 -04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对于中国文化心理学的 研究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学家的关注,其中情结的研 究在中西方都有着不同的追溯,西方对于情结的定 义比我国本土要早,中国的研究更多的在文学作品 上的研究,近些年随着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发展,对 于情结的研究不仅从理论分析中有了新的进展而 且也有了实证研究的积累。

西方的情结心理学从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来追溯,而中国本土的心理学 则从文化心理学的方面来研究。

西方人研究情结 更多地注重的是关于情结的伤痛经历,是在潜意识 里的一种错综复杂的心境,多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但是对于情结消极的影响的渊源在中国的背景下 似乎并不是很适用,人们更多地是把情结看成人与 人之间的联系,而在中国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的联 系多体现一些人情味,所以更多的是偏向于一种积 极情绪,情结被理解为一种深藏在心底的感情,是 人们对于一种情感的结点的一种追求,趋从和崇 拜。

在中国从来不缺少人研究情感,对情感的研究 多在文学作品和诗词歌赋当中,有着中国独特的文 化背景,但是情结是一种追根溯源的情感,是一种 和经历的事情相联系的情感,通过研究希望能够找 到中国文化下人们共有的情感联系并加以分析,这 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当做文化来研究 也可以当做心理来研究。

收稿日期采01-12-26作者简介:陶叶娟(1992-),女,南京师范大学,硕士。

1情结的渊源和内涵在西方精神分析中,荣格曾说:“情结这东西,……是一种经常藏匿的,以特定的情调或痛苦的情 调为特征的心理内容聚合物”(荣格,1991,P.49)西方心理学家认为情结是藏匿于潜意识中的一种 痛苦的情感体验。

荣格是通过联想实验得出“情 结”的概念,将其指代由个人某些隐私事件所引起 的思想和情感的群集(刘立国,2008,. 11)。

情结 往往起源于一种创伤或类似情感打击的事情,这 使得心理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分裂。

作为心理的 裂片,情结多有潜意识的内涵,因此具有自主性。

荣格认为,核心要素主要由两种成分所组成:第 一是由经验所决定,并同环境有因果关系的因素;第二是个人性格所固有,并由个人意向所决定的 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结更多地反映了精神 生活的焦点或节点(刘立国,2008,.12)。

2中西方对于“情结”的研究分析与比较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情结”一词是源自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重要的概 念,多与 有关的 研究都是在 追个人价值取向的背景下进行的。

在中国,情结的研 究还是多半集中在“恋家”“恋乡”“恋权”等将内 心感受放在一个现实背景下的研究。

2.1关于西方心理学中情结的来源在心理学领域,弗洛伊德发现了一种情结,就总第79期陶叶娟:中国本土化情结的研究•103 •是俄狄浦斯情结,比喻有恋母情结倾向的人。

此 外,还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恋父情结,但是由 于后来发现,不是所有的人有恋母或恋父情结。

荣 格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情结,而情结也同时拥有 我们(申荷永,2004),情结会给我们积极的作用也 会有消极的能量。

更多的研究表明情结是给予了 负面的能量,认为情结是在遭遇重大的情感创伤 后,隐藏在潜意识里面的一种情感伤害。

荣格认为 人的心灵有三个层面,包括表层的意识,最深层的 是集体无意识,而在两层之间的是个人无意识。

荣 格认为个体无意识里主要指情结,集体无意识里主 要指原型。

情结是人格的子系统中的一部分,它的 内在活动并不被我们意识所察觉,因此常常会情绪 失去控制。

因为情结是心灵的一部分,因此有些人 认为它是心灵分裂的产物。

荣格指出情结是人类 终究无法成为完人的道德冲突的触发,所以每个情 结都有自己的原型。

因此情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是产生创痛的意向或心灵的痕迹,以及与此紧 密相关的原型意向或心灵痕迹;二是个人人格中与 身倶来且受制于其气质的因素,这个部分是原型的 (范红霞,2〇〇8)。

2.2中国本土心理学中对于情结的研究情结作为一种心理学现象,情结一般具有两种 较为普遍的意义:一是多种观点错综复杂结合在一 起,所谓百感交集的心境即属之;二是指被压抑的 情绪性观念;此等观念存在于潜意识境界,一旦表 现为行为多带有反感的性质(张春兴,1989, P. 135)。

中国本土的心理学研究中关于情结的研究 比较少,而对于情结的研究大多数是恋家,恋乡,恋 权情结等的研究。

在中国本土的情结研究中,中国 对于情结的研究在了解西方对此的理论背景下,结 合更多的中国人自己的特质来研究。

“情结”中文 中的意思为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在心底的感情。

最早引起人们共鸣的就是思乡之情,在诗中有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 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艾青的现代诗文中有一 著名文章《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 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于家 乡的思乡情结也会衍生出家乡同胞的老乡情结,这 一概念强调个体间的情感因素在认知过程中所起 的作用。

乡音乡情成为一种纽带,拉近彼此之间的 心理距离,老乡之间更容易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张海忠,姜永志,张鹏英,2013 )。

中国人对于团 圆的意识也是十分重视的,中秋节、春节、元宵节、重阳节都预示着要团团圆圆。

在中国很多文学作 品中都喜欢以团圆做结局。

对团圆情结的研究可 以以戏剧和影视作品为参照进行研究(刘根生,2006)。

现在研究中有一些比较新颖的研究,比如 求同心理的情结,求同是中国人传统且特有的思维 方式。

求同思乡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着标准答案 “情结”,在中国教育中不可规避的就是标准答案 情结,将标准答案作为指标去衡量每个人的水平,因此不管任何学科为了考核都会设置标准答案,久 而久之创造力和个人独立观点就被磨灭了(翟双,2006)。

宋卓琦学者对于权威情结是关于团体治 疗方面的研究,从儿童身上找寻权威的影子加以观 察,并参照了美国心理学家用不同级别的电压来测 试关于服从权威的社会心理学实验(赵卓琦,2013,p.p21 -25)。

2.2.1浅谈恋权情结、大同情结的研究朱永新的“论中国人的恋权情结”中较为详细 地介绍了中国人的恋权情结,权力自古以来都是中 国人显示身份给予重视的一个问题,朱永新从古至 今说了各个时期对于权力的一种理解的一种演变,以及综合国内外各种界说对权力的内容作了梳理。

综述了关于恋权情结的表征,恋权情结的本质是对 权力的崇拜和趋从。

朱永新在归纳恋权情节中两 种普遍的性质。

第一,恋权情结也是一种非常复杂 的心理现象,也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又爱又怕,反向 作用的特点;第二,恋权情结也具有精神分析学家 经常使用的潜意识境界的意味(朱永新,1992)。

在对于恋权情结的表征中作者对畏权、慕权、清官 梦、升迁梦、滥用权方面进行的论述,这几个方面是 对于权力中比较有特质的几种,朱永新在分析这几 种心理特质的时候不仅对中国本土的关于这几种 表征的一些背景支持,而且也提供了国外西方的一 些背景支持,在某种意义上说,说明了恋权情结并 不是中国的地道特色产物,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 题,只不过在中国人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而已,比如孝道,面子,人情,关系,集体主义等问题,恋权情 结与这些方面分别有联系。

在一些比较新的研究中,对中国人大同情结也 有所研究,大同社会是中国人思想传统中最后理想 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级。

其中有文曰:大道•104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和睦……是故谋 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 同。

”这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下对社会的一种向往,在中国现代社会中作者认为中国人仍然有着大 同情结,大同情结其实是一种乌托邦情结,有B种 表现形式:道德浪漫主义倾向,人文知识分子的精 英主义倾向。

2.2.2关于恋家情结的研究分析作为中国人传统的恋乡情结自然会关联到在 家乡的更具体的恋家情结,中国人对于家庭的依恋 感是与身倶来的。

造成中国人恋家情结的原因可 能是因为自然经济形式产生的,因为中国以农业为 主要的国家命脉和人民生活的根本,这种经济模式 主要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农经济(孙月姣,2014)。

中国人民自古至今的历史生产方面和迁 移情况,最多的就是以家庭和群居型,这种方式使 得更多的人重视家庭。

而且从人类的繁衍来看,人 类很重视血缘的关系,而家庭成员是血缘关联最近 的人群,人类因此更加亲密,有一种五指连心的亲 情联系会使得家庭成员间更重视彼此间的关系。

其次中国传统的孝道的推崇会促使恋家情结的产 生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学中孝道的推崇是非常重 要的一个内容,所谓“百善孝为先”,古代严格的大 家长制度,家规、家法、家谱等更加紧密联系了每个 家庭。

再者,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生活保障,家 为个体提供和分配物质资源,以满足家庭生活的衣 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要。

家不仅提供了物质供给,而且还提供精神支持,家给人提供温暖和关爱。

恋 家情结的研究从“家”这个概念入手,以情结为连 接,还阐述了恋家情结的渊源和发展。

中国文化心 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的心 理与行为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在于文化与心 理之间的整合的机制,主要涉及主观与客观、自我 与他人,心理与文化,个人与生活环境等诸多领域 的内容(汪凤炎,郑红,2013,P.P8)。

3情结研究的展望在中国国内的心理学研究中,对于情结的研究 比较少,但是中国不是一个缺少情结的国家,在文 学方面有很多情结的记载,开拓情结的研究领域,比如加强对抑制情绪的研究和从自动情绪调节的 角度研究情结等,我们可以从这些当中联想到心理学中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的一些并进行归纳和综 述。

对于这方面更加缺少的是一些实证研究,研究 结果是否有可操作性,信效度是否高,对于实验的 设计来说,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的控制,信效度,可 重复性等就变得尤其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