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彩在摄影构图中的应用分析

色彩在摄影构图中的应用分析

色彩在摄影构图中的应用分析视觉殿堂一、摄影构图及常用方法摄影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从事摄影活动,必须学习有关摄影的技术知识,比如照相机的使用方法、镜头的性能、胶片的知识、曝光技术等等。

但是,仅仅掌握了摄影的技术知识还远远不够。

因为摄影本身还具有一定的艺术内涵。

欲将一张照片拍的好,从事摄影的人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要讲究摄影的艺术表现技巧。

把照片拍摄的有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才能打动观众,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摄影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很多方面,摄影构图便是其中之一。

摄影构图就是在拍摄现场针对被摄体,将其有机的安排到照相机的取景框中,使画面产生一定的艺术形式,将摄影者对被摄体的认识和感受展现出来。

构图的原理是简洁而富动感,下面说一下摄影构图中常用的方法。

在摄影画面上内容是借助具体可视的形象为人们所领会。

用以反映内容的形象有三个:主体、陪体和环境,即称为构图的三大形式因素,这三大形势因素各自在画面中的作用及其关系,对画面的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

主体是摄影者赖以表达自己思想情趣的主要形象,因此,就必须用各种手段把观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主体上去,以通过主体来引导观者的思维,否则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画面内容就无法表达。

突出主体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比,而对比的方法又有明暗、正斜、刺激强度、指向、形状、大小、方向、秩序和混乱、虚实、动静、远近、疏密和冷暖对比诸多方法。

二、色彩的性质及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根据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性,色彩对人们的影响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色彩视觉效果,二是色彩的心理作用。

由于色彩的许多特性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有其特定的作用,因此,色彩能够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受,影响人们的心理情绪,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所以,我们要研究色彩的表现力,掌握色彩的规律性,提高色彩在摄影中的艺术表现能力。

⒈色彩的性质色彩三要素包括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是色彩最基本的特性,是色与色之间的差别。

通俗的讲就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不同的颜色;明度是颜色的明亮程度。

在色彩中黄色的明度最高,紫色最低,其它的颜色属于中性;饱和度(又称纯度)是颜色的纯正程度。

受色彩的含量和光照两方面的影响。

⒉人类对色彩的感觉由于人们生活在色彩的世界的经验以及人们的生理功能,任何一种色彩都能影响人们的情绪,从而引发人们视觉和心理感受的效应,给人以某种感受。

了解色彩的感受,对于表现色彩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⑴色彩的大小在同一色彩中,色相的明度高,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大,相反,就小。

在消色中,白色显得大,黑色显得小,灰色呈中性。

在彩色中黄色的明度最高,也就显得最大,而紫色的明度最低,也就显得小。

另外色彩浓,显得小;色彩淡,显得大。

⑵色彩的远近色彩的色性会引起人们产生距离上的差距。

冷色与暖色对远近感受的影响较大,暖色调显得近,而冷色调显得远,明度高的色彩显得近,明度低的色彩显得远。

⑶色彩的重量人们观察消色的视觉重量是黑色最重,白色最轻。

因为黑与白均处于光谱的两端,而人们观察颜色的视觉重量的顺序由轻至重为黄、绿、蓝、橙、红,其中橙、绿、蓝给人的重量大体相同,另外,明度高,色性冷的颜色视觉重量较轻,明度低,色性暖的颜色视觉重量较重。

表面质感粗糙的颜色视觉重量较重,表面质感光滑的颜色视觉重量较轻。

⑷色彩的冷暖色彩中的色性能影响人们的心理。

这是由于人们在自然、客观的事物中长期接触和积累了生活经验所产生的感觉。

例如红色会与火相联系。

因此,红、橙、黄能给人们以温暖之感,蓝、绿、青能给人以清凉之感。

⑸色彩的动静在色彩中暖色系列的光波长,其透射作用大,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使人产生紧张、兴奋的动态感觉,而冷色的光波短,其透射作用小,不太引起人们的关注,使人产生平和、清凉安宁的静态感觉。

⑹色彩的软硬色彩中的阶调层次十分丰富时,其彩色的明度和饱和度的关系就细腻,画面的色彩感觉就柔和而软弱。

相反,色彩中的阶调层次明快时,其彩色的明度和饱和度的关系就简洁,画面的色彩感觉就粗犷而强硬。

色彩在摄影构图中的应用分析[摘要] 摄影是一门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色彩构图对摄影,尤其是彩色摄影的艺术表现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就色彩构图的原理和一些常用的方法进行分析,从而说明色彩构图在摄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摄影摄影构图色彩河北科技师范学院⑺彩色的联想及象征不同的色彩能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

如红色使人联想到太阳和火焰,使人感到温暖,红旗象征着胜利,红色象征着喜庆,表现出热烈欢腾的气氛。

同时因红色光波厂,穿透力强,富有刺激性,使人感到兴奋,有时也作危险的信号;黄色使人联想到金灿灿的稻穗,翻滚的麦浪,使丰收的象征,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等。

三、色彩在摄影构图中的应用摄影构图除了对画面中各种形式因素的安排处理外,还有另一种非常重要的画面外因素,就是色彩。

色彩具有极强的直观性,一幅有魅力的画面,最先吸引人注意的往往是色彩效果,然后才可能是线条及其结构,色彩是摄影画面外形式中最令人瞩目的因素。

“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在彩色照片中,形态通常只构成画面的结构(也就是摄影构图),而较强的情感效果却来自画面的颜色。

⒈色彩的选择画面色彩的选择应该处理好主体与陪体以及背景色彩的关系。

根据这一点,就是要形成主体色与陪体色及背景色的映衬对比关系,主次之间有了对比呼应,画面的色彩构图和造型表现才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

主体色和陪体色以及背景色的对比关系可以分为强对比关系和弱对比关系。

强对比关系主要指各原色间的对比,或者是互补色之间的对比等。

这种对比关系有着强烈的视觉力度和对比效果。

互补色是指两种相加后产生白光的色光互为补色,如蓝光加黄光后形成白光,蓝、黄两色即互为补色。

蓝和黄的对比,就是一种强对比关系,再如三原色中的红与绿、蓝与绿也是强对比关系。

弱对比关系则主要是指色谱上相邻色之间的对比,以及彩色与黑、灰、白的对比等,这种对比关系比较含蓄淡雅,视觉感受不象强对比关系那么强烈。

比如说,在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连续色谱上,任何两种邻近的颜色的对比都属于弱对比关系。

而黑、白、灰均属消色,与各种彩色的对比都是弱对比关系,不同的是,白色与彩色的对比显得活泼轻盈,黑色与彩色的对比显得庄重凝重,灰则界于黑、白之间。

在画面的色彩的选择上应根据需要和现实的可能性,尽量通过主体色和陪体色、背景色来形成某种对比关系。

举例来说,要拍摄一个办公室里的谈话画面,一个是办公室领导是主体,另一个是来访者是陪体,如果主体穿一身深蓝色的西装,那么陪体最好穿与深蓝色构成对比关系的别色服装。

比如,浅灰、深黄等。

背景可以是办公室的白色墙壁,也可以是高大的米黄色的书橱。

这样在拍摄的画面中,深蓝色的主体与棕黄色的陪体及白或米黄的背景构成了和谐的对比关系,色彩选择基本作到了既烘托主体又有统一的环境色彩。

⒉色彩的布局画面色彩的布局是指根据表现的内容、画面层次的主次关系及情绪气氛等需要,把选择入画的色彩分派以适当的面积,安排在合理的位置上,发挥出特征与性能不同的色彩组合起来后在塑造形象、烘托主体、渲染气氛等方面的作用。

色彩布局的关键就是如何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一般来说,在画面的整体色彩构图中还必须有重点的色彩、基低色彩和过度色彩,作到整体中包蕴局部、局部里容纳细节。

重点色彩即是主体形象的色彩、重要情节的色彩等,是画面色彩的“重音”和视觉的中心。

基底色彩是指背景色、环境色等,起到“称底”的作用,而过度色彩是指重点色彩和基底色彩之间的连接部分,主要由陪体来体现。

比如,在一副远景图中表现大草原上的牧羊人,蔚蓝的天空和绿色的草场提供了大块色的基底色彩,暗褐色的蒙古包和雪白的羊群构成了画面中过度的色彩,画面的主体——牧羊人——是色彩构图的重点色彩和视觉的中心。

四、色彩构图中应注意的问题色彩缤纷艳丽,但并不是画面中的色彩越多,画面越美丽,而应该合理安排和处理。

彩色图片要显得和谐与平衡,其颜色必须依据一定的相似对比方式安排。

否则,感觉的自然节奏就会被扰乱了,色彩显得华而不实或过分鲜艳夺目。

具有太多颜色的照片应通过使用中性色来减少或使用额外的、甚至更强的无色色调,如黑和白来对比补偿。

眼睛总是寻求秩序与和谐。

在一幅彩色构图中和谐感似乎在所有颜色合计达中灰值时发生。

这是因为常时间观看某一种颜色时(包括黑和白),都产生其相应补色的后影像。

只有中性灰保持原样。

就色彩而言,色彩和谐主要指的是相关色和对比色的和谐(或协调)。

色彩和谐主要原则为:⑴使用尽可能少的不同颜色;⑵当使用几种颜色时,选择色环上临近的相关色;⑶选择具有补色的构图;⑷高色度应同低色度一同时用,使高明度面比低明度面高出3至4倍来补偿;⑸高饱和度的部分应用低饱和度的部分来补偿,大小比例关系保持1:3 或1:4 是适宜的。

摄影中色彩构图的运用单纯的从理论上来说并不是太困难。

关键的实在实践中去和色彩打交道,而不是理论。

摄影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想拍摄出好的照片,就要多观察多实践。

大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没有得美的发现”。

这句话对于摄影者来说很有教育意义。

的确,只要我们平时多用心的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定可以拍摄出好的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