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铁力市丽君家俱有限责任公司木材深加工项目建设单位:铁力市丽君家俱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刘亚君建设地点: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双丰镇繁荣街一委建设规模:本项目在对功能定位、产品方案、目标市场和市场需求状况初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及木材加工工艺特点,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节能减排工作为重点,在充分考虑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协作配套和项目投融资条件以及规模效益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家俱150万套,人造板10000m³。
此规模的确定是基于公司现有的综合实力、优越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的市场机遇而作出的选择。
项目投资:总投资估算为1100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800 万元,流动资金 300万元。
投资回收期 5.23 年(含建设期),项目的投资收益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和社会平均收益水平。
1.2 建设内容项目总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土建工程、厂区工程和环保消防工程等。
具体建设内容:新建厂房2000平方米,其中家具车间1200平方米,人造板车间800平方米;办公室400平方米;警卫室和配电室80平方米;厂区绿化面积500平方米;铺设水泥路面1000平方米;修建围墙300延长米;消防用蓄水池一座。
1.3项目建设背景在世界四大材料(钢材、水泥、木材、塑料)中,木材是唯一可再生和循环利用的材料,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木材具有重量轻、强重比高、弹性好、耐冲击、纹理色调丰富美观,加工容易等优点,自古至今都被列为重要的原材料。
现在产品已从原木的初加工品如电杆、坑木、枕木和各种锯材,发展到成材的再加工品如建筑构件、家具、车辆、船舶、文体用品、包装容器等木制品,以至木材的再造加工品即各种人造板、胶合板等,从而使木材工业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木业加工、木制品生产基地和最主要的木制品加工出口国,同时也是国际上最大的木材采购商之一。
我国的人造板、家具、地板年产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近年来,我国木材工业呈现出投资主体多样、产业规模扩大、产业聚集度提高的良好趋势,已初步实现3个战略性转变:由利用天然林为主向利用人工林为主的转变;由扩大生产规模的单一发展模式向扩大规模与节约使用并举的复合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利用一个市场、一种资源向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转变。
今后国内木材资源将以人工林为主,数量稳中有升,但大径优质木材仍要依靠进口。
此外,除地板产量下降以外,其他木制品产量同比均是增长。
由国家林业局等五部委共同制定的《林业产业振兴规划(年)》的出台,将肩负着产业升级重任的中国木材加工企业推上了产业升级的风口浪尖。
同时,该规划明确指出,以人造板为主的企业将得到全面整顿,落后产品及装备基本将被淘汰。
今后中国对木材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将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快速增加。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预测,未来世界木材需求的主要增长将基本产生在经济增长明显的亚太地区,尤其是亚洲地区。
21世纪前3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主要在东亚,特别是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该区域对林木产品的需求增长将最快。
预计中国在2015年前木材消费量将以更快的速度递增。
“天然林保护工程”调减了木材采伐量,国内木材供给进一步减少,但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却日益增长,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2010 年我国对商品木材供需缺口达到 6000~8000 万立方米。
提高木材资源利用率,减少珍贵木材的消耗,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已经成为缓解我国森林资源不足、调整林业资源结构、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林产品的不同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木材刚性需求的增长。
要解决好我国木材及林产品供需矛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开源与节流并举,一方面要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有利条件,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渠道,增加木材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开发代用木材,发展木材综合利用率高的人造板工业,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本项目利用国外木材资源,有助于破解我国的资源约束难题,有助于提升产业结构,有助于缓解贸易保护主义压力,有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项目的建设契合了开源与节流并举的发展思路,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生产细木工板及指接板,一方面为社会经济提供优质产品,一方面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森林资源,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生产优质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振兴,我国木制品的生产和消费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木制品消费国。
目前我国人均消费木材水平约是 0.12 立方米,而世界平均人均水平为 0.68立方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消费木材的水平也将不断提高。
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 50 年中,我国都处在木材资源短缺、供应不足的状态。
这种状况客观上刺激我国木材工业向着以细木工板和指接板等人造板为主的木材高效利用的方向发展。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拓展公司产业链,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公司全面发展。
2.拓展公司产业链,促进公司全面发展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拓展公司产业链,使公司成为一家集原材料市场集散地、人造板生产、家具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木材加工和销售企业,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公司全面发展。
3.利用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项目的建设,对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增强地方经济活力,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项目的建设可直接向社会提供40个就业岗位和大量的间接就业机会,有利于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二章市场分析2.1 家具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据中国家具协会统计,国内有各类家具制造企业6万多家,规模以上企业2万多家,数量如此庞大的企业群,造成了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同时,设计力量的缺乏,造成大多数企业竞争同质化,将价格作为最主要的市场竞争手段。
国内家具市场多种因素导致家具制造成本增长近20%。
去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已近10%,包括板材、五金、油漆在内的生产资料的价格也有不同幅度地上涨,尤其是不锈钢、铝材等配件,价格上涨幅度更高;加之各地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物流成本的提高等多种因素影响,家具制造的成本上涨了近20%。
中国家具市场规模市场价格不升反降。
制造成本的上涨并没有完全反映到市场价格上。
即使是在去年年底,板材等家具制造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出现了50%左右的大幅上涨时,家具成品的出厂价,涨幅最大也仅为12%左右,更多的企业采用的是“旧款停止生产、新款新价”的策略,而不敢或者是不愿直接打出涨价牌。
出现这样的情况,关键在于我国家具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
因此,面对制造成本的上涨,多数企业只好忍气吞声,甚至用促销手段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以求用规模效益来抵消成本上涨的压力。
中国家具市场规模可望达到千亿元。
在家具进出口连续增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同时又屡遭国外反倾销威胁的情况下,我国开始改变长期以来“重在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以促进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近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直接促进了包括家具业在内的下游相关产业的旺盛需求。
中国家具市场规模显示,按照消费者每10年换一次家具的规律来计算,未来两三年内,国内普通家庭将迎来新一轮更替热潮;另外,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十一五”期间新建城镇住宅面积32.7亿平方米,平均每年新建住宅6亿平方米,迁新居用户有80%购买新家具,每平方米按家具配套100元计算,我国城镇每年新建住宅刺激家具消费将有600亿元的容量;同时,国内新建中高档、经济型酒店快速发展,预计酒店类家具需求每年将达到30亿元左右;而且,随着大中城市cbd商务中心区的规划发展,大批量现代化办公写字楼的建设,办公家具的年需求量也将达400亿元以上。
中国家具市场行业洗牌势在必行。
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家具展,集中了国内及港资、台资七成以上的知名品牌企业,参展商多达700多家,是我国目前惟一通过全球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化认证的家具展。
专家认为,此次名家具展上的家具报价,将影响国内家具市场的价格走向。
中国家具市场规模指出: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内需扩大的影响,家具价格很可能走入上涨通道;不同的意见则认为,在目前行业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不排除一些实力雄厚的厂商运用策略进行市场扩张,产品价格维持稳定甚至下降都有可能。
家具业内人士的共识是,目前的家具行业虽然竞争充分,但原创设计和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导致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的竞争力弱。
中国家具业要想由大变强,必须培育一批拥有较强的设计力量、产品风格突出、附加值高的名牌企业。
2.2人造板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人造板指以木质纤维为原料,施加胶粘剂经铺装、热压等工序制成的一种“近似木材而优于木材”、密度为 450~880 kgm3 的纤维板材。
该产品具有结构均匀、机械加工性能强、物理力学性能优良及易于进行板边和板面的型面加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家具制造、建筑装饰、车辆和船舶的内部装修以及家用电器壳体等行业。
本项目选用国内先进、成熟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建设年产10000立方米人造板生产线。
由于国内中小规模的人造板生产工艺和设备在价格和板材质量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在适应市场方面更加有竞争能力。
人造板作为一种成熟品种,已运用于诸多领域,被大量的用户接受。
市场容量大,用途广,运用领域不断扩展,产能仍在稳步上升。
我国人造板生产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于 80 年代,起飞于 90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更加迅速,产量不断上升,成为我国增长速度最快的板种。
我国人造板生产量从1996 年的 206 万立方米增长到2009 年的 3488 万立方米,年均增长 24%。
截止 2010年底,我国人造板总生产能力为 3250 万立方米年。
从产品供应档次上看,在我国的人造板产品中,中低档产品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高档产品的市场份额比例还不高,但是增长较快,优质的产品还供不应求,每年还需要进口来满足国内的需求。
从产品供应质量上看,既有达到国际水准的高质量的 E1、E0 级产品,也存在着部分不合格产品。
2005 年,人造板产品综合合格率为 73%,其中大中型企业的合格率为 90%。
一般来说采用引进连续平压生产工艺的厂家的产品质量高,产品质量稳定;而部分小型生产线产品合格率较低,产品稳定性差。
从生产效率来看,我国人造板行业景气度不断提高。
2000 年以后投产的生产线特别是大型连续压机生产线生产效率高,设备运行稳定性能好,大多数达产并超产。
而 2000 年以前投产的部分中小型多层压机生产线设备运行稳定性差,故障率高,生产效率低,处于被淘汰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