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医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王欢,李强,武士敏
(昌吉州卫生学校,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现以昌吉州卫生学校多年来培训社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为例,探讨社区康复医学教学的关键点、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旨在不断提高社区康复医学的教学质量与实践运用能力。
关键词:社区康复;教学实践;运用能力
社区康复是在社区的层次上采取的康复措施。
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进行的,包括依靠具有病损、失能、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有关单位、组织。
【1】随着综合国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区康复也在不断地完善与完发展。
新疆昌吉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立于2004年,辖区设6个街道办事处,43个社区。
目前街道办均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社区成立社区卫生服务站。
昌吉州卫生学校每年定期为本市及周边县、市社区培训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在这5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有意义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社区康复医学教学的关键点
1.1因地制宜把握社区康复教育模式
社区康复是一项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权威康复专家Hellendar强调指出:“使用社区康复战略必须灵活。
这是一个学习过程而不是行动纲领或现成的答案,必须考虑当地社会、文化、经济、残疾人状况,现
存的服务人员、发展阶段等。
每个国家都要考虑本国的重点和政策。
”【2】现已推行的模式有社区服务保障模式、卫生服务模式,家庭病床模式,社会化模式。
不同模式其负责机构,负责人员,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康复覆盖面,功能改善,重返社会,社区发展均有不同,在授课内容与技能培养侧重上均有偏颇。
因社区条件而异,不拘泥于固定的培养模式。
只要康复能促进社区中伤残、病患人员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的服务,对社区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就是合适的教育培养模式。
1.2把握社区康复内涵,重视社区康复评估
社区康复评估是社区康复医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对社区工作及康复对象的效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便于调整规划、总结经验。
在教学环节中不能因评估环节缺乏技术含量、枯燥无味而流于形式,一带而过。
正确的社区康复评估才能确保社区康复其“康复费用廉价,社会收益面大,康复技术通俗易掌握,设备投资小,残疾人能动性较为主动,教育康复与职业康复容易进行,康复群体能够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等优势”地充分发挥。
1.3 根据社区重点康复问题,加强针对性的康复技能培养
成人在职学生有其自身特点:学习目标明确,实践经验丰富、自学能力较强、参与教学决策、注重教学效率。
社区康复医学教育更应偏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而非走传统学校教育精英化培养目标。
在设计培养计划时,必须根据非学历教育的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并进一步根据社区康复医学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环境
紧密结合,多年来我校根据各社区流行病学特点加大重点、多发康复问题的技能培养力度如: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康复、脊髓损伤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颅脑外伤后患者高级脑功能的康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功能的康复等,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社区康复医学教学的实用性,有效性。
1.4 作业治疗社区康复教学的重中之重
作业治疗是指应用与日常生活、工作有关的各种作业活动或工艺过程,指导残疾者或已部分恢复功能的患者,有目的和有选择地进行某项活动,并产生某一特定效果或目标。
【3】针对社区康复设备简陋、康复技术欠缺等局限性,作业治疗更强调患者的主观康复训练。
其重点在于增强手的灵活性、眼和手的协调性、对动作的控制能力和工作耐力,以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例如:肩关节功能受限经运动治疗或已部分恢复功能,但仍有不便,令其用锯锯断置于高处的木材,这样既有助于进一步恢复功能和协调动作,且锯下的木材可作具体用途等,又可解决生活、工作和社交所带来的困难。
根据社区康复个体设计作业治疗,以取得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以及适应家庭或新的环境创造条件。
社区康复中的作业疗法是功能锻炼的继续,而且是获得新生活能力的过程。
是将患者个人和他的家庭、社会连结起来的一座桥梁。
2社区康复医学教学的主要问题
2.1所培训学员知识储备不足,转岗适应能力偏低
社区康复技术服务人员大多都经转岗而来,虽然大多已经过转岗培
训或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并有很多已通过考试取得临床医师或护士的职业资格,但是在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中缺乏康复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较难胜任多项康复服务工作。
这一现状成为社区医疗站(中心)的主要问题,也给社区康复医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2.2为确保社区康复教学工作不走过场社区康复的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社区康复依照全面康复的原则,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职业、及社会方面的康复,包括依靠社区的力量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开展社区概况调查及社区残疾人普查,了解残疾的类别、人数、程度及致残因素,有利于制定康复计划,便于社区康复的实施。
社区政府是社区康复工作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区、县级社区康复小组负责人承担制定政策和规划,监督实施过程。
社区康复是否全面,必须充分利用医疗保健网,与民政部门、残联密切协作,积极开展社区康复保障服务。
通过三级社区康复网络,在社区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就能获得社区康复工作的总体效益。
在此基础上我们所培训的社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才能有条不紊、兢兢业业投入到自己的社区康复服务岗位上,运用所学的社区康复专业知识服务于社区广大的居民。
2.3 受教学设施限制无法将前沿先进的康复技能进行传授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康复医学已成为医学的前沿学科,康复治疗技术日新月异,康复治疗效果突飞猛进。
一些新型且在社区非常实用的康复治疗技术如:减重状态下脊髓损伤病人运动能力的恢复训练、等速运动训练、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TENS
疗法、石蜡疗法、步态分析等因设备制约无法开展教学。
3 社区康复医学教学难点的解决思路
3.1 着重动手、深入浅出、引导式教学方法缓解教学压力
社区康复医学着重强调如何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目的在于主动地、积极地促使机体康复,其重点放在预防继发性残损,发展体能,激发潜能,训练患者利用残余功能或应用各种辅助装置,以适应新的生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康复治疗中主要通过功能训练已达到预期目的。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至关重要,理论基础知识做到深入浅出,在动手实训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理论基础知识只需要交代清楚患者是由于高级中枢神经元受损,低级中枢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会出现脊髓反射的异常亢进,一些原被高级中枢抑制的原始反射被释放出来即可。
重点是如何通过训练对偏瘫患者进行联合反应与共同运动的康复。
在学生动手实训过程中提出问题:对于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为什么着重强调训练健侧肢体,学生通过亲自手把手的功能训练,能够悟出是利用了联合反应的病理现象用健侧肢体的兴奋性来带动患病侧肢体的兴奋性而达到康复的道理。
通过此种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3.2 通过三级社区康复网的健全来完善社区康复医疗体系
由本社区行政部门领导或参与领导,由专业、业余或志愿人员负责具体康复工作,依靠基层卫生组织及民政、残联工作网点进行工作。
专业康复机构包括康复医院、康复中心、医院中的康复医学科、职业
培训中心有进行业务工作及转诊的责任,并提供门诊及住院服务;由社区康复专业人员组织本社区力量开展各层次的康复治疗。
社区解决必要的经费,采用因地制宜、价廉有效的康复方法,组织残疾者本人及家属参与活动。
定期进行家庭随访,培训家属掌握最基本的康复治疗方法,帮助或督促社区患者进行自我康复治疗,形成完善的社区康复医疗体系。
使培训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将所学的社区康复技能不断得到锤炼与加强。
3.3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包括网络资源弥补教学不足
将课堂面授、多媒体课件演示、实地考察、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交互运用于课堂教学。
改变传统的、封闭的社区康复教学形式,使现有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并获得课堂以外的,甚至是跨国界的康复医学教学资源。
帮助所培训学生接触康复医学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培养其接收康复信息的能力,拓展社区康复专业视野,进一步激发社区康复的学习兴趣,以弥补教学不足。
康复医学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社区康复是康复医学最终的落脚点,是整个康复的内涵;社区康复是改善服务措施,提供更多平等的机遇,促进与保护人权的战略。
通过不懈地努力与完善,在不久的将来最终会实现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
参考文献:【1】周士枋实用康复医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年
【2】励建安王彤 21实际高等医学院校教材【M】科学出版社 2002年
【3】纪树荣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作者简介:王欢女 1977年1月10日出生籍贯陕西本科学士学位从事临床康复医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