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化学实验在高考题的比重是越来越大,目前高考实验命题的特点有二:一是突出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二是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点在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要求。
课本实验往往成为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命题的载体。
因此,课本实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针对目前实验在教材中的分布比较分散,学生又难以掌握的现状,我组织了组内老师进行了整理,现发给你们。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1、步骤:(1)计算(2)称量: 4.0g(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7)23(1)量筒)(2)(3)(4)二、12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三、焰色反应: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2、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3、焰色反应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是物理性质4、Na,K的焰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5、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Na,可能有K6、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Na,K的焰色四、Fe(OH)2的制备: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立即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化学方程式为:Fe2++2OH-=Fe(OH)24e(OH)2+O2+2H2O=4e(OH)33、注意事项:(1)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须煮沸,(2)滴定管须插入液以下,(2)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苯或食物油等(以防止氧气的氧化)。
41234、NaSiO31、Cl-AgNO32、SO42-命题角,123白烟,则证明氨气已收集满4、干燥方法:碱石灰干燥(不能无水氯化钙)5、装置图:固体和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与制氧气的相同拓展:浓氨水或浓铵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烧碱中制氨气,或浓氨水直接加热也可制氨气6、命题角度:因氨气作为中学化学实验制取气体中唯一的实验,其地位不可估量。
主要角度为:反应原理、收集、干燥及验满等,并以此基础进行性质探究实验。
八、喷泉实验1、实验原理:氨气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少量的水即可溶解大量的氨气(1:700),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上面的烧瓶,故NH3、HCl、HBr、HI、SO2等气体均能溶于水形成喷泉。
2、实验现象:产生红色喷泉(氨气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酚酞遇碱显红色)3、实验关键:①氨气应充满②烧瓶应干燥③装置不得漏气41231234(1(2(3)蒸发皿要垫适量的细沙:一是防止蒸发皿炸裂,二是防止熔融的液体溅出伤人。
(4)实验装置不要距人太近,防止使人受伤。
5、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化学方程式。
十一、中和热实验(了解):1、概念: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注意:(1)酸、碱分别是强酸、强碱对应的方程式:H++OH-=H2O△H=-57.3KJ/mol (2)数值固定不变,它与燃烧热一样,因具有明确的含义,故文字表达时不带正负号。
2、中和热的测定注意事项:(1)为了减少误差,必须确保热量尽可能的少损失,实验重复两次,去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作计算依据(2)为了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H+或OH-稍稍过量的方法(3)实验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引种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十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了解):(以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滴定为例)1、原理:C酸V酸=C碱V碱2、要求:①准确测算的体积.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34512将湿润的3(1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用镀层金属作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阳极金属溶解,成为阳离子,移向阴极,这些离子在阴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成金属,覆盖在镀件的表面。
(2)电镀池的组成:待镀金属制品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阳极反应:M–ne-=M n+(进入溶液),阴极反应M n++ne-=M(在镀件上沉积金属)十五、铜的精炼:(1)电解法精炼炼铜的原理:阳极(粗铜):Cu-2e-=Cu2+、Fe-2e-=Fe2+阴极(纯铜):Cu2++2e-=Cu(2)问题的解释:铜属于活性电极,电解时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
粗铜中含有Zn、Ni、Fe、Ag、Au等多种杂质,当含有杂质的铜在阳极不断溶解时,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以前的金属杂质,如Zn、Ni、Fe、等也会同时失去电子,但它们的阳离子得电子能力比铜离子弱,难以被还原,所以并不能在阴极上得电子析出,而只能留在电解液里,位于金属活动性表铜之后的银、金等杂质,因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铜更弱,难以在阳极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溶解,所以以金属单质的形式沉积在电解槽底,形成阳极泥(阳极泥可作为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的原料)。
(3)命题角度:精炼原理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123X转变为X—45、用酸性12342245.本反应可能发生的副反应:C2H5OH CH2=CH2↑+H2OC2H5-OH+HO-C2H 5 C2H5OC2H5+H2OC+2H2SO4(浓) CO2↑+2SO2↑+2H2O十八、乙酸乙酯的制备1、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和乙酸的混合液;2、低温加热小心均匀的进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和液体剧烈沸腾;3、导气管末端不要插入饱和Na2CO3液体中,防液体倒吸。
4、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主要优点:①吸收乙酸,便于闻于乙酸乙酯的香味②溶解乙醇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分层,观察乙酸乙酯5、本反应的副反应:C2H5-OH+HO-C2H 5 C2H5-O-C2H5+H2OC+2H2SO4(浓) CO2↑+2SO2↑+2H2O6、命题角度:加入药品顺序、导管的位置、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及考查运用化学平衡提高乙酸乙酯转化率的措施。
十九、醛基的检验(以乙醛为例):A:银镜反应123B:与新制1、Cu(OH)221溶液使其21.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Al、(NH4)2SO4、MgCl2、A1Cl3、FeCl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该混合物作如下实验,所得现象和有关数据如图(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况下的体积):请回答:(1)混合物中是否存在FeCl2(填“是”或“否”);,(2)混合物中是否存在(NH4)2SO4(填“是”或“否”),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
(3)写出反应⑤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4)请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写化学式),不写计算过程。
(5)把AlCl 3溶液加热浓缩蒸干,不能得到较纯的A1Cl 3晶体,请你设计一个可行的简易实验从溶液中得到较纯的AlCl 3结晶:。
答案:(1)否(2)是气体通过浓硫酸减少4.48L(3)A1(OH)3++3H +=A13++3H 2O (4)一定含有A1、(NH 4)2SO 4和MgCl 2三种物质(5)往氯化铝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后,再加热浓缩析出晶体。
2.氯化铜晶体中常含FeC12杂质,为制得纯净氯化铜晶体(CuC12·2H 2O ),首先将其溶于稀盐酸中,然后按下面所示操作步骤进行提纯。
已知:(1(2( (2(3)电解(4)加入适量稀盐酸 3.某化学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下列试剂:铁粉、0.1mol ·L -1FeCl 3溶液、0.1mol ·L -1FeCl 2溶液、KSCN 溶液、新制氯水,探究Fe 2+、Fe 3+的氧化性、还原性,并对实验结果加于应用。
(1)根据氧化还原的有关原理,兴趣小组对Fe 2+、Fe 3+的还原性、氧化性提出了如下2种假设:假设一:Fe 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假设二:Fe 3+具有氧化性;(3)该兴趣小组为说明“Fe2+具有氧化性”,提出了一个反应事实:FeCl2+Zn=ZnCl2+Fe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根据Fe3+的性质,该小组用FeCl3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线路板,离子方程式是:___Cu2O+2H(3)简述新探究方案中,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验(操作、现象、结论):(4)你认为依据新方案测定上述红色试样成分必须获得下列哪些物理量:(选填序号....)①通入氢气体积;②反应前,红色试样+硬质试管的总质量;③完全反应后红色固体+硬质试管的总质量;④实验前,干燥管(含药品)的质量;⑤硬质试管质量;⑥锌粒质量;⑦稀硫酸中含溶质的量;⑧实验后,干燥管(含药品)的质量(5)有人提出,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试管之间应加一个干燥装置,你认为(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简述理由答案(1)方案Ⅰ不合理,铜和氧化亚铜都能和硝酸生成Cu2+;方案Ⅱ不合理,Cu+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也生成了铜单质。
(2)c=(10b—a)(3)关闭活塞,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液面高于试管内液面,静置后若漏斗内液面不下降,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液面下降,则装置漏气(4)②③⑤(5)需要反应后,应让铜粉在氢气流中冷却,如没有干燥管,铜粉将吸湿。
5.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在做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实验时发现:“相同质量的铜分别与等体积且足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前者溶液颜色是绿色的,后者溶液的颜色是蓝色的。
”(1)一种观点认为:这可能是Cu2+浓度差异的结果,你同意这种看法吗?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种观点认为:溶液呈绿色是铜与浓硝酸反应时产生的NO2溶于过量浓硝酸显黄色,加上和蓝色的硝酸铜溶液混在一起,使溶液呈绿色。
为了验证推断是否正确,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三种方案进行验证:理棕色的NO2答案:(1)(2)4NO2+2H2O+O③Cu+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