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策略研究
————————————————————————————————作者:————————————————————————————————日期: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策略研究-行政管理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策略研究
文丽萍
(衡阳市南岳区财政局湖南·衡阳)
摘要: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高低,能够直接反应行政单位自身的管理效率高低,所以资产管理就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
然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管理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不利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本文在分析当前资产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就此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以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策略研究
一、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1.基础管理十分薄弱
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经营国有资产主要是通过财政资金购置,在使用上不纳入成本计算,也不纳入盈亏,所以相关的财政管理部门以及使用单位对这部分的资产就不够重视,没有构建完善的财产管理制度。
国有资产管理因此而变得相对混乱,账物不能对应,甚至设置虚假台账,进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浪费。
2.法制建设有待强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可是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法制建设却落后当前的实际情况,直到今天也没有出台一部完整的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
另外各级立法机关和相关的管理部门虽然出台了一些局部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但是这些不同的
规章和法律制度之间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导致可执行性下降。
3.财务和资产管理不能有效融合
行政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分散管理模式,不同部门各自管理,导致行政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和和财产管理没有形成紧密联系,因此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联系,更没有统一的制度进行规范,这自然就会造成资产管理职责不明确,谁都管,可是谁又都管不好。
4.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突出
第一,对国有资产随意处置,只有台账没有实物,对于责任人造成的损失瞒报不处理。
第二,一些资产仅仅在账面上呈现,但是实物已经没有,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坏账和呆账。
第三,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都没有进行评估,也没有及时入账以及登记,导致这些无形资产被无偿使用或者低价转让的情况时有发生。
第四,在非转经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对此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容易出现非经营性资产的流失。
5.资产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行政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重复购买问题,同时在资产使用时,又没有相应的规范化管理,这造成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资产,极大的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这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第一,单位办公室或者公车等资产的使用不够充分,导致了很多行政单位出现了公车私用问题,甚至一些办公房间低价出租以及闲置问题。
第二,资产管理因为决策失误导致严重的资产浪费。
第三,资产在不同部门之间很难实现科学合理的调配,因此共享程度低,利用效率低下。
二、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建议
1.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第一,培养具有现代财务管理意识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
第二,提升相关单位领导的管理意识,改变行政事业单位“重购轻管”的管理思想,明确资产管理责任,并落实到个人。
第三,在管理方式方面要不断创新,特别是借助信息技术的管理作用,积极引入现代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对资产的科学管理,并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实时监控,提升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第一,要建立健全资产经管体制和法律法规,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控,从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二,要完善国有资产从购人到报废所有过程的管理制度,同时对资产购买或者是新建和使用再到报废报损以及转让出售等不同的行为要加大监管力度,对违反规定不缴或挪用以及挤占国有资产的现象要依据规定追究单位行政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责任。
第三。
完善现有的国有资产清查制度。
定期清查单位的国有资产相关明细,做到账物一一对应。
3.增强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的有机联系
第一,查清资产明细。
通过信息化系统对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提供全面、准确、连续的资产信息,充分了解国有资产现量,就能够对相关单位的预算进行审核,分析增资是否科学合理,防范相关单位出现国有资产盲目扩张的问题。
第二,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并将预算和资产管理两个模块统一到信息平台上,然后通过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监控,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第三,制定合理的资产标准。
对于单位的购买和处置资产等不同行为制定相应的标准,这些标准主要包括资产种类、配置数量、价值限额等。
资产配置标准应综合
考虑地区差异,动态调整,不断完善,真正发挥制约和平衡配置的作用。
4.建立快速响应的监督管理机制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第一,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
对于行政单位内部实现自我监管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只有通过外部监管才能够有效堵住国有资产管理漏洞,并且通过外部监管将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纳入到政绩考核科目,对于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损失或者浪费的问题要给予法律追究。
第二,要构建内部监督机制。
通过建立自检制度来提升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相对于外部监督来说,内部监督往往能够更加细节化,将国有资产管理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实现管理责任制度,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
第三,引入社会的监督管理,将第三方中介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引入到国有资产监督体系中,从而增加国有资产管理的透明度。
5.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管理
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完善管理:第一,要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年度执行报告制度。
在每一个年度预算中,相关单位必须将本单位的资产情况如实上报给主管部门,并在报告中详细列出资产的增减变化信息。
另外相关单位还需要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逐渐提升管理水平。
第二,上级部门要对辖区之内的有关国有资产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掌握明细,做到资产没有遗漏之处,然后再进行科学合理的资产优化配置,这样就能够在保障资产价值的同时还能够提升资产利用效率。
6.对非转经要全面监管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涉及到非经营资产转化成经营性资产容易存在资产流失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管:第一,要构建资产性质转变的审批制度
和完善相应的审批程序,要经过同级财政管理部门审批之后才能够进行转移。
第二,非经营资产的价值要进行全面评估,第三,要构建非经营性资产专项管理体系。
并对这些资产构建专门的台账,同时还需要对经营性资产的增值保值建立考核标准,促进经营资产的盈利水平的提升。
第四,严格国有资产的经营收益监管。
因为部分国有资产能够通过经营实现增值保值,那么对于这部分的收入就需要进行有效监管,并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渠道进行全面监督管理。
7.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国有资产涉及到的固定资产种类呈现多样化,所以不同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方面就需要更加完善。
符合固定资产其自身的属性,这样才能够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因此需要从以下几点完善计提折旧制度。
第一,按照固定资产大类对相关资产进行计提折旧,比如公共基础设施、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等,因为不同大类的固定资产在用途和使用年限都有所区别,因此就需要结合资产大类进行相应的折旧,也就是采用分类折旧率方法进行计提。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应折扣金额为其成本,计提折旧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按月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
第二,明确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方法,目前折旧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了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对于具体的资产大类要明确相应折旧方法,提升管理的明确性。
第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科目设置和核算制度要进行完善。
特别是要严格依照相关种类和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并明确具体核算方式。
8.加强对资产报表披露信息的管理
目前很多单位的固定资产会计报告内容相对简单和粗糙,其披露的主要内容仅关系到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和期末金额的统计,但是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效
率以及增减改变和新旧程度都没有进行详细统计,这导致相关领导在决策时容易出现误判。
所以要完善固定资产报表的信息披露,将累计折旧、净值变化和固定资产原值等信息都要反映在报表中,而全面的信息资料能够有助于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经问题研究,2013(05).
2.应菊亚,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企业研究,2012(02).3.郑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商业会计,2013(03).(责任编辑: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