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踩踏事件

上海踩踏事件

城市公共管理之殇——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舆情专报一、舆情综述2015年元旦凌晨4时,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称:“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致35人死亡,43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上海市连夜成立工作组。

韩正、杨雄要求全力做好伤员抢救和善后处置等工作。

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截至今天上午11时,上海踩踏事件共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新增两名伤者系昨天下午入院就诊确认。

18人已诊治后离院,31人继续在院治疗。

其中,重伤13人,轻伤18人。

1月1日8时42分,央视新闻报道,习近平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作出指示,要求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加强安全措施确保节日期间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李克强就事件处置作出批示,要求千方百计减少人员伤亡。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作为一起突发性公共事件,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刚刚发生就引来各类网民和媒体高度关注,而随着上海市市委和中央领导对此事件做出指示等因素的叠加,此事件相关舆情正在呈现急剧放大态势。

新华社三问“上海外滩踩踏事件”:风险预防策略是否充分?安全管理手段是否到位?应急控制措施是否及时?本该充满着节日喜庆气氛的新年元旦,因为“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蒙上一丝灰色。

一些刚刚起床的网友在微博表达获悉这一事件时的痛心和惊讶,一些网友自发为遇难者和受伤者祈福。

更多网友在追问事故真相。

《新京报》将事件追问增加到10条:事发时外滩人流量多大?灯光秀转场是否及时通知?交通为何没有管制限流?踩踏是否由“撒钱”引发?外滩警力配置是否得当?应急控制措施是否及时?为什么遇难者多是女性?伤亡人员如何救治赔偿?此次踩踏事故如何追责?特大城市缘何出现踩踏?针对踩踏事件,舆论普遍认为“管理部门难辞其咎”!《经济观察报》的报道复盘外滩踩踏事件9个致命的细节:1、劝不动的外滩成群“跨年一族”;2、只能承担免费灯光秀的大学生;3、对广场人流毫无概念的家长;4、没有安排单向通行的狭长楼梯;5、不懂得避让晕倒者的推挤人群;6、新旧举办地名称雷同易引混淆;7、跨年灯光秀广告宣传吸引力高;8、汹涌人潮让规划设计者猝不及防;9、人群过于密集时未及时疏散现场。

@人民日报发表微评《公共安全是一根松不得的弦》:“跨年之夜发生的外滩踩踏惨剧,让许多亲历者感叹:生与死竟只是一步之遥。

公共安全事关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它考验一座城市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也是每个人时刻不能放松的弦。

前事足戒,尽快查明事故原因,追究责任,汲取教训。

2015,愿悲剧不再跨年。

”知名网友“@LifeTime”发出了纽约警察如何在新年维护公共秩序的微博,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毫无疑问,对于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的超级大都市上海来说,纽约的经验不无借鉴意义。

针对上海外滩群众拥挤踩踏事故,国家旅游局1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完善安全制度与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景区游客流量控制机制二、相关舆情发展态势分析1.国内各类媒体关注度(数据截止2015年1月2日11时,人民网舆情数据库,下同)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自从2014年12月31日22时起,就有参加“上海外滩灯光秀”的观众抱怨活动组织方组织不力致使现场人群非常拥挤。

而在23时踩踏事件爆发后,刚开始的相关舆情并未完全爆发。

两小时后,即2015年元旦凌晨1时起,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对此事事件的相关舆情开始快速升温。

相关微博超过2000条。

凌晨2时,相关舆情开始加速升温,相关微博超过3000条。

凌晨4时,@上海发布的微博引发相关舆情呈现爆发性增长,相关微博暴增至超过7900条。

1月1日8时,中央领导人对此事件的批示再次引发相关舆情热度加速升温。

相关微博超过5.9万条。

9时相关舆情出现了一个峰值,相关微博超过10万条。

截止到今日11时,相关网络新闻已超过1.78万篇,相关论坛帖文超过2900篇,相关博客博文超过590篇,相关传统媒体报道超过950篇。

相关微博已超过138万条,相关微信文章超过1000篇。

数据显示,此事件目前仍然保持在较高的话题热度。

2.媒体报道量TOP10网易、人民网、百度贴吧等网络媒体对此事件关注程度较高。

三、国内网民观点分析在上海踩踏事故中,绝大部分网友对事故的发生表示痛心,感叹生命之脆弱,纷纷为遇难者祈祷。

希望汲取教训,让悲剧不再重演。

在悲痛之余,一部分网友表示是在活动中向人群抛撒代金券的商家导致了此次悲剧,必须予以严惩。

由此引发了对该商家及其工作人员的大规模人肉搜索。

在此次人肉搜索过程中,一些网络“大V”也参与其中,呼吁相关部门查清结果,给遇难者家属一个交代。

相对于这些激动的网友声音,一些比较理性的“大V”指出,指责抛撒代金券的商家引发踩踏事件有失公正。

知名网络评论人@五岳散人指出,“这么多媒体以及我尊敬的网友都把某俱乐部撒钱当作了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罪魁祸首之一,甚至都不屑于去百度地图上找找两者的位置到底在哪里……信息时代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信息被淹没,而是接收者不适应信息筛选与验证的全新挑战”。

在众多网友哀悼事故中的伤员和逝者之余,包括众多网络“大V”在内的许多网友开始反思事件的来龙去脉,就在事件发生之前,就有网友发言抱怨活动中组织不力导致人员拥挤,没有足够的警力维持秩序。

@中国企业家杂志更是追问:为何聚集大量民众?灯光秀换地方了是否有人通知?踩踏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有相当一部分网友认为,造成踩踏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缺乏应急预案管理措施,管理部门定有失职之嫌。

著名记者、主持人@闾丘露薇就指出,“人多不是问题,如何管理才是问题,而有效的措施可以让民众形成好习惯。

”除了这些声音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网友认为,这次事件正是上海人口负荷过重的体现,呼吁加大对上海的外来人口的控制与管理。

网民观点摘编:新年惨剧令人痛心,为伤逝者祈福!网友“我为/xin情狂”:新年第一天睁开眼就看到这种新闻,让人很心痛。

希望人人平安幸福!网友“吉皓师兄”:愿通往极乐世界的路不再这样拥挤应加强大城市公共事件预防机制建设闾丘露薇(著名记者、主持人):人多不是问题,如何管理才是问题,而有效的措施可以让民众形成好习惯。

93年兰桂坊践踏事件后,独立调查报告建议每次大型活动:警方预估人数;人潮控制措施,比如单向只进不出,改出口等;救护车周边待命,还有加强公众安全意识教育。

事件后逢元旦圣诞,地铁公交延长服务,避免民众心急赶车造成混乱。

@LifeTime:今晚有100多万人会在时代广场迎接新年。

纽约警方如何控制秩序?从非专业角度观察:1)每年最后一天下午开始就实行交通管制。

一般下午5点开始时代广场附近地铁口就封闭了。

2)进入时代广场各个路口都有警察控制进出人流量。

3)时代广场区域人群用护栏分块隔离。

4)下午3点人们就有序进入活动区域。

用新媒体大数据管理人流@易鹏:上海这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借助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很容易实现智慧城市预警管理,当外滩手机数量过了警戒线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提示风险,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发生,现在实现这种方式太容易了。

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上海尽管天天说新经济、新常态,到落地上依旧是一地鸡毛,拥抱智慧城市新时代最需要去做!当地管理部门缺乏应急预案管理网友“胖绮绮”:来看了外滩灯光秀,不过这场活动的组织方也弄得太差了,弄得入口处这么拥挤,没出踩踏事故真是万幸啊!应该维持秩序的JC叔叔就是不肯早点到现场,硬是要等门口挤了一大推人时再在那里挤进挤出的,不出事故不开心啊!网友“he”:新的一年开始,就碰到这样的事情,人民为什么喜欢凑热闹?人多的地方最好不要乱逛,不然象这样的惨剧还会发生的,当地的管理部门在干什么?他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网友“那个野和尚”(微博知名作家):撒钱者只是不小心点了导火索而已,这么大的人流,没有限流,没有预案,才是火药桶本身,换句话说,即使人群中有人大喊一声“我有艾滋病”,估计也会出事。

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引导群众遵守规定网友“命運忽然艾特七”:政府要加强管理,避免节日和集会时人群过渡聚集,必要时可以封路禁止过多的人进入相关区域。

要加强日常安全教育,提升群众危险意识和自救知识水平,引导群众自觉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网友“海韵”: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快些普及吧!国人浑浑噩噩地长大,要学习的东西太多。

希望严查原因,给死难者家属一个交代网友“失败乃成功之母”: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让人心痛,我们为此事件受伤者祈祷让他们早日康复。

更要为此事件是何原因导至发生的要彻底查清,让死者得以冥目,给死难家属一个交带,还世间的公道!希望吸取教训,悲剧不再重演长春手机网友:希望从中接受教训,自觉维护好公共秩序,杜绝悲剧重演!海外阿Q(前Gannett 网站开发总管方中):流动的密集人群太可怕,每年春运火车站包括那次冰灾的广州都没事,因为有预案有准备,希望亡羊补牢,不要出现这样的悲剧。

需加大对上海外来人口管理网友“夏不再舞那个浮萍”:应该控制外来人口了!网友“Cannavas”:你们继续对人口涌入不作为不控制吧,以后类似的惨剧绝对还会再次发生。

网友“蓝眼麒宝”:外滩跨年钟声历来已久,从没像现在这么危险,人实在太多了,上海现极需控制人口,再这样无序进入,类似这种踩踏恐怕难以管理。

当地警方已经尽力了@深红断罪者:就想问那些发布某些评论,存心挑起上海和其他地域同胞之间矛盾的人,你们脑子想的是什么?还有那些说应急预案问题和警力不够的,预案一直有,去年还专门就此进行采访,民众的一夜狂欢,警方至少提前一两个月开始部署,你以为是玩的?更不提当晚手拉手站着维护秩序的警察了,麻烦去翻翻照片客观对待问题。

四、突发事件辟谣1.网上又传所有事故死亡人数不会超35?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踩踏事故。

官方通报,截至2015年1月1日凌晨,已致35人死亡。

新浪微博认证为@芙蓉姐姐发布微博称:“35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动车相撞35人死亡,河南平顶山矿难35人死亡,重庆暴雨造成35人死亡,云南遭大雨袭击全省35人死亡……灾难一开始发生,就注定了死亡人数不会超过35。

”一时,引发争论。

《人民日报》2012年就曾辟谣:35不是特定数字。

经过仔细核实,此说法在多年前就曾广泛流传。

早在2012年8月27日,人民日报就刊发题为《30人以上死亡为特别重大安全事故》的报道。

文中指出,死亡人数“35”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数字,也不是事故等级的分界线。

2007年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事故,均构成特别重大事故。

所以,“死亡人数不会超过35”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2.上海警方:酒吧“撒钱”与踩踏无关针对网传有人在外滩18号抛撒疑似"美金"引发踩踏事件,上海警方在1日晚的官微对所谓“撒钱”事件做了澄清。

其官微称,针对网传“12·31”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系有人在外滩18号抛撒疑似“美金”引发一事,经警方调查,该疑似“美金”为外滩18号一酒吧代金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