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电力公司文件
赣电生〔2007〕214号
江西省电力公司
关于印发《江西电网变电站无人值班、
少人值守指导意见》的通知
省公司所属各供电公司,超高压分公司:
近几年,江西电网快速发展,开展变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是解决变电运行人员紧缺,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为指导公司系统开展变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建设,公司广泛听取了供电公司的意见,认真分析了江西电网变电站运行管理的现状,结合国内外变电运行管理的经验,本着“确保安全、稳步推进”的原则,制定了《江西电网变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予印发。
请各单位按照《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集控中心和变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改造方案,并
于2007年10月31日前报省公司生产技术部。
对贯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省公司生产技术部反馈。
附件:江西电网变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指导意见
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变电站管理意见通知
抄送:国家电网公司,华中电网有限公司。
江西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工作部2007年10月8日印发
附件:
江西电网变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指导意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变电站自动化程度以及电网装备水平的提高,变电站实施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成为可能。
为指导变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建设,公司在充分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本着“确保安全、稳步推进”的原则,制定了江西电网变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指导意见。
一、变电站集控中心建设的基本原则
1.变电站集控中心采取与调度分开方式。
2.全省500kV变电站建设一个集控中心。
集控中心设在超高压分公司本部,采集500kV变电站信息,“四遥”功能接入集控中心自动化系统,并具备省调自动化系统紧急备用功能。
3.220kV及以下变电站分区域建设集控中心。
集控中心原则设在供电公司附近的220kV变电站,采集220kV及以下变电站信息,“四遥”功能尽量接入集控中心自动化系统,也可以考虑与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共用,或单独建设集控中心主站系统并具备地调备用功能。
原则上萍乡、上饶、鹰潭、景德镇供电公司只建设1个集控中心,赣东北、抚州、吉安、宜春供电公司控制在2个及以下,赣州、南昌、赣西、九江供电公司控制在3
个及以下。
二、变电站无人值班建设、改造的基本原则
1.加强变电站数据通信网络的建设,建设无人值班站至集控中心的PCM设备,提高通信可靠性和各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备用能力;变电站向集控中心传送全部监控信息,调度中心和集控中心之间的数据共享通过信息转发等方式实现,调度中心采集变电站信息方式不变。
各集控中心与省、市调度中心必须有可靠的通讯连接。
2.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应立足现状,充分利用现有自动化设备资源,通过改造或升级,完成“四遥”或“五遥”功能,实现无人值班,达到经济实用、节省投资的目的。
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原则采用国产综自设备,对投运时间较长的变电站,取消控制屏,创造条件进行综自改造,增加刀闸电动机构和辅助接点,实现断路器、刀闸遥控;投运时间较短的变电站,可保留控制屏,增加综自设备进行改造。
3.新建和改造变电站应具备集控中心远程控制的基本功能,包括无功电压、电容电流控制和接地选线、运行操作“五防”的要求。
有条件的应尽可能实现设备运行环境的监视和保护远方操作(远方复归和远方投退重合闸、远程录波打印等)。
4.视频监控系统除起到安防作用外,应成为对无人值班变电站设备监视的重要技术手段,要选用规模大、质量好、相对固定
的几个厂家的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系统主站设置在集控中心或操作队,变电站现场只设置一定数量的探头,灯光设置应配合现场监控。
500kV变电站应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新建、改造的220kV 及以下变电站应安装视频监控系统;220kV及以下变电站采取少人值班运行管理模式的变电站,暂不安装;110kV及以下已改造但没有视频监控系统的变电站可允许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运行。
三、集控中心的人员配置、职责和值班方式
1.500kV集控中心设主任1名,由变电运行公司经理兼任;设专职副主任1名,负责日常的运行管理工作;配置技术专职(或工程师)3名,协助集控中心领导做好运行管理、设备管理及安全、技术管理等工作。
下设5个值,每值3人,分值长、正值和副值,采取“五班三轮转”,即1个值上8小时班的轮转模式,主要负责各变电站的监控及远方操作,接受上级调度指令并向变电站下达。
变电站采取少人值班模式,不设专门的操作队,变电站设站长1名,3个值,每值2人,共7人,主要负责设备巡视、操作,原则上,仅与集控中心直接进行业务联系。
2.220kV集控中心设主任1名,由变电运行公司副经理兼任;设专职副主任一名负责日常的运行管理工作;配置技术专职(或工程师)2-3名,协助集控中心领导做好运行管理、设备管理及安全、技术管理等工作。
下设3个值,每值3-4人,分值长、正值和副值,采取“一上两下”的三班制模式,即1个值上班、2个值休息的轮转模式,上1天班、休息2天,主要负责各变电站
的监控、远方操作、记录和报表等。
3.220KV及以下综自变电站取消值班人员,由操作队进行巡视、操作。
每个集控中心设1个或多个操作队。
操作队主要负责设备现场巡视、操作、工作许可,负责一、二次设备、工器具的管理,并填写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现场有关记录、报表,健全各种资料。
操作队设队长1名,副队长1名,技术专职(或工程师)1名,操作队设3-6个组,每组2-3人,分正值和副值,采取“一上两下”的三班制模式,即上1天班、休息2天。
夜间允许候班休息。
操作组根据地域设置,一般控制在1小时车程以内,每个操作组应有具备驾驶小型车资格的人员。
4.常规220kV变电站少人值班,设站长1名,2个值,每值2人,共5人。
常规110kV变电站留3人值守,负责变电站的正常监盘工作;0:00至7:00监盘工作则交由集控中心负责,发生事故或异常情况,由集控中心立即通知值守人员检查处理。
不具备集控中心监盘条件的边远变电站留5人值守。
5.集控中心有权与调度联系的人员均应通过对应调度机构的培训并考试合格。
四、集控中心和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维护
1.集控中心和变电站综自设备维护和检修由变电检修试验(分)公司负责。
一是适当增加保护班人员定额,并加强自动化专业知识培训;二是从调度自动化班人员中抽一名骨干担任班长,
通过供电公司内部招聘成立自动化班。
2.调度自动化系统维护方式保持不变,调度自动化主站、电能量计费系统主站、调度数据网设备、二次安防系统、DMIS等系统继续由调度自动化班负责维护。
3.各单位应加强自动化专业队伍建设,提高自动化设备维护力量。
变电检修试验(分)公司应切实抓好集控中心及所辖厂站的自动化设备的维护,变电站“五防”设备的维护,视频监控主站系统及厂站设备的维护,每月进行一次设备的全面巡视。
五、变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进度安排
1.各供电公司和超高压分公司要加快集控中心建设,为变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创造条件。
2008年各供电公司采取新建或改造方式,至少建成1个集控中心,适应220kV变电站少人值班要求。
2009年建成超高压分公司500kV变电站集控中心,各供电公司按变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要求完成集控中心建设。
2.2008年,各供电公司建设、改造1个集控中心,新建220kV 及以下变电站按无人值班要求投入运行,集控中心所在的220kV 变电站实现撤人,并入集控中心运行管理。
组织对部分110kV变电站进行改造,提高110kV变电站无人值班比例,争取110kV 变电站无人值班率达到50%。
3.2009年,建成超高压分公司500kV变电站集控中心,部分500kV变电站实现少人值班;各供电公司继续开展集控中心建
设和变电站接入工作,220kV综自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班,220kV变电站无人值班或少人值班率达到50%,110kV变电站无人值班率达到80%;进一步完善管理,研究单人操作、检修人员操作和程序操作模式。
4.2010年,实现500kV变电站少人值班;对部分220kV 变电站进行改造,220kV变电站无人值班率达到80%,其他220kV变电站少人值班;完成110kV变电站综自改造,110kV 变电站无人值班率达到90%,其他110kV变电站少人值班。
变电站实施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后,原运行人员需求总量将会有较大的减少,而当值人员管辖范围及工作量将会有所增加。
各供电公司和超高压分公司要进一步理顺安全、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员调配,提高生产管理系统应用的工作效率。
要制度先行,加强运行人员培训,建立高效的考核上岗和离岗培训机制,从而激发变电运行人员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热情,尽快适应变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要求。
要抓住变电站运行模式调整的契机,研究班组管理内容与方法,探索班组文化建设。
要抓“大”放“小”,采取多种方式给班组“减负”。
对于在变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建设过程中离开运行岗位的人员,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生产岗位的缺员情况与人员特长,超前考虑通过各种技能培训和措施,促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生产岗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