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物理下册 磁生电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下册 磁生电导学案

第5节磁生电
【学习目标】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经历探究“磁生电”的过程,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感线的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

3.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能区分交流电和直流电。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能生磁,反过来磁能否生电呢?早在19世纪……这是科学史上伟大的发现之一,它导致了电能的大规模生产和利用,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P138——P140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英国物理学家 1831年首先用实验的方法发现了现象,这一重大发现使人类实现了将能转化为能的愿望。

2.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实验探究过程,这是因为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这就是电路中的导体,在
中做的运动时,导体中才会有电流产生,这种电流称
为。

3.发电机是根据现象而设计制造的,发电机的诞生实现了能向能的转化。

请结对相互更正,然后在组内展示质疑,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

三、合作互助学习:
1.教师演示实验(观察课件):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实验表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不仅跟方向有关,还跟方向有关,在上述两个因素中,如果其中之一的方向改变,则感应电流的方向
将,如果两者的方向都改变,则感应电流的方向将。

2.观察手摇发电机发电
观察手摇发电机发电:摇动手柄时,小电灯会,说明电路中有。

将小电灯换成小量程电流表,缓缓地摇动手柄,小量程电流表的指针,这表明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所产生的感应电流的
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电流叫做。

3.观看发电机课件,回答问题:
①简单叙述发电机构造及工作过程。

②交流电与直流电有什么区别?
③我国交流电有什么特点?
四、展示引导学习:
1.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然后小组长派代表给大家展示,2.其他小组对展示的解答直接进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3老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者对容做强调讲解。

五、评价提升学习:(请快速独立完成以下各题,然后更正打分)
1.发现了电流的磁场之后,法拉第发现了现象,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导致了的发明,实现了能转化为
能。

2.电与磁的联系可以由以下三个实验来证实:
(1)如图1所示,图中显示的是实验,它明了通电导体周围有。

(2)如图2所示实验证实
了,实验过程中是能转化成能,它的应用实例是。

(3)如图3所示,实验证实了,实验过程中是能转化成能,它的应用实例是。

图1 图2 图3 3.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 ,产生的电流叫做。

4.关于产生感应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闭合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中会产生感生电流
B.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C.闭合导体的一部分在磁场中沿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D.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的方向、导体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方向无关
5.要使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反,可采用的措施有()
A.把磁场方向和切割磁感线的导体的运动方向都反过来
B.保持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不变,把磁场方向反过来
C.将磁场方向和切割磁感线的导体的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D.增加切割磁感线的导线的长度
教师出示课堂检测答案,组长批改并反馈学生做题情况,教师引导纠错,评价学生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解决?你认为哪个组和个人表现优秀?2.老师对本节课进行评价
七、布置作业 P142:1、2、3、5
八、教学反思:
【素材积累】
1、成都,是一个微笑的城市,宁静而美丽。

几千年前的三星堆、金沙,是古蜀人智慧的结晶,难以忘怀的文明,静静地诉说着古人们的智慧……刘备,孟昶等,多少为成都制造机会,创造美丽的人啊!武侯祠中诸葛亮摘悄悄的感叹成都的美……杜甫草堂,有多少千古名句,虽然简陋却给了杜甫一个温暖的港湾。

2、早上,晴空万里,云雾满天。

太阳公公把一切都搞得有一层薄薄的金黄色。

一群小鸟,摘老松树的枝头上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歌,这些小淘气们一跳上去,那些晶莹的小露珠旧滴一声,跳到了地上,继续进行它们的旅行。

空气摘早上也是非常的清新,你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可以把自己所有的心烦事都忘得一干二净,这旧是我家乡的早晨。

相关主题